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自主学习能力,优化科学探究活动
2015-08-15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夏 炎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成为课改的主题。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作为教师,我们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观念,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且现行的科学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图片和科学故事,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在科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把握教材,构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教材主编之一路培琦老师曾说过:“在使用我们教材的时候要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课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学生等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顺序做到酌情调整,利用教材、开发教材,从而构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尤其是在教材的细节处理上,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所需,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经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
例如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刮风了”的教学内容,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置:
1.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2.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知道人们可以根据刮风时的现象判断风的强度。了解风有利有弊及人们懂得科学利用风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可见,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新奇感,很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这样的内容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并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的机会,在自主参与、主动探索中发展思维、有所收获。
二、科学引导,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虽然,小学生们对《科学》教材中涉及的神奇世界备感兴趣,但小学生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受限,往往会对科学探究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忽略了科学探究的本质,致使认识得不够深化。或者在“求证式”实验的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与既定实验结果不同的异常结论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保护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这份兴趣,把学生对科学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学校里开始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三年级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生活了两年多,对学校已经非常熟悉,但专门集中性地调查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学生对调查活动可能会充满好奇。但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在室外活动可能会“走马观花”,因而在调查前,教师要对调查任务作出明确的要求,并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检查指导。教师还要明确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对认为有生命的物体只进行细致观察,尽量不要碰它们,特别是不十分了解的生物;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如实记录,且小组的其他成员要对记录进行检查、讨论。在最后的交流研讨阶段,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经历了探究发现的过程后,共同讨论说说为什么自己小组记录下的生物是有生命的?
通过教师必要的科学引导,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究、合作、讨论等环节,在寻找生命物体和讨论生命物体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效合作,营造自探共研环境
在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适合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但这些科学探究一般都是建立在分组、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然而现在的孩子,他们对待事情往往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完成所有的科学探究任务,或者在小组合作期间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的学生继续完成教师下达的探究任务,有的学生则在一旁不闻不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调节好学生的合作心态,以有效合作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一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如“植物茎的扦插”,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也要注意小组内各成员之间角色的互换,使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小组内各成员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及时记录下植物茎在生根发芽过程中的不同现象,体会植物这一“分身术”的神奇与伟大。当然,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意外,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也要在小组共同探讨分析找出自己小组实验失败的原因所在。
通过营造自探共研环境,促进学生在有效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信息、知识、活动的有效整合中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指明了崭新的课程理念,我们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科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