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谈体的指示影射探析

2015-08-15李卫卫彭建武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听话者陈凯歌杨澜

○李卫卫 彭建武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266510)

一、引言

指示是言语活动中的一种现象,特别是指在说话人和受话人共同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要想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作出确切的理解,就必须把指示语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如交际时间、空间等)联系起来这一现象”(何兆熊1999:56)。所以指示,特别是会话中的指示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指示现象总是体现自我中心性。然而C.J.Fillmore、J.Lyons、S.C.Levinson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指示都以说话者自身为指示中心,很多时候也会以听话者或第三方为指示中心,进而他们提出了指示词语的影射现象(Lyons1977:529)。自指示语的这一影射特性提出以来,大量文章与专著纷纷涌现。游晓琼(2006)图解指示中心转移路径,对人称指示影射进行了描述分析;吴莉、徐文培(2009)运用指示中心转移理论进行了文学语篇分析;吴婉湘(2011)分析了三大类时间指示语映射的礼貌功能。访谈体在冉永平(2006)的指示语分析中引用广泛,但尚未涉及指示的非自我中心性,所以笔者在本文采用访谈体做指示转移的实例分析,试图以指示中心的转移路径剖析为分析方法,探析访谈会话中的指示语影射现象,旨在探寻名人公开访谈的会话技巧与目的。

本文示例均选自2014年6月1日《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杨澜与演员王学圻的对话。

二、指示语及其自我中心属性

关于指示语,冉永平(2006:20-21)作了详细分类及诠释,在此根据需要仅作部分罗列。A.人称指示语,指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中的交际者,包括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B.地点指示语,指与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有关的地点,以及地点副词和移动动词,比如汉语中的“这里∕这儿”、“附近”、“在远处”、“来/去”等。

指示语具有以“自我(说话者)”为中心的特性。Levison(1983)对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作了如下描述(部分罗列):(1)人物中心是说话人;(2)地点中心是说话人在说话时间所处的空间;体现为“I—here—now”指示参照体系,而相对指示中心,其他参与者则在“you/he/they—there”指示参照体系内。

综上所述,人们总是以自我为指示中心展开会话。然而我们经常也会发现人们有意或无意地以他人作为指示中心,违反“自我中心”原则。因指示中心的转移而发生的指示影射现象,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三、指示语的影射现象探析

Lyons(1977:579)描述“指示语影射”为,为了满足特殊的交际需要,说话者会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其他参与者身上的一种现象。每一类指示语都可进行指示影射,本文仅主要分析人称和地点上的指示影射现象。

(一)人称指示影射

人称指示词的影射是指说话者站在听话者或旁听者的立场说话(张权1993:57)。指示中心由“我”转移到听话者“你”或第三方“他”。

1.杨澜:其实这样的一种磨炼啊,其实对您后来跟各种各样的导演各种各样的剧组去合作,有没有带来一种好的铺垫?

王学圻:有有有,因为它毕竟锻炼你。一个戏虽然少在龙套里面,因为他接触的角色多,各种各样的,正反派都有,是吧。而且每个人都想出点儿彩,让导演能保留下来。所以每次排练……

杨澜:忙。

王学圻:我们比主角忙,忙的厉害。

王学圻应以“我”自称,表达观点,但在实际会话中,王学圻使用了“你”、“他”、“我们”。所以会话发生了三处人称指示中心转移:(1)“我”—“你”,指示中心由王学圻自己转移至杨澜。他站在杨澜的立场看待基层磨炼,意示有基层经历的杨澜定能感同身受其重要性,此举亦取得情感共鸣之效与亲近之感;(2)“我”—“他”,指示中心转移至一个正在被谈论的某个人。本应是话题中心的王学圻,却以旁观者身份看待跑龙套时的丰富经历,置身事外,很有技巧地说明了自己言语的客观性和事实性。(3)“我”—“我们”,指示中心从王学圻部分转移至跑龙套的同事们,以大家伙的一致口吻叹出了跑龙套时候的忙碌生涯。他本可以说“我比主角忙”,如此便暴露自大、邀功、诉苦的负面信息;而指示中心的转移,反而大大体现了王学圻谦虚品格。

