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2015-08-15杨亚波

西藏发展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尼泊尔西藏印度

杨亚波

一、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对西藏的定位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的战略地位。随着党的治藏方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西藏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继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陆续又召开了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西藏在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定位一再强化。2010年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西藏“两屏四地”的战略定位,即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治藏方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使西藏的战略定位更加突出。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对西藏的战略定位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确立了“两屏两地一通道一前沿”的战略定位。其中“一通道”就是要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处在我国对南亚战略的重要地缘带上,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理应发挥自身的地缘战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西藏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仅就经贸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就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基本趋势。西藏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分别在1984年、1988年、1992年、1994年、2004年进行了五次大的改革。其中,1992年第三次改革的内容最多、力度最大。1992年5月,西藏自治区提出的《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定》指出,要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确立了通贸兴边,振兴民族经济,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边贸与远洋贸易相结合,边境地区与腹心地区及内地协作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吸引外商,灵活多样地开展边境贸易。进一步扩大边贸的地域范围和商业内涵,将聂拉木、普兰两县划为边境贸易区;区内区外、境外和国营、集体、个体的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均可进入边贸市场;进出口商品许可证按照经贸厅制定的分类目录,授权地县边贸管理部门就近签发;边贸进口商品,经批准可销往区外;边贸区的货币流通以人民币为主,多种货币并存。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已形成经国家批准的边境陆路口岸4个和航空口岸1个,分别为樟木口岸、普兰口岸、吉隆口岸、日屋口岸和拉萨航空口岸。其中,地处西藏日喀则市的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受今年“4.25”地震影响受损严重,亟需加大投入恢复重建。伴随着西藏对外贸易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口岸建设的不断加强,近年来西藏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西藏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91.5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倍。而“十二五”(2011-2015年)前四年,西藏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46.3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4倍。不仅经贸一个方面,近些年西藏地方与南亚邻国之间在文化交流、生态气候变化、航空陆路交通运输、国家间西藏段边界冲突磋商、应对十四世达赖集团对西藏发展稳定的破坏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入。但总体而言,西藏对南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并没有全部显现出来。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2015年西藏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这一地方战略主要考虑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但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经济发展层面,要更多地体现于地缘政治、人文交流和可预见的大战略研判上。单就进出口贸易讲,西藏的边境进出口贸易长期以尼泊尔为主。基于此,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了要“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对于其他方面并未提及。国家对西藏的如此定位是有战略考量的,也是客观和科学的。这一定位是国家就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为西藏指出的方向,而就未来大战略看,西藏自身还需要研究更多的内容和因素。

二、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周边环境分析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理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受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在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的周边环境中仍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由于美国2010年以来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使南亚相邻国家与我国的关系更加复杂化。

(一)中印关系

印度与中国历史上是友好邻邦,有着几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殖民主义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印度正式宣布为独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国。独立之初,尼赫鲁政府为了确立大国地位,在南亚地区构想“大印度联邦”,在国际上推行“不结盟主义”。为了实施“大印度联邦”计划,印度在南亚执行霸权主义政策,在印度独立初的5年里,印度完成了对锡金、不丹、尼泊尔的实际控制,而对敢于与之对抗的巴基斯坦,则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不可一世的霸主气势。虽然印度对中国西藏地区也有划归“大印度联邦”势力范围的企图,但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印度国内政局及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因为新生的印度经济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不允许他明目张胆地实施①吴永年赵干城马孆:《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第58-5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新中国成立后,尼赫鲁从当时印度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出发,采取了与中国修好的政策。所以,印度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他还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在朝鲜战争时期,印度反对美国提出的指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同时,1954年4月中印双方在中国的西藏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尼赫鲁同意周恩来把中印关于中国西藏问题协定的序言中所规定的五项原则运用到亚洲所有国家的提议。这五项原则后来也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中印两国在外交史上的一大创举,尼赫鲁功不可没。这一时期新生的中印关系如蜜月一般,印度的国际地位也如日中天,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赏。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利益的右翼势力抬头,向尼赫鲁施加压力②吴永年赵干城马孆:《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第5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实行“前进政策”①“前进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印度军队不会直接进攻中国阵地,但将插入中国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中印关系由好变坏,并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战争。在中印关系未恶化前,印度只与苏联关系密切。尼赫鲁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成功的。可悲的是中印边界战争后,尼赫鲁第一个背叛了自己创立的不结盟政策,马上与美国建立了“防空协定”③王宏纬:《当代中印关系叙评》,第315页,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冷战对抗时期。与此同时,中巴合作开始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苏联解体,德国统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冷战格局宣告结束,所谓“美-中-巴轴心”与苏-印轴心相对抗的南亚格局也随之消失③王宏纬:《当代中印关系叙评》,第315页,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这一时期,中印两国关系也迅速发展,并且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1998年印度的核试验曾一度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2010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后,印度以“双轨”方式进行应对,即在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在加强与中国关系的过程中,印度采取战略上平衡,经济上合作的策略。在战略上,印度通过发展与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新友邦的关系,进一步配合了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正逐渐在东亚地区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从中印关系的历史回顾中可以看出,印度一直试图成为南亚地区的大国,和中国的合作充满曲折。

