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三种途径
2015-08-15杨月华
杨月华
语感能力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本阅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感的描述次数很多,并且提出具体目标。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通过朗读、赏析、对话等策略加以实现。
一、在朗读中触发语感
朗读是对文本进行感悟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读过程中,自然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文本语言蕴含的魅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促进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感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情朗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触发他们的语感能力。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为了快速地让小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在教学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了本课的插图,并且,给他们的播放了优美的音乐,这样,小学生就与文本语言进行了亲密的接触。然后,笔者再让小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听着优美的音乐对这一篇课文进行感情朗读,小学生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有效地感知这一篇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感受到课文语言美而带来的意境美。这样,小学生就有效地对文本语言进行了有效感悟。
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感情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并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在对文本品读与感悟的过程中触发他们的语感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二、在对比中形成语感
语言不通过比较,很难区分其优劣,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小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对比赏析,这样,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形成语感,从而充分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所运用的语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荷花》这一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荷花的形态时,用了一个“冒”字,这个字不仅有效地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而且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小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形成语感的。首先,笔者提问:“在这个句子中,‘冒’字能够换成其它词语吗?”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有的小学生把这个句子中的“冒”字换成了“长”、“钻”、“伸”等字,然后进行对比品读,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发现了这一些字都不如“冒”字用得好,因为“冒”字能够形象生动地呈现出荷花的勃勃生机,而其它字则没有这一种表达效果。
以上案例中,通过这样的形式,自然能够有效地让小学生在对比品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语言进行推敲,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十分高效的,是促使小学生形成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在对话中提升语感
文本对话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是促进小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品析与感悟的重要途径。文本对话作为一种高级的语言实践形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感。
例如,《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作者是通过“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些重点对秦兵马俑的特点进行描述的,并且,在说明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大特点的过程中,采取了总分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地突出秦兵马俑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以这一些重点词为切入点,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去把握课文的这一结构特点,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作者说明秦兵马俑主要特征的方法,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对这一篇课文的深刻化语言进行理解与感受。
以上案例中,笔者以“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学生在文本对话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特点及课文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就在品读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对话,从而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生长了学生的语言智慧。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很重要的。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方法很多,以上笔者列举的朗读、对比、对话这三种方法是常用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让语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