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教育 形成良好品质
2015-08-15河南省宜阳县高村乡初级中学乔海超
河南省宜阳县高村乡初级中学 乔海超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呈现着一种非常优秀的传统,那就是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即“树人先立德”的教育模式。语文是语言文字知识形成和存在的一种载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贯主张“文以载道”,历来十分重视“育人”,因为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课前坚持开展德育小故事赛讲
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兴趣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思想意识、对学习知识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故事的讲演无疑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德育故事具有一般故事的特点,同时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学生个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形成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在作者生平中渗透德育
在现阶段众多的中学语文版本中,许多课文的作者都是具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些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材料,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及做出的巨大成就能使我们获得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成长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长期处于生活贫困交加的境地,安史之乱中曾两次被叛军俘虏,但他用自己的诗,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他的爱国思想、远大的志向以及对黎民百姓疾苦的同情,千百年来永远被后世的人们所敬仰,可谓名垂史册,永放异彩。试想如果在教学时,教师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他们的思想感情会作何感想呢?其实,无论学生想什么,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方式吗?
三、在课堂阅读中渗透德育
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在编写之时,都会首先考虑所选文本的思想性,现阶段的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尤其注重这一点。教材内容有情景交融的诗歌,有诗意盎然的散文,有引人入胜的小说,有催人泪下的剧作,这些都在思想上有很好的引导和影响,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国有句俗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反复的阅读了教材,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也一定能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一次思想上的教诲和洗礼。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德育渗透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好多名人,如宋之问、沈括、周作人、培根等,由于其人品不佳,常为后人诟病,这说明人品对文品的影响非常大。当然,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化,要使作文思想健康,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教师提供某些具体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
除了以上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外,还可在课文写作的背景中、名句理解中、中心思想中、课后拓展中进行德育渗透。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是不能进行枯燥的说教,重在“渗透”二字。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