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散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2015-08-15张峰
张 峰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高中散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构建日益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拓宽理论视野,走出传统课堂的“唯科学”与“唯工具”的思维模式,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散文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探索生命的价值,将高中散文的高效教学与学生的快乐成长统一,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与生本教育的共同发展。
一、立足于“读”,有效沟通学生与文本
在散文教学中,无论是语言艺术特征的感悟,还是文本情感的揣摩,都需要借助于“读”这一形式。在《荷塘月色》教学中,个人读、小组读、美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能有效沟通学生与文本,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为学生体悟作者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创造条件。如从“心理颇不宁静”读出了淡淡的哀愁与孤寂的氛围,而与之相应和的是“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月光淡淡的”,这些景物描写,既是景之语,又是情之语,二者情景交融,意境油然而生。同时,自主阅读与交流阅读相结合,既体现了学生在散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强化了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思想。
散文是一种个性极强的文体。在文章的思路梳理、景物描写等方面的学习中,以自主阅读为主;在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的学习中,要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以交流阅读为主,将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在小组内展示出来,形成思想的碰撞。
二、着眼于“赏”,深入训练思维与审美
如果说散文教学中扎实而多元化的“读”是对文本由外而内的“赏”,那么,“赏”则是对文本由内而外的“读”。学生通过动口读、动笔划、动脑悟,将“赏”落实在散文学习中。
在《荷塘月色》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揣摩这些关键的语句,并做适当的标注与点评。在“赏”的角度选取上,可以是对比赏析,也可以是类比赏析,可以是泛化的赏析,也可以是聚焦的赏析。比如,赏析《荷塘月色》中的月光描写:写月光重在写月光投影,使月光有了实感质感;静态动写,选用“泻”“浮”“洗”“笼”等词;作者为何喜爱这淡淡迷离、朦胧苍茫的月色,说“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色本属视觉,而此处却比作淡淡的月光、梵婀玲上的琴声等,通感的作用何在?
由于高中生在散文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此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根据自己在本文鉴赏过程中的体会来总结。允许争议,可以讨论,不必求全。这样,通过动口、动笔、动脑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多角度品味散文语言,全方位感受散文意境,充分感受作品的内在意蕴之美。
三、落实于“练”,积极贯通课堂与高考
散文教学的“读”到位与否,“赏”深入与否,要在“练”中来检验与反馈。在散文教学中不妨按照高考的思路,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开放式的练习中充分地“练”,从而贯通课堂与高考。
在《荷塘月色》中,让学生在梳理了景物描写及情感线索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刻画了什么样的意境,并根据文本作简要分析。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到思考标准明晰、答题要求到位、方法指导明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做到表述语言能够概括意境特点,能够入境并分析出意境所传达出的感情;能够从具体的语言入手进行分析。
“练”的内容尽量贴合教学实际,同时突出高考的导向价值。教师可以灵活设计练习的主题,如针对文中引用的《采莲赋》,让学生将关于月光描写的意境美的鉴赏方法加以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并移植到诗词歌赋的鉴赏上来,使其明白散文与诗赋的鉴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拓展于“写”,充分表达个性与体验
利用仿写、改写等多种形式的“写”,将散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充分表达学生的个性与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与写作意识。
在《荷塘月色》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图文资料的补充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发挥其想象力,使其写出清幽美丽的意境。在《荷塘月色》的练笔环节,可以边听录音边想象朱自清笔下的美景,在听觉中鉴赏荷塘四周幽远朦胧之美,在思维中将荷塘的月色之美不断地加以内化,使其成为自己的表达。也可以运用“仿写+改写”的方式,将荷塘月色之美,用通感的手法写出来。如此一来,散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效结合,文本赏析与学生写作有效结合,文本解读与个性体验相互统一,充分拓展了散文教学的空间,使其与生活、学生、生命成长联系起来,推动生态课堂的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作文课堂的构建,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外在要求,又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要从“读—赏—练—写”的教学环节中,有效沟通文本与学生,深入训练思维与审美,积极贯通课堂与高考,充分表达个性与体验,在散文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构建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