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误读举隅

2015-08-15江海燕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触龙李密名句

江海燕

由于时间的鸿沟,文言文常常被我们这些后来人解读得贻笑大方。

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有一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翻译这句话时,学生无一例外直接保留了“秀才”一词,普遍认为“秀才”就是一个古今同义的名称而已。诸如汉语中“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之类的含义。但是此“秀才”非彼“秀才”。处于魏晋时期的李密,他笔下的“秀才”得与前句“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结合起来理解。我们知道“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那么,“秀才”就应该相应解释为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名目,也就是“茂才”,译为“优秀的人才”。这不同于隋炀帝所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举士科目,也不同于唐宋时凡应举者皆称为“秀才”,也不同于明清时入州府县学生员皆称为“秀才”,更不同于我们当今所理解的“书生、读书人”这个含义。在没有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晋朝,李密《陈情表》中的“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的意思,是推选人才的一种名目,仅此而已。

不了解文化常识导致这样的文言解读错误不胜枚举。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被后人制造了一个千古奇冤。很多人认为,这个名句仅仅是李白这个大诗人,在某个月明之夜,夜不能寐,睡在床上看到床前如霜的月光,灵光一现,脱口而出,一句千古名句横空出世。殊不知,在古文中,“床”有很多解释。

在唐代,“床”的概念尤其宽泛:凡是有面板,下有足支撑,不论置物、坐人,还是睡卧都名之曰“床”。甚至有足支撑,没有面板的井边栏杆,也称之为“床”。李白有一个名篇《长干行》,其中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就是“青梅竹马”的来源。此句中的“床”不可能是睡具,因为睡床通常挨着墙放置,无法绕床嬉戏。也不大可能是“马扎”一类的坐具,唯有可能就是指“井边栏杆”,儿童在庭院中围绕井边栏杆嬉戏也在情理之中。

再结合李白另一作品《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其中一句“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很显然,这句中的“床”更不可能是卧具或坐具,结合“金井”,它只可能指“井边的栏杆”。整句话的意思是,寒夜霜浓,井边栏杆也因结霜而成了玉床。由上可知,“床前明月光”,如果把这个“床”理解成室内的卧具,恐怕连李白也无法在室内产生月如霜的寒意与错觉。

再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吟诵之余,我们不禁感叹:多么豪迈壮阔的场景,多么优美渺远的意境:奔腾的黄河,渐行渐远,似乎奔流在天空的白云之中。结合唐代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气盛意扬。有这样的诗句,与时代倒也妥帖,也符合读者的审美。但是,富有科学精神的后人,却充满了怀疑。因为从物理学、地理学的角度都无法解读“黄河远上白云间”。因为水往低处流,这是常识。既然不可倒流,又怎能“远上白云间”?从另一个角度讲,玉门关在嘉峪关外,黄河水系中离它最近的是大通河,如果这也叫真正意义上的黄河的话,那也距离此地有三百多公里,而且其间,还横亘着绵延的山脉。即使发挥想象,诗人恐怕也很难想象自己望得见黄河,还进一步想到“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似乎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怪不得,当年竺可桢就质疑过这个问题。终于有人在新发现的一本唐人诗抄中见到了另一种说法:“黄沙远上白云间”。虽然原句不审美,不浪漫,但是它能真实地表达作者的诉求。玉门关气候恶劣,黄沙漫天,经常直冲云霄,孤零零的一座边城蜗居于万仞山一隅。边塞的荒凉、气候的酷寒、征人的思乡、戍守的艰辛都不言而喻。

古人无法再言传,今人又常常不明其意,所以这样的错误解读还有很多。诸如《战国策》,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印为“触詟”,其实“詟”字是竖着书写的“龙”“言”两个字,应该是“触龙说”的意思。贺知章《回乡偶书》中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一句。我们都觉得这句话浅显易懂,就是儿童互相看到互相不认识。但是结合后句,我们就知道了,它指的是儿童见到老人(也就是作者),不认识他,所以才有“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举动。因此,“相见”中的“相”应理解为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的作用,并不是我们一开始所认为的互相的关系。所以,“相见”中的“相”译为“我”。虽然此句并不艰深,但不懂其中玄机,还是会生出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的。

既然时间天堑难以逾越,我们能做的恐怕除了走近古人、走进古文,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别无他法。在削减课本教材文言文篇幅的呼声中,我们的后人该不会以为文言文是类同于英语的第二个语种,甚至该不会以为,这是天外来客——火星文吧?如果那样,我们灿烂悠久的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恐怕也会成为千古之谜,万世之玄虚了。

猜你喜欢

触龙李密名句
家训小故事:触龙说赵太后
家训小故事:触龙说赵太后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情理兼容进谏辞 赤诚感人爱国心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你来帮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