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文言文课堂教学
2015-08-15刘健
刘 健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很系统、很费时的教学过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那么,如何改善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
一、重视诵读,让学生“读”出兴趣
语感是语文能力高下的重要衡量标准,而诵读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方法,它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诵读可以体会节奏感,读得多了,自然能充分感受到优秀作品的内在思想,品味作品的蕴含情趣和无限神韵,从而在情感上与作家产生共鸣,激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在文言文诵读中,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变换方法,让学生充分诵读文本。
1.重“自读”,读通大意
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学习用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典》,学会读注解。要求学生自读文本,读通大意,了解文章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
2.练“诵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利用晨读、晚读时间,让学生大声诵读文章。找来名家朗诵,让学生听范读,再仿读,要能准确断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和作用。
3.比“熟读”,熟读课文
举办文言文朗诵比赛,抽查文句的出处及句意,促进学生熟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文言现象,就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倾向。
4.比“背诵”,经典段落要背诵
中国古代学子必背文章很多,现在我们选入课本的文言文较少,都是经典之作。学生在背诵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文言词汇知识,体味优美的语言,感悟古人文章的美妙之处,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文意的把握。
二、详细交代历史文化背景
文学离不开时代背景,一切诗文都是特定时代的精神产物,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抒发与宣泄。发挥历史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1.用历史知识帮学生搭建知识体系
利用历史知识帮学生搭建一座朝代大厦,以时间为楼层标志,在每层楼标注出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从而立体地让学生对文学发展史有所了解。
2.用文化常识还原作品之味
每篇古文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体系、天文历法、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俗。古人的称谓分名、字、号、别号、谥号等,而这些称谓都有它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古人纪年月日的方法,古代的天文常识,古代的科举制度,古代的礼仪常识等问题学生很不了解。这些常识比较多,比较繁琐,学生掌握可能有点困难。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中华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古文礼仪“表演”竞赛、专题探讨、编辑古文学海报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促进学生对这部分常识的掌握。
3.详细交代历史背景
古文一般历史性很强,时代感很浓,只有了解了文章的历史背景才能读透这些文章。因此,教学要在“论世”的前提下进行。
比如解读苏洵的《六国论》就必须了解北宋当时重文轻武的历史大势,北宋对辽、西夏采取的妥协求和的政策,用每年向他们输送银、绢、茶等物换取暂时的和平。作者对于北宋政权所采取的这些政策是不认同的,才借古讽今,写出了《六国论》。因此要了解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必须借历史背景去解读文本。
4.借历史人物的个性领悟精髓
文章都带有作家自身强烈的个性特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物,是作者人生经历的高度抽象和浓缩,囊括了作者所有的阅历。因此在赏析文章时,只有了解作者的出身背景、人生际遇、写作风格、素养水平等,才能真正读懂带有作者个人风格特征的作品。
如解读苏轼的《赤壁赋》就必须知道苏轼的人生经历。纵观苏轼一生可以用“坎坷多舛”来概括。他既不容于新政派,也不容于反对派,即便到了垂暮之年仍被流放岭南。但这一切的宦海沉浮,并没有改变他。经历过大悲的人才能体验大喜,但大悲大喜都经历过的苏轼已经完全宠辱不惊了。《赤壁赋》正是作者被贬到黄州时期所作,对这一时期的苏轼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把握苏轼在文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哲理思考。
三、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选入教材的文章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是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的很小一部分。教师既要深入赏析文章,又要让学生学会迁移,能自主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因此,古文的教学应该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1.突出重点文言现象,忌贪多求全
选取一篇知识点较全面的文章,将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重点知识点讲实、讲透。其他的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补充完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和迁移。
2.营造文言文生活、学习氛围
古文因为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文言文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①将教室文化文言化,让学生选取文言名句来布置教室。
②将生活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文言文教学打通,让学生寻找词类活用现象。如“安全用火,幸福你我”中的“幸福”就是使动用法。让学生能够将学过的知识点迁移到生活中来。
③将成语与文言文词汇联系,让学生收集相关成语。成语从某种层面上说就是古汉语在现代汉语生活中的表现形式,词类活用现象在成语中也相当普遍。如“狐假虎威”中的“假”就是假借之意,而这个意思也是《劝学》中“假舆马者”的义项。
④从现在生活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进行写作专题探讨和阅读
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论说文,而这类文章在论证说理上很擅长,文章结构清晰,作者论证思路严密,对学生写作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如韩愈的《师说》,文章结构清晰: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第二、第三段分别提出两个分论点。运用正反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将观点阐释得十分清楚。因此学习本文不仅要学文言知识,更要学作者的为文之道。“以读促写”,借鉴古人的为文之道,提高写作能力,对文章进行改写、扩写、缩写或写话题作文。同时,学过的文章也可以作为例证运用到学生自己的文章中。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是最佳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