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增分策略
2015-08-15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慧鹏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周慧鹏
在高考中作文时,常常会有一些学生因时间有限而情绪紧张。一紧张,就不知该如何入手,即使知道如何入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有的甚至作文中间思路阻塞或写到一半发现自己离题了、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对此考生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就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下面五种考场作文增分策略。
一、分析引导法
所谓分析引导法就是面对话题,运用恰当的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作文:逐层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逐层分析法,就是针对话题,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拓展思路,最后达到揭示事理的目的。
辩证分析法就是强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也有人说辩证分析法就是用正反对比展开文章思路的方法。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惜,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请以“出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不深刻,主要体现在思想混乱,以至不能终篇。但如果用逐层分析法,写“出错”的现象、“出错”的原因、怎么避免“出错”,就会层次分明,内容深刻。
二、提示延伸法
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是典型的开放性作文,其开口很大,必须在给定的大范围里再次定位。一些学生面对一个没有任何提示的话题,很容易出现思维凝滞、思绪纷乱而不知从何处下笔的被动情况。出于让人人都有话可说、人人都有内容可写的人文关怀角度考虑,大多数话题作文都设置一段提示语,启发学生的思路。如果说题目范围是“面”的话,提示语中的内容就是一个个“点”。如果在写作时能够关注材料中的提示语,从话题的提示中直接找到思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应急方法。
三、想象虚构法
文学创作中,“虚构和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要虚构,就必然要想象,只有虚构,才能创作出更富特色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虚构故事的训练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生活或书本中所得材料,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提炼、加工和组合而成新故事。想象一般有下面三种: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主要表现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想象细节描写,丰富突出事物(人物)的形象性。同样,在考场作文中,当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如果能适当运用“想象虚构”的方法,就会使我们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四、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有人会说,把自己读过的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考卷,往往给人抄袭之嫌。但这不等于说不能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如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这种写作迁移的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它在旧故事里融入了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创新。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或借助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还可以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五、照应开头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写作时一时想不出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结尾。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开头这样写道:“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而结尾则写道:“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法。照应开头法也是扭转跑题这一不利局面的有效办法。
作文备考功在平时,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都应扎扎实实地练,如此才能做到考场无忧。但高考如战场,经常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因此,针对考场作文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些救急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1]王建华、肖立文.张扬个性,推陈出新——作文创新教学点滴体会[J].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3期
[2]谢红楼.“作文恐暝症”考生如何备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4期
[3]郭长花.考场作文四法[J].青海教育.2008年06期
[4]曾惠嫔.为考场作文支招[J].少年文艺(写作版)2008年06期
[5]姜恒权.改善言说方式——考场作文增分“三板斧”之一[J].高考金刊.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