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2015-08-15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陆士凤
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陆士凤
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渐渐地在我们心中发芽、生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狠下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最佳结合点,让可渗透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生物史实教育,培养意志品质
生物学的发展,凝结了科学家的艰辛劳动。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本《本草纲目》,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时间,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孟德尔经过8年豌豆实验,发现了两条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做环球考察,历尽艰辛,最终完成巨著《物种起源》……甚至有些科学家为了科学而献出生命。在教学中,利用好生物学家的事迹,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把他们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
二、懂得热爱生命,学会尊重生命
生物课堂中随手可以触及到鲜活的生命:既有生命的精彩,又有生命的脆弱;既有对生命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的赞叹。例如,如果一个人失血过多,就需要输血。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献血是每个18岁以上的健康公民对社会和同胞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我问:“你们长大后,如果有人需要,你愿意献出血液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吗?”有些同学说愿意,但也有同学面露迟疑之色。这时我出示了一段资料:徐州有一位女工,十几年间一共献出了大约12000mL的血液,救活了上百名全国各地的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症的小生命,使他们健康地活了下来,让上百个家庭充满了欢乐。假如你是这百人之一,你最想说什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他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懂得要热爱生命,并且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别人。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实验课上,实验结束后要将蚯蚓放归到土壤中,但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偷偷将一条蚯蚓分成两段,问他原因,他说是想看它是否会再生。他想探究知识的想法是对的,或许认为这些小动物的生命是渺小的,而且这是让我们用来做实验的材料,就做了随意的处理。这时我请他们回顾语文课本上学到的《斑羚飞渡》,请他们谈感受。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并不只是人的生命值得尊重,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伟大,和我们平等地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三、欣赏生物之美,感悟生命之道
美是一种感觉,是对能与我们心灵碰撞出火花的事物所产生出的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美好的事物总能激发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兴趣。而生物之美无处不在: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世界中因长期的进化而形成的适应环境之美;生物体、细胞等的形态、结构之美;生命活动的行为之美;科学家探索发现过程的思维之美;生物体通过神经、激素调节而形成的代谢平衡之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在力量上的平衡之美……这一切,都为我们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生物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与学生一起探寻生命的奥秘,感悟生命之道。
四、重视实验教育,培养严谨态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引进科学探究的大门。实验课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最佳途径,教师教育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如果一次实验没有成功,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通过实验课上潜移默化的熏陶,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五、增强危机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淡水供应严重不足,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按人均标准又是一个资源“小国”。环境危机已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曾经有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山边的一栋小木屋前,告诉他们:“里面关着本地最危险的濒危动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一阵七嘴八舌之后,木门打开了,里面只有一面镜子,镜子里只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学生顿时怔住了。我也曾经说给学生听,让他们也来猜猜看,一部分同学说出了是人。世界上最危险、最濒危的动物难道不就是人类自己吗?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建立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墓地,墓志铭上写着“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染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无需多说,学生已经有了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活的唯一家园。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健康人格教育渗透于生物教育内容之中,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全面提升,从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