(二)中印关系中的领土争端

19世纪,英国作为在亚洲的无可争辩的欧洲强国,一方面通过船坚炮利,迫使清廷在东部沿海割让租借地,另一方面在西南蚕食中国的藩属④1815-1816年,清廷的藩属国尼泊尔被打败,与接近印度西北沿线的山地国家一起,成为英国的一个保护国;1835年,清廷的另一个藩属国哲孟雄(即大吉岭)被吞并;1846年,克什米尔和拉达克被吞并;1861年,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86年,阿萨姆被吞并。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都附属于中国清朝,每年向朝廷纳贡。。正式地、永久地把中国权力排除出去,使西藏变为缓冲国,这一直是英国的奢望。1914年,西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政府代表,诱使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暗中划出一条以后称为“麦克马洪线”的中印东段边界线⑤这条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延伸至西藏察隅,把历来属于中国西藏南部的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了英属印度。。“麦克马洪线”曾秘密地得到西藏地方的同意;但是它一开头就遭到中国的拒绝,在实践上西藏也没有理睬过它⑥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6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年5月第1版。。虽然麦克马洪诱使中华民国政府全权代表陈贻范在会议所讨论的条约草案和附图上草签;但是陈贻范只是根据“草签和签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这样一个清楚的谅解”而草签的⑦蓝姆:《麦克马洪线:1904-1914年间印度、中国、西藏之间关系的研究》315-317页,伦敦Routledge&KeganPaul出版,1966年。。而且,当中国政府获悉后,对之也马上予以否认,并严厉斥责陈贻范未经批准而擅自顺从英方的行为⑧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4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年5月第1版。。最终,中华民国政府不准陈贻范进行正式签字。《艾奇逊条约集》是一部代表当时英属印度政府的观点、立场的最全面和最权威的条约集,书中指出:“1913年,西藏、中国和英国的全权代表在印度开会,试图找到有关中藏边境事宜的解决办法,接着起草了三方条约并于1914年草签。但是中国政府拒绝允许其全权代表进而正式签字。”最终,英国没有形成“保护国链条”⑨英国通过对喜马拉雅山南边的尼泊尔、不丹、锡金的殖民,建立了如寇松所说的"保护国链条"。。尽管西姆拉条约签订后一直没有执行,并且由“麦克马洪线”所圈定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在英印地图上也一直标明“未定边界”,但英印殖民者却一直都在秘密地蚕食这片地区。20世纪40年代,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计划。1951年,印度军队乘中国军队在朝鲜与美国激战之时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一直由西藏地方政府有效管辖的达旺地区。1954年,印度政府修改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定国界,占领了有争议的中国领土9万平方公里,同时又在中段侵占了西藏阿里地区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在西段也把巴里加斯划入印度版图。这样印度共侵占有争议的中国领土达12万5千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福建省①吴永年赵干城马孆:《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第22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战后,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70年代初,印度又将侵占的中印边界东段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升为“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两院又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印度第24个邦,企图从法律上使占领合法化,中国政府向印度提出抗议,绝不承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截止目前,中印双方虽然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多轮会谈,但这一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中印两国存在领土争端,而这种争端全部集中在西藏地区。

