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5-08-15孔庆振

语文天地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语文

孔庆振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讨论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所限,部分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法时走进了一些误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明确课堂讨论的目的

上课伊始,一些教师就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用讨论法。”由此可见,他们是将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事实上,很多学生都怀疑这种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有时,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参与课堂讨论,他们害怕自己说错话,反而被别人笑话。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教师喜欢哪种类型的讨论。当课堂讨论成了一场“秀”时,讨论的价值已经被抹杀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讨论的目的,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从某种角度而言,课堂讨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争辩,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能力。

比如,在教学《翠鸟》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展开“人与鸟的关系”的讨论,这样的讨论课题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也确实可以让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解人与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使他们爱护鸟类、爱护自然。课堂讨论目的明确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也就清晰了。

二、合理创建讨论小组

以往的课堂讨论常常是优生与优生间、教师与优生间的局部交流,大部分学生犹如旁听者,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讨论并不能体现群体的智慧和探究精神。这种局部讨论,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学上的形式化,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冷漠。其实,小学生都具备竞争精神和表现欲望,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同伴的肯定。所以教师在安排课堂讨论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竞争性,促使他们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集思广益,掌握应有的语文知识。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其分为四类:思维活跃型;勤奋学习型;沉默寡言型;事不关己型。然后再根据这四种分类合理创建讨论小组,尽量将思维活跃型与沉默寡言型、勤奋学习型与事不关己型安排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影响彼此情绪,集思广益,让困难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讨论兴趣。

三、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思维障碍,是很难在课前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而且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准确捕捉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在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至关重要,没有讨论问题,课堂讨论就如无源之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课堂讨论,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要求,使提出的问题具备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对启发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愤”,即心求通而未得;另一个是“悱”,即口欲言而未能。就是说,要使学习者处于“求通”、“欲言”的情境下才能收启发之效。创设这种情境的办法有很多,关键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关键的时候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那么必能在学生平静的心湖上荡起一层涟漪,收到良好的启发效果。只有具备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课堂讨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师布置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得出讨论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若是同桌讨论,以3至4分钟为宜,若是小组讨论,以5至8分钟为宜。不可在学生刚刚打开思路时,教师就偃旗息鼓,这样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学生得出讨论结果后,教师要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反馈信息。不仅要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还要对个人进行肯定评价,表扬他们的课堂表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当然,对于学生的偏题现象,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使他们再接再厉,争取在下一次讨论过程中获得更优异的表现。

总之,课堂讨论法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活跃学生的思想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正确使用这种教学法,促进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欢

小学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