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画入境 再造想象——浅谈《山行》的想象教学法

2015-08-15杨春艳

语文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山行诗境勾勒

杨春艳

想象能激发学生的感性体验,将抽象的“意象”用形象的“画面”再造出来,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导入“画中景”,引导学生勾连表象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比如图画、音乐、故事等知觉材料,以引导学生勾连以往的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感知,使之形成“表象”在脑海中再现出来。而想象力正是建立在“表象”累积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整合不同的知觉材料,以达到刺激学生感官体验的效果,才能激发学生去勾连“表象”,达到融情入景的目的。

在学习《山行》时,迷人的自然景观是全诗的鉴赏重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画,再配以背景音乐和故事渲染,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也就是再现“画中景”,因为插画是对诗境的诠释,用作解读切入点,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诗的意境中。比如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再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诗人杜牧,以及《山行》的创作背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知,起到了烘托氛围的效果。而整个课前导入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插画,挑出“山路”“白云”“石头”“红叶”“人家”等自然景观,为后续的解读做好铺垫。在音乐、故事的影响下,在插画的直观刺激下,使学生脑中逐渐勾勒出一幅山水相间的秋色画卷。这幅画卷正是学生存储的“表象”的再现,是每个学生独有的,奠定了学生对《山行》的基础印象。

二、体验“诗中韵”,激发学生主动想象

每一首诗都具有独特的韵味,需要通过层层解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验,仅靠对画面的感受、课堂氛围的营造远远不够,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的魅力入手,理解诗意。

首先,品字。古诗对于用字是相当考究的,一字之差,其韵味就差之千里。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准字音,还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法、意思,为理解全句乃至全诗奠定基础。对于关键字的理解,尤为重要。比如《山行》首句中的“斜”字,应读为“xiá”,意为“倾斜”之意,读起来韵律优美,颇具古风;但按照现代读音读为“xié”,整句读起来,韵律差了很多,读不出古风,也无法引导学生融入诗境氛围中。

其次,品句。诗是高度浓缩写就,每一句诗的内容都是意蕴丰富,引导学生逐句弄懂其意,才能构建起一幅幅立体的画卷,才能体会诗人眼中的美景。以《山行》为例,可引导学生读一句诗,就勾勒出诗人描写的“风景”的简图。如首联写山、颔联写云、颈联写枫林,尾联写霜叶。学生先挑出主要景物,再以景物为中心勾勒图画,使整首诗呈现出四幅相互独立又可重叠在一起的画卷。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想象,并在想象中体会到诗韵之美,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三、感悟“意中美”,鼓励学生表达想象

想象力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需要后天启发激励,尤其对于抽象性较强的古诗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外部手段,多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沉浸在诗境与自身“表象”勾勒的意境中,并鼓励学生表达想象,从而加深对诗境、诗意的解构。

一方面不代替学生想象。比如《山行》这首诗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勾勒出的山水画卷,不得不说有学生幻想的成分。当然,在教学中适度的幻想,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幻想更符合学生感性思维的特点。因此,教师会引导学生幻想自己置身于漫山红叶的山水之间,激发学生去畅想、体会作者内心的畅快惬意,而并非直接为学生罗列出每句诗所表达的意思。

另一方面互动激发想象。以《山行》为例,可在课堂上开展填字游戏,从诗的各句中去掉部分关键字,比如颈联中去掉了“坐”字,由学生在几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并让学生说一说“坐”字的含义、对这句诗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填字游戏,可起到辅助学生诵读诗词的效果,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关键字、对诗的意境美的体悟。

教师运用画面植入的方式作为教学起点,通过视觉刺激引导学生想起生活“表象”,为想象教学开展奠定精神层面的基础。当然,在教学中仍然要以探究诗意为本,通过文字、符号的意义,逐层加深学生对诗境的感性体验,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境的想象。将“想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精神享受中体验诗意美、诗韵美、诗境美。

猜你喜欢

山行诗境勾勒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佘景峰
诗境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山行》
山行记及其他
山行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