(三)中印关系中的流亡政府

印度独立前,英国企图在“形式上的中国宗主权”背后,扶植和肯定西藏的事实上的独立。而且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英国曾向美国建议:“承认西藏有同其他国家交换外交代表的权利。”但是遭到美国拒绝“美国政府一直记得: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就主张对西藏拥有宗主权,而且中国宪法也把西藏列入构成中华民国领土的地区之内,本政府对于中国的这两项主张从未提出疑问②《1943年美国的对外关系》;《中国》(华盛顿出版,1957年),引自埃德加·斯诺:《大河彼岸》589页,伦敦出版,1963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曾经的殖民者英国在西藏取得的特权。英国建立了12处驿站,接待为从事于横贯喜马拉雅山的贸易而奔走于各贸易机构或来往于各市场之间的官员。所有这些权利与设施1947年均为独立的印度所继承。但是这些权利与设施,形式上渊源于英国同中国的贸易协定,而中国方面一向清楚地申明,他们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是没有国际身份的,它的独立性是空虚的,微不足道的——这只不过是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的软弱性③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第6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年5月第1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使中国和印度之间关于西藏的问题在法律层面得到了解决。但在实践层面,仍有一部分印度人继承了英国的战略思想,想使西藏成为一个“缓冲区”。因此,或明或暗支持西藏的叛乱分子。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印关系逐渐改善,历届印度政府均重申“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印度不允许流亡在印度的西藏人在印度从事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但是,十四世达赖及其追随者一直在印度进行分裂中国的破坏活动。印度政府对他们的控制也是时紧时松,将西藏问题作为同中国打交道的一张牌。

(四)中尼关系

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交往有超过2000多年的历史。冷战时期,尼泊尔主要受印度的实际控制④1950年印度在“协助”尼泊尔国王结束拉纳家族一个世纪的统治之后,加强了对尼泊尔的控制。同年7月,两国签订友好条约和商务条约,前者规定尼泊尔在外交和国防问题上必须同印度磋商,后者规定尼泊尔的外汇必须全部存入印度银行。1952-1958年间,印度派遣军事代表团长期驻在尼泊尔。印度控制着尼泊尔的经济,并极力阻止尼泊尔加入联合国,以及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由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的认同,中国最终与尼泊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召开之际,与尼泊尔代表团进行了谈话。这次谈话导致两国恢复他们的传统关系,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⑤〔尼泊尔〕尼兰詹·巴塔拉伊著刘建王宏纬陈明马维光译:《尼泊尔与中国》,第13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955年8月1日,中、尼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56年尼泊尔和中国之间签订了保持友好关系以及关于中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之间通商和交通的协定,所有过去尼泊尔和中国之间包括尼泊尔和西藏地方之间签订的条约均予以废除。之后,两国关系不断加强,两国高层进行了多次互访。其中,周恩来总理对尼泊尔进行过两次访问,比兰德拉国王对中国进行过十次访问。冷战后,印度调整南亚政策,实行“古杰拉尔主义”⑥它包含5项原则:第一,印度对孟加拉、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这些邻国不要求互惠,而是真诚地给予其所能给的;第二,任何一个南亚国家都不应让其领土被用来反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第三,任何国家都不应干涉他国内政;第四,所有南亚国家都必须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第五,南亚国家应通过双方的和平谈判解决所有争端。,对尼泊尔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印度和尼泊尔在1996年将两国的贸易条约延长到2001年,这使尼泊尔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免税和无数量限制地进入印度市场。根据对等原则,印度产品在获得尼泊尔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以后以同样条件进入尼泊尔市场。两国还签订了《马哈卡利河综合开发条约》,这将有助于尼泊尔吸引外资,发展经济。而更新后的两国过境条约还增加了印度为尼泊尔提供进入孟加拉国通道的内容。目前,尼印边境已全方位开放并实行自由进入①吴永年赵干城马孆:《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第11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可见,印度对尼泊尔各领域的影响很深。与之对比,虽然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逐年增加,但实际合作的领域却有限。西藏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出要加强与尼泊尔的合作,必将引起印度的极大警觉。同时,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利益考量,也在通过不同方式加大对尼泊尔的影响。

三、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目前,尽管存在着影响西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因素,但并不是说西藏毫无作为。从西藏现有条件看,可以将经贸、人文交流、旅游等优势领域作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重点的互联互通,拓展西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活动空间,大力建设国家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一)将西藏地方的战略定位纳入整个国家战略之中

2015年是国家制定“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目前,西藏地方提出的“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大通道”、“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等战略定位仅停留在地方层面,还没有上升到整个国家战略的层面。事实上,无论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还是“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完善推动作用。因此,西藏要力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将西藏地方提出的战略定位纳入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也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六次会明确提出,要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今后,国家相关部委应该予以重点考虑,并在相关的支持项目上予以倾斜。

(二)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要结合西藏实际,及时出台扩大西藏自用生产、生活产品进口免税范围等优惠政策,可将林芝、日喀则、阿里支线航空港作为西藏允许第三国人员出入的航空口岸,可赋予来藏旅游观光者“离区免税”政策;加快推进建设吉隆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继续加大给予西藏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投入的支持;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积极探索开展西藏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尼泊尔与西藏合资合作设立中国商品城,开展直销和特许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国家对尼泊尔等不发达国家部分进口商品适用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强化对尼贸易、投资和旅游业交流与合作。

