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2015-08-15福建省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倪其龙
福建省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倪其龙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电子白板教学模式所取代,无论是在高校教学还是在小学教学,都在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课堂沉闷,教学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通过电子白板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电子白板教学因此也会成为以后教学中的主流且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电子白板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费用问题。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以及学校来说,往往是没有那么多资金来购买电子白板设备的,并且教室简陋也不能安装电子白板,为此,资金短缺以及环境问题往往都会阻碍电子白板教学的进行。
2.学校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薄弱。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环境影响,也导致了相关地区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资源,就会影响电子白板给教学带来的好处,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渴望。
3.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是单纯地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教学效果为目的,严重造成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变通”的现象,使得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4.通过运用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教师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引用电子白板教学后,教师为了跟上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形式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所带来的好处来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
5.教师不懂得把电子白板教学与课堂氛围相结合。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采取电子白板教学模式的形势下,数学课堂逐渐失去活跃性和生动性,这将会使课堂变成枯燥沉闷,无精打采,在教学方法上不懂得变通。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来进行一些小活动,利用活动内容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相互讨论,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电子白板教学模式的基础介绍
电子白板是一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它是通过计算机远程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则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对于电子白板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边听讲边做笔记,如果边听讲边做笔记,往往会使学生漏听落做一些笔记,影响学生成绩,如果做成视频,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用电子白板的好处
1.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源泉与动力。由于小学生都充满着幼稚、好奇的心理,对于接触电子白板来说,也会感到非常新奇,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对电子白板教学下的数学产生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才会让学生事半功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2.具体化教学,时刻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融合电子白板教学。在现在新的教学指导下,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来自生活中的一切现象改变成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有观察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电子白板资源库,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搜索、整理变成教案后放在电子白板上,在上课时利用这些教案中的图片视频进行教学解释给学生听。
3.利用电子白板来教授学生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学习数学时是必不可少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只是通过自己所学的、所想的去教学生新的数学知识,然而,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直观地展示教学方法,教授学生怎样去解题,带动学生主动去思考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的方法。
4.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传授知识时不能偏离教学内容。由于电子白板有着方便、快捷的优点。在使用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来进行教学,不能因为电子白板知识面宽广,能够快速获取教学资源,就对它产生依赖,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来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千万不要偏离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提升,才能控制好教学过程。
综合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用电子白板,这将会成为数学教学中的新模式。因此,在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出可行有效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益和教学效益。
[1]杨云超.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化配置实践探讨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2]刘慧莹.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体会 [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2011(06)
[3]谭建勤.交互式电子白板使教学过程更精彩[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