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作文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2015-08-15林水金

语文学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评语习作目标

○林水金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小学,福建 建瓯35310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也应是师生的心灵接触、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一、在寻找题材中启迪学生热爱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小学生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生活观察不细、思考不深,又因为阅历不丰富,积累不富足,往往写作时总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缺乏生活,缺少题材,最终导致“无话可写”,这是学生遇作文如临大敌,为之深深苦恼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一困难,走出这一困境的主要途径是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去接触、去感悟、去发现,引导学生用眼、用心、用手去尽情描绘、去尽情抒怀。只有满怀生活的热情,才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以满腔热忱的姿态去参与生活,在平淡无奇的环境中去创造生活,从而在厚实的生活基础上产生和发现写作的第一手素材,使得习作时文思泉涌,笔下生辉。因此,学生在为作文题材冥思苦想无可奈何时,教师可敏锐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使学生懂得:平时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不乐于助人,不体贴长辈,不认真观察周围的人、物、事,不仔细体味周围的情、理、义,整天在盲目的贪玩中让时间、生活从自己身边悄然流逝,那么,看到命题,就会束手无策。如果以爱心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以热心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那么就能深刻、精确、多角度、创造性地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题材。这样,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题材的同时,也就向学生揭示了要热爱生活的真谛。

二、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有了写作的题材,并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还涉及到中心的确定、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而这一切又恰恰构成了小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另一难点。而这种心理和技术上困难的反复刺激,就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可以调节人的内外活动,它会推动一个人去达到一定的目的或排除与目的矛盾的愿望与行动。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幼稚和半幼稚状态,意志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出发,教师切忌降低作文原有的难度,强调“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而应让学生清楚: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既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创造的艰难,必须下苦功才行。只有奋力拼搏,敢于向困难冲刺,把习作过程作为练就自己知难而进的训练场,持之以恒,攻坚克难,作文水平才能走上新的台阶,才能享受克服困难的乐趣。这样反复强化教育,使学生逐步认同教师的观点,并且经常体验战胜困难特有的快感,进而把克服困难作为自己的乐趣和需要,增强意志品质和提高才能。

三、在作文批改中以情激趣、以情明理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疏导。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次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因此,教师必须用心、用情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

(一)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每次写作,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教师既是学生的首席“文学批评家”,又是学生作品的第一读者。因此,教师要懂得欣赏,要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阅读每一篇习作;要善于从学生篇篇习作中发现美,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如写《童年趣事》,一名同学语言平实,但确实写出了有“趣”之处,我就紧承作文最后一句,这样评道:“就像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一样,童年的你真有意思。”这样,既自然又给对方以鼓励。另一名同学写“喝风”,我给予了独特的肯定:“孩童时期的事笑话百出,有愉快的笑、幼稚的笑、拙笨的笑,而你的经历则是‘独创’的笑。”这样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

又如习作《我爱秋天》一文的评语我是这样写的:“孩子,你是用心在观察,用情在书写。你的语言如诗一般美,你就是一片钟灵神秀的秋叶。”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的心情怎会不激动?学生的信心怎会不倍增?

(二)以情明理,启迪人生

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作文中写出她与母亲很疏远,因为她认为母亲把她留在乡下六年是对她的冷酷。母亲试图接近她,关爱她,遭到了她的拒绝。我在评语中写道:“宝贝,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母亲把你留在乡下是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她为家庭撑起无雨的晴空也是为了你,走近她,你会发现母爱的世界很温暖、母爱的天空很蔚蓝。”学生看了我的评语,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母爱,我对不起我亲爱的妈妈……”师生情感上取得了沟通,达成了共识,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又一位同学在《自我介绍》中写道:“这就是我的性格,我也认为不好,我的一位朋友劝我以后对人温和些,要学会和别人相处。但是,我就是我,我也不愿为了别人的满意而改变自己。不和别人相处,我也照样活得很好。”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同学的性格固执、不合群。我在旁边写道:“善与亲人处者,常人也;善与疏人处者,中人也;善与敌人处者,上人也。”这评语不是批评,但对学生来说,是不难领悟的。一语点评,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还让他懂得与人相处的人生哲理。

四、在作文讲评中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建筑在现实基础上,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指向越高,取得的成就就越大,这就是由目标这一激励因子引发出来的积极向上,追求成就的内驱力产生的效应,而当一个目标达成后,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目标层次,那就极易造成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从而降低前进的心理动力,减弱追求目标的心理强度。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应分析评价此次习作的成败得失,而且应该有目的地通过优秀习作的交流,激励中下生见优思齐、学人之长。同时指出优秀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点明努力的方向、进取的目标,以便及时迁移学生的目标向往,提高目标层次。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内涵,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寻求做人的道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就能在作文教学中获得作文外效应,优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猜你喜欢

评语习作目标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教师评语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