(三)进一步加强与尼泊尔的旅游人文交流

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和宗教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近年来中国内地公民赴尼旅游热持续升温,2013年我国内地公民首站赴尼泊尔的总数是10.93万人次,我国是尼泊尔第二大游客来源地。“4·25”地震造成尼泊尔文化古迹损毁严重,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旅游业遭受重挫。尼泊尔是我国在南亚的传统友好邻邦,也是我国加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在帮助尼泊尔灾后重建方面可有所作为,如获成功还可削弱印度、美国对尼泊尔的影响,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睦邻环境。西藏在帮助尼北部道路、民生设施重建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与尼泊尔的旅游人文交流。目前,西藏地方赴尼泊尔主要以官方出访交流为主,居民赴尼泊尔旅游的人数很少,相关部门可简化西藏地方居民赴尼泊尔旅游的相关手续,打造中尼相关口岸无障碍旅游区,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行保证和标准化服务。进一步密切西藏地方智库、青年组织、新闻媒体与尼泊尔相关机构的友好交往。支持西藏地方在尼泊尔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相互翻译和推介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尼泊尔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时考虑西藏地方人员的参与,在深化孔子学院交流中也可考虑西藏地方人员的参与。

(四)支持西藏参与我国与印度开展的人文交流活动

当前,印度莫迪政府对我国实行经济上合作、战略上平衡的双轨政策,我国与印度的合作关系进入稳步发展新阶段。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时与莫迪总理签署了12份合作文件,其中涉及了文化交流领域。2015年莫迪总理访问我国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了加强人文交流的具体合作内容。西藏地方在我国与印度开展人文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西藏参与其中。具体包括:将西藏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纳入“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在教育交流计划中考虑西藏自治区高校;在青年互访活动中有西藏青年参加;在“中印智库论坛”中要多安排西藏地方的智库和学者出席;在中印媒体高峰论坛中有西藏相关机构和人员参加;相关部门在筹备2016年印度“中国旅游年”过程中,将西藏的旅游推介纳入其中;根据2014年中印联合声明第四条,可确定拉萨市为两国智慧城市的共同示范项目城市。

(五)扩大西藏的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依据西藏区位特点、通道布局、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明确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一是构筑西藏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更加完备的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依托青藏铁路和规划建设的青藏高速公路青藏段、川滇藏铁路大动脉,开展拉日高速公路、日喀则-吉隆、日喀则-亚东等铁路建设前期论证,确保阿尼哥公路、沙拉公路两大中尼通道畅通,根据旅客增长需要增加航线,更好地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接。二是加快边境口岸贸易畅通建设,进一步完善联检、查验、仓储等外贸通关基础设施,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构建内外贸相结合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提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层级,推动贸易便利化,开展农牧业、旅游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贸交流机制。同时,要健全口岸城镇市政设施,加快各口岸与中心城镇相连接的交通网络体系。三是开展周边民心相通工作,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打造环喜马拉雅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冈仁波齐神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冈仁波齐神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尼印文明古道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快香客中心和香客通道建设(印度香客赴藏朝圣路线),推动中尼跨境旅游区建设,将西藏打造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扩大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的国内外影响力,建设环喜马拉雅次区域交流平台。

(六)发挥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机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立足西藏特色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格尔木藏青工业园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与青海省实现融合互促式发展,密切与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陕甘青宁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的联系。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区域转移和结构升级的机会,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文化旅游、优势矿产、建筑建材、民族手工业、高原特色农畜林产品、藏医药、太阳能与节能环保等产业。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依托青藏直流联网、川藏联网工程,推动“藏电外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清洁能源保障。“借船出海”,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的战略合作,推动与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协作,促进西藏与祖国内地商品、物资、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培育以拉萨、日喀则和林芝等为中心的开放型产业集聚区,适度发展有特色的加工贸易试点,进一步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宽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突出西藏作为与南亚贸易前沿的重要地位,用政府资金撬动社会民间投资,跟进和配套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基地建设,保障生产、服务、运输、进出口各环节的接续和延伸,实现兴边富民,构筑和谐周边。

猜你喜欢

尼泊尔西藏印度
都是西藏的“错”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书画影苑.尼泊尔
尼泊尔 遏制“藏独”分裂活动二三事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