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真性互助中的语文教学
2015-08-15曹海华
曹海华
合作学习是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真性互助的不断思考,摒弃那些简单的热闹,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供广泛时空让学生真实互助
朱永新提倡:“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从这个理念上说,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应当是学生去主动实践的过程。课堂上的一切都应当是属于学生的,教师最好不要“卖弄自己的才华”。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渴求得到人文性语文课堂的熏陶感染,但我们却在自不自觉地不太顾及孩子语文课堂学习的人文性。对我们的启示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时空必须广泛,让学生从文本内容延伸到文本以外。尤其应当让学生对文本甚至课外读物所能涵盖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度解读。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感觉到:小学生去多接受作品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意义上文化的熏陶感染,阅读教学也就完全可能促使学生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文化既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包含革命意义上的精神传统文化。
二、搭建宽敞舞台让学生真切互助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达到有效引领学生真切互助实践的目的,笔者有意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角度进行思考。既从内容上考虑,也从行为上考虑。《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性的散文,在学生初步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做带有明显升华色彩的互助探讨。
孔子从泗水的绿波参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那到底是什么帮助了孔子悟出这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找出来,读一读。
赏析美景并感悟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练习说话:仿照“( )是她( )的( )”句式,练习说话。
小学生经过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由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便比较迅速地感悟到:阳春三月,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母亲宽广的怀抱中,怎能不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心旷神怡,神情愉悦。当孔子欣然地接受了大自然母亲的馈赠,从泗水的碧波中参悟出做人的道理时,他又怎能不心花怒放?当孔子听到子路和颜回的高尚志向后,看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身上生根发芽时,教书育人的快乐充盈着他的整个心灵,他怎能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呢?这样的感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而对小学生而言,则明显带有创新性。平常的教学做到平等待“生”,既注意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语文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功能,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品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特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创设理想氛围让学习真情互助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理念,而且是成功的设计,那么所上的语文课则应当是完美的好课。但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小学生的互助学习不能仅以解决认知领域为满足,还要引领学生深入到一定意义上的探求领域。有人说:“教师的教就是要把学生教得不懂了。”这里所追求的学生不懂的境界是学生创新互助探究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生对所探求的不懂,而是学生感到创新阅读所必需探求的内容十分广泛,不懂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笔者总是力图创造出学生全面而又理想的互助实效来,这实效的体现总是有基本准则,不以学生解决了什么或者多少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创见地发现了多少且还有多少没有能够获取为主要的互助探求原则。譬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在学生感悟了律诗的内容后,又让学生做了延伸性的互助探究。
1.让学生聆听《七律·长征》的曲子,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这首诗引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红军战士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面对千山万水,面对千辛万苦,面对千难万险,却始终保持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终于完成了史无前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你还受到哪些革命英雄行为的震撼?
学生有了创新的理念,有了创新的行为,同样也获取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和创造的结果,那么孩子们将会更主动积极地去探究,也就完全可以利用创新创造去探求阅读鉴赏的很多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