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改革探讨

2015-08-15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学苑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校企实训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黄 立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走过了将近30年卓有成效的征程。2014年,教育部宣布将来会对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职业技术院校,进一步突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从之前作为学生迫于无奈的选择,从受冷落,受质疑,不被社会大众理解,发展到如今强势崛起,成为跟本科院校并驾齐驱,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离不开一代代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更离不开大势所趋的社会潮流。然而,在高等院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来不少的问题。本文将会分析当下高职院校发展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景。

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定位偏差,特色缺乏。

虽然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跟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的定位不同,很多高职院校却模糊自身的定位,不合时宜地往本科院校靠拢。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实训实操没有贴合自身的定位,理论知识内容过多过于空洞,实训实操沉闷不贴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特色,没有注重对自身优秀学科的沉淀和发扬,优势学科难以形成传统。受现实所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够,进入高职院校只是无奈之举。高职院校的定位偏差,特色缺乏,更加加剧了学生在学校中的厌学情绪,难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提高。成绩优良的学生也对高职院校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学校当作专升本的跳板。

2.高职院校师资匮乏,人才资源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学校的发展,不是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质量上。高职院校教师资源的质量不高也不是老师的学历不高,专业素质不过硬,而是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向不匹配。高职院校师资匮乏,体现在缺少与高职院校匹配的教师资源。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并不意味着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照搬本科院校的知识到高职院校难以匹配高职院校的定位,导致课程、实训的设置带有浓厚的本科院校的烙印,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向。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如本科院校,学习不匹配其定位的课程,使其学业压力加重,无所适从。教师不能从学生当中得到积极的反馈也会影响教学积极性,难以获得满足感,造成了双输的局面。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缺乏吸引力,拥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倾向于去本科院校,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只能从零开始,一步步地培养自己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周期长,队伍不稳定,大多是初次就业,缺乏教学经验。刚刚从校园走出社会的青年教师也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重理论,轻实践,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相违背。

3.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存在误区。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就业工作必然会成为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各高职院校却把强调就业等同于提高就业率,对就业质量缺乏重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很多高职院校却只把校企合作视为解决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希望企业能解决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企业跟学校合作也没有长远的规划,目光短视,只是希望能多招入一些廉价劳动力。学校和企业都对校企合作存在认识偏差,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流于表面,课程和实践没有站在学生角度,导致学生怨言较多。就算毕业生成功进入企业,大部分也于短时期内离开,失去解决学生就业的意义。学校和企业双方也因此相互埋怨,校企合作得不到进一步的深入,每年走马灯的更换企业,根本没法契合校企合作的初衷,也有违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美好愿望。

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改革方向

1.明确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要做大做强,受到社会认可,必然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只有明确自身的定位,才能有坚定的发展思路,才能少走弯路。高职院校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高职院校的劣势在于学生综合能力不如本科院校,学校的社会认同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本来不高,更有利于培养其成为脚踏实地的社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没必要羡慕本科院校,也没必要模仿本科院校,事实证明,把本科院校的发展经验照搬到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高职院校要在发展中摸索出自己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要发挥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不浮夸,不拔高,脚踏实地地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争取得到学生的赞誉及社会的认可。

高职院校不能好大喜功,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办出特色,突出专长。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是扎根于地方的,每个城市的经济、产业、人才需求都有特异性。高职院校不能闭门造车,要根据城市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合适的人才,争取做到学校建设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达成人才与社会无缝衔接的目标。高职院校要把自身特色跟城市和产业的特色结合起来,并随着城市和产业的升级转型调整自身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要转变,切忌死抱自身优势一成不变,要有敏锐的社会触觉,不断调整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时俱进。

2.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创新。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思路,不能死抱高学历、高职称,而是要紧密与高职院校的特色贴近,不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理论水平,更要提升其实践技能。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高职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除了有学历学位证书之外,还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类证书。教师每年除了完成在校内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利用假期等课余时间到企业了解行业情况,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的最新高精尖技术,把握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高实践经验,更好地在学校里把行业现实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践与职业能力。

另外,为了缓解有经验教师资源匮乏的现状,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从企业中招聘一些兼职老师。企业中的人才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不如专职老师,其在实训实操方面的能力却比年轻老师丰富,这也恰好是高职院校师资的短板。把专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训实操能力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学校的年轻教师也能在实训实操中从兼职教师身上获取时间经验,加速成长。企业兼职教师的主要来源可以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这样也能深化校企合作,促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相互了解,让合作不再停留在表面。

3.职业教育要从重数量逐渐过渡到重质量。

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学校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找到自己满意的、受到社会认可的工作,关乎学校的口碑和声誉。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的发展只能停留于口号。高职院校必须摆脱以往片面追求高就业率的局面,要将重点放到提升就业质量上,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就业选择,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所长,找到其能力范围内称心满意的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关键要深化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学生大一进校开始就要灌输职业教育的理念。学校要拓宽渠道,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让学生多参加实训实操,走出校园,了解行业和职业动向,让学生知所学也能够知所以学,少一分懵懂,多一分脚踏实地。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校企实训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