2.王学圻:你虽然身在国外,但是也有同行(罗伯特·唐尼)在帮助你。

3.王学圻(感慨):演员终有告别舞台的一天,这是很无奈的事。你告别舞台时,绝对不会有人告诉你,只是所有人都不找你演戏了。

4.王学圻:对。我就觉得这个电影也是一样,时刻准备着,因为这东西强求不得的,再好的朋友,你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你过就是过了。

语料2、3、4均是人称指示中心从说话者转移至听话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听话者站在说话者的位置,也能感同身受到因外国友人的帮助产生的感激之情、被演艺界悄无声息地封杀心生的无奈与凄凉,也会有同样的由主角到配角的坦然与旷达。

(二)地点指示影射

上文提到,地点指示词语指明言语事件中相对于指示中枢的空间方位。这儿∕这里有[+近指]标记,那儿∕那里有[-近指]标记。影射则是非近指获得近指标记,即用近指指称原本远指的事物(张权1993:61)。

6.王学圻:这个汇报是凯歌精心准备的。于是那天下午五个厂长四个副厂长都在这儿坐好了全都,开始就谈这个东西……

这是一个明显的地点指示影射现象。在王学圻说话的时刻,厂长副厂长们不可能就坐在演播室“这儿”。他应该说真实发生的地点“那儿”,因为事发地点远离说话时他所处的空间位置。这是一个从近指到远指的指示中心转移,远处的事发地点成为了地点指示中心。王学圻引导杨澜置身于事发场景,切身感受当时当景当情。

7.王学圻:(从山上)下来之后呢,我就看见这个气氛非常的肃穆,凯歌在和每个人握手,艺谋也是含着眼泪,凯歌也是含着眼泪,每个握手每个“谢谢”,“谢谢”,所有人组里头。完了看我跑着过来,跑着过来抱抱,“学圻,谢谢你”。顿时觉得我太伟大了。还能拍点,太神圣了。

首先应明确,根据自我中心属性,以说话者视角来看,“来”表示听话者∕第三方靠近,从别的地方到说话者所在的地方;相反,“去”表示听话者∕第三方远离,从说话者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或说话者远离自己本来的地方、靠近听话者∕第三方。此段语料中使用了两次“过来”,但用法和作用大相径庭。一个是影射用法,一个是非影射用法。(1)第一个“过来”是王学圻的动作。他跑向陈凯歌,若以“自我”为中心,应该使用“过去”,但他却用了“过来”这个词,致使指示中心从王学圻影射到陈凯歌那里,以陈凯歌导演所处的空间位置为指示中心,叙述了这一行为事件。(2)第二个“过来”是陈凯歌的动作。陈凯歌跑向王学圻,在王学圻看来是对方靠近自己的动作,所以“过来”一词的使用是指示语的常规用法,遵循了“自我中心”原则。

但是张学圻为何首先违背了“自我中心”原则,而后又立刻遵循了“自我中心”原则呢?笔者从产生话语的不同语境和王学圻的心理活动入手,认为张学圻在讲述陈凯歌的动作前,仍将自己置身于那片感谢声之外,仅下意识地视陈凯歌为令人尊敬的导演,故而违背“自我中心”原则,以陈凯歌那里为地点指示中心;而当要描述陈凯歌对自己的感谢行为时,下意识就将“太伟大”、“太神圣”的自豪感、成就感自行带入,他更注重的是自己浓重的情感,所以运用了“自我中心”原则。

四、结语

指示语影射通过违反指示语的“自我中心”原则,在交际会话中达到非凡的语用效果。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指示语影射,是公众人物含蓄表意的关键,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通过指示语影射现象分析,我们就能了解不同语境下非常规话语产生的真实意图和说话者的会话技巧,对于理解话语和了解说话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我们以后的成功交际有重大启示。

笔者通过整体察看访谈语料,同时发现在访谈体会话中有很多“直接引语”材料(即说话者直接重复别人的话和语调而产生的话语)。如果说这是访谈会话的一大特点,那么在访谈体中就有很多指示语影射语料可以分析解读。

[1]Levison,S.Prag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Lyson,J.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吴莉,徐文培.文学语篇中指示转移理论的认知分析[J].学术交流,2009(1).

[6]吴婉湘.时间指示语映射现象的礼貌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

[7]游晓琼.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会话中人称指示语的映射现象[J].南昌高专学报,2006(1).

[8]张权.论指示词语的影射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3).

猜你喜欢

听话者陈凯歌杨澜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女儿歌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陈凯歌 大师下山了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真实也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