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创新西藏社会治理

2015-08-15白银川

西藏发展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藏法治基层

白银川

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科学分析了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党的治藏方略的新纪元、树立了党在西藏工作的里程碑、谱写了治边稳藏的新篇章。①陈全国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上的讲话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也对西藏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现阶段我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切实改进西藏社会治理方式

我区创新社会治理,要把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着眼点,坚决与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做斗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西藏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长治久安。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基本框架,把治理主体从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把治理方式从管控规制向法制保障转变,把治理手段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把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移。

第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方式。党委领导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治理体制中的其它主体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治理实践。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凝聚、协调、调动和组织的作用,其他治理主体要在政府的凝聚与协调下进行社会治理实践,及时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政府要及时校正其他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不同社会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功能与角色。社会参与是指要充分调动党委、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真正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

第二、把基层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要点,不断夯实基础。有人说:“要是基层不广不固,金字塔的塔尖就不能高入云霄。”基层处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金字塔的塔基,它承载着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西藏稳定,重在基层;西藏发展,根在基础。在创新社会管理时,要把基层作为重点,下大力气为、花狠功夫做好基层群众(农牧民、居民)服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做朋友的本领,注重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重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注重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诉求,及时化解利益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把法治作为社会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法治框架下进行社会创新管理。法治是人力社会最为先进的治理模式,是人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社会创新管理必须加强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是一种社会思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视角和思路。①蒋传光 法治思维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J】东方法学 2012,(5)在创新社会管理时,要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要形成民主管理的观念,要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样才能再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社会管理,才能正真的在社会创新管理中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范)。

二、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证社会治理常态化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要以全局眼光把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谋划推进。这就要把着力点放在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上,系统规划、协调推进。在我区社会创新时应建立重大的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规范、高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的社会维稳机制,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等。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才能有效把当前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网络诈骗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解决好,才能使社会治理常态化,才能使得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中和施策的“新常态”。我区在社会治理关键化解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索实践,其中网络化管理的是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中最为突出的亮点。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形成一个一个的“网格”,把网格成为管理的基层单元,缩小管理幅度,以便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效管理。我区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后,便民警务站成了网格化管理亮点中的亮点。2013年建立了近700个便民警务站,为群众做好事12200余件,解决群众实际苦难7100余件,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好“口碑”,在雪域高原上织就了一张维护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处处方便群众的便民服务网。②刘倩茹 西藏推行网格化社区服务http://www.tibetol.cn/html/2013/xizangyaowen_0813/3358.html

三、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社会治理活力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社会治理时,应培育多元主体,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由其他社会主体进行管理,形成党委、政府、社会、基层组织、个人为主体的治理体制。社会治理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多远主体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第一,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业商会类社会组织、科技类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以及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规范运行。第二,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和群众自治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平台,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创新社会治理,要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城乡社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切实推进社会治理依法进行

法律是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我区社会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第一,要强化依法治理理念。依法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推动形成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二是加快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工作,依靠法律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监督公共权利,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三是执法机关要公正执法,把各项社会治理纳入法制轨道。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使每个公民养成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五、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切实保证民生,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社会治理之基就是要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在我区要治理好社会问题的“土壤”,就要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切实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第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通过中央制定实施西藏特殊连片贫困区区域专项计划,同等调价下国家扶贫政策优先向西藏倾斜,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支持贫困对象自主创业等有力举措,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第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中央提供就业专项资金,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产业工人,有条件的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使用技术,购买护林护草、乡村道路协管等公益性岗位、鼓励“请进来”“走出去”就业和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15年免费教育,提高“三包”经费标准。每个地市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普及高中教育,办好一批工、农、医等紧缺学科专业。搞好双语教育,提高农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教育援藏力度。第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公用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要加强,农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重大疾病防空能力提升。高原多发疾病医疗费困难的进行财政补助,加大医务人员定向培训力度和援藏力度,医务人员分配向县乡倾斜。支持市、县区医院高压氧舱建设。第五,强化社会保障。实施“一个计划”,即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强“两个建设”,即社会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完善“三个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地市、县区两级采集人综合服务体系。提高“一个标准”,即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第六,加强大众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力度,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猜你喜欢

西藏法治基层
都是西藏的“错”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