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怎样让学生学会概括

2015-08-15张国兵

语文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庐山蜻蜓自然段

张国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年级段都有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比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那么,这一能力怎样形成呢?

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看,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因为如此,《课程标准》在概括能力的要求上也是根据年级段设置的。

1.遵循教材难易程度的“序”。训练内容可以从段落到篇章逐步展开,要求概括的文章篇幅可以由短到长,结构特征可以由明到隐,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概括,不能拔高要求。

2.遵照儿童认知规律的“序”。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可以采用填空的形式,给一些提示,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训练一个阶段后,在练习时可以出示多个选项,让学生从选项中比较、选择。在排除错误选项时,学生能感知到其不完整性,从而提醒自己在概括时要避免这些错误。当要求学生独立概括有困难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的方式概括。借助小组的力量学习,能带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口头概括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急不躁,充满期待,适时提醒,充分鼓励。对表述不完整的学生给予帮助后,要求其再次概括,直至准确为止,要把握住每一次的训练机会。

循序渐进看起来是一种慢功夫,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不懈,这种慢功夫常常能收到快提高的效果。

二、课内得法,扎实训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概括方法的习得不能游离于课堂。课堂上的每一次训练都要有明确的目标,针对某一方法进行指导训练,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概括的切入口。

1.紧扣“题目”。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其灵魂所在,是对文章中心的高度凝练。《公仪休拒收礼物》、《第一次抱母亲》这些课文,只要对题目稍加描述就能概括出主要内容。而有的题目读后让人充满疑问,只要回答出几个主要问题也就知道大体内容了。如《放飞蜻蜓》,可以问:“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从放飞蜻蜓中想告诉人们什么?”

2.找“中心句”。教材中不少文章都能找到中心句,有些段落也有中心句,找到这些中心句,概括出主要内容就不难了。如《庐山的云雾》一文共4 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中心句分别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全文中心句为第4 自然段“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将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3.抓“关键词”。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抓关键词,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概括进去,同时要注意语言简练。如《花瓣飘香》一文写的是:一天清晨,小女孩在我家门前摘了一片花瓣,被我发现后,小女孩很惶恐。原来她是想送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这么懂事的好孩子真让人感动。训练时,让学生圈出“小女孩、我、妈妈、摘花瓣、生病、高兴、懂事”等关键词后再概括,学生就会发现概括其实也不难。

三、外延拓展,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不可忽视对生活知识的概括。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源活水”。在生活中学习概括,学生于轻松和谐的状态下习得知识、接受训练,效果甚佳。

1.“新闻”我来播。每天利用晨会的时间安排两三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趣闻乐事,要求三五句话就说清楚事情的大概。学校、班级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比较不同的“新闻”稿件,让学生对比学习。

2.美文发布会。每天中午的阅读时间安排一两位同学作“好书推荐”或“名篇导读”,简要介绍书的大体内容,介绍优秀文章的梗概。一开始时学生口头练习,教师指导,熟练后要求学生书面呈现,张贴在黑板报上,这样训练的面就广一些。教师及时点评优秀作业,让大家有所参照。

3.学会列提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写文章是有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让学生在写作时学会列提纲也就把握了文章的骨架,此时的写作是从概括到具体,与阅读时从具体到概括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庐山蜻蜓自然段
庐山 牯岭!Cooling!
秋天
毛泽东登庐山
蜻蜓
蜻蜓点水
《李白 庐山谣》
美丽的秋天
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