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变化例谈

2015-08-15王秀芳

语文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组员王老师学案

王秀芳

第一次听到“高效课堂”这一概念,是在2010 年寒假玉门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师高效课堂改革培训会上。在后来的尝试中我体验到了惊喜,也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分组“风波”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我们改变了以前的“插秧式”课桌的摆放,学生按小组面对面坐。每小组6 人,还有组名、组歌、组徽、组训、组规。这些都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开始我将学生根据能力、成绩、男女等标准,按AABBCC 分好。学生谁也没说什么。等到上课,老师按小组加分了,学生才如梦初醒,有了“矛盾”,提出重新分组。他们发现每个小组成员都很重要。我同意了他们的想法,与他们讨论该怎么分。

他们说先竞聘组长,由组长再挑组员。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自己的优势,甚至给学生许诺。到组长选组员时,都想要学习好的、爱回答问题的。教室里吵得像菜市场一样。有的竟然几个组长抢着一个学生。学习不好的,无人问津。我感到了他们的难受。突然,有一个女生大声说:“这也太伤自尊了!”我也大声说:“是的,那怎么办呢?”学生说他们挑组长,我说了几点搭配要求,并强调要互相愿意才行。从这些“风波”中我感受到学生对课堂的格外关注。以前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小组合作,但小组的凝聚力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学生不是很在意,也不多思考,也没有这么多的小插曲。

二、小组加分展现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从小组加分开始,我们的课堂很热闹。学生争着抢着举手,都想为自己的组挣分,但随之而来的“各显身手”也来了。孩子们慢慢发现,要想得分高就得让C 层的学生多回答问题。所以在汇报之前他们就几个一起“围攻”C 层的同学,给他们讲,讲会了等着C 层的同学回答问题给自己小组挣分。为了得分,学生都忙起来了,关注着每个同学的回答。别的组的同学答错时他们主动站起来回答,说这叫抢分。自己组的同学说不上来时,他们着急地压低声音“打电话”、拿着自己的导学案让他偷偷地看。看着他们各种作弊,我也想着新招,但心里是欣慰的——孩子们不再是被我逼着说了。

他们已经把课堂变成自己的,学习、回答问题是他们自己的事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孩子都竭尽全力努力着。以前的课堂经常举手的就几个学生,遇到多数举手的机会不多。小组加分让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看似为了加分,实则因学习才能得分。

三、小组合作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孩子们学得很辛苦,老师教得也很辛苦。在看重成绩之下,师生的关系有点紧张,矛盾比较突出。课上、课下老师的眼睛一直盯着“没学会的”、“不交作业的”、“错题多的”、“不改错题的”等等。那些学习吃力的孩子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语文老师的作业还没做完,数学老师就来了,紧跟着英语老师还在等着呢,老师想给他们补补还得排队。我们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老师几乎不讲,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时,我悄悄观察着学生。尤其关注学习迟缓的、淘气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那些孩子格外认真,觉得和其他孩子一样了,一起学习了,不再被老师盯着了。他们生怕学不会,会给小组丢分,都积极努力地学着。

高效教育提倡大德育观。在大德育观的影响下,我的学生人情味更浓了。考完毕业试的那天下午,他们与校长、老师一一道别。我坐在办公室很难过,不敢去教室。许多学生围在办公室门口,学生说:“王老师,我先送你一个礼物。”说着,她就轻轻地在我的脸颊上亲了一下,眼泪流在了我的脸上。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什么话都说不出。我不敢抬头,不想让他们看见我的眼泪。这时,又过来几个学生,说:“王老师,去教室,我们给你惊喜。”我走进教室,看到满黑板都是他们写的留言:“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我们喜欢您!谢谢您!”学生都哭了,我更加哽咽了,只能一一拥抱告别。学生给我送了许多小礼物。在学生给我的小桃心卡片上,称我为“美丽班妈妈”。好几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毕业后孩子关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孩子们真的懂事了,懂得感恩了。

从高效课堂开始,学生们多了快乐和笑容,多了交流和语言,多了宽容和理解,多了感恩和人情味。学生们真的变了。另外,变了的不仅仅是课堂和学生,我也变了。我喜欢这样的改变,我期盼着这种改变能更加长久。

猜你喜欢

组员王老师学案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乡愁导学案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我喜欢的一堂课
小组落幕
“比例尺(一)”导学案
还是不错的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