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概数的表示法研究

2015-08-15李福唐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概数数量词表示法

李福唐

(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概数的表示法是数词中较为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一类,甲骨卜辞中还没有概数的表示法,战国以后,出现了“数”、“余”、“所”、“许” “左右”等表示概数的词。发展到近代汉语,概数的表示法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要弄清近代汉语概数的表示法的发展情况,选择专书进行研究是一项基础工作。我们注意到,罗懋登所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作为明代的重要语料之一,对该书中概数的表示法,国内学术界迄今罕有全面、深入地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试作粗浅探索,希望对完善近代汉语语言研究有所裨益;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下文简称《西洋记》),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凡二十卷一百回,明罗懋登著,是一部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长篇神魔小说,约成书于公元1597 年。本文引录的《西洋记》原文,均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出的点校本。文中括号内依次注明例句所在的回数和页码。

我们将《西洋记》中概数的表示法分3 大类加以介绍。

一、在数词前后加上一个表示概数的词语

包括多个表示概数的词语套用的。下面选择主要的词语分前加、后加两类说明。

(一)前加的词语有“约(大约)、上、不下、不满、未及、可、数、几、不上、不过、将”等。

1. “约”(“大约”) +数词:副词“约”魏晋之后使用渐广,表示概数。如:有小蛇一条突出在地,约长五寸,五色烂然。(《太平广记》卷八二引《大唐奇事》) 《西洋记》中出现约80 例,如①:

撒发国出下一个真人,自称金毛道长,约长三丈四尺。(55/714)

有时此类结构的后面还可以加上其他表概数的词,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数量词后加“多”的。例如:

①他不是空走,手里带着一根九股红套索儿,约有三丈多长。(80/1027)

②却说朝内文官武将,大约有四百多员。(12/158)

③五个将军进到中军帐下,行相见之礼。大约都有一丈多长。(95/1220)

(2)数量词后加“余”的。例如:

①有一个山,其高有三千九百余丈,周围约有八百余里。(5/63)

②这个岭生于南海之中,约五百余里远。(14/183)

③行二十多里,才是苏鲁马益,番名苏儿把牙,这是第三处。大约有千余家。(34/443)

(3)数量词后加“之外”的。例如:

行了一日,约有百里之外。(74/954)

(4)后有“数” +数量词的。例如:

①单在马公营里出的出,进的进,上的上,下的下,约有数百之多。(31/407)

②步障约有数十里之远。(72/926)

(5)有“几” +数量词的。例如:

上了上龙湫,只见飞流悬泻,约有几千丈。(5/66)

(6)数量词后加“上下”的, “上下”放在数词后面表示与某一基数相近:

此时约有二更上下。(2/25)

(7) “上”、 “下”还可以分开用于两个数词后面,表示在两个数词范围之内:

这号碧峰长老的时节,长老已自约有二十上,三十下,一嘴的连鬓涝腮胡子。(4/52)

2. “上” +数词。“上”放在“百”、 “千”、“万”等数词前表示达到某一数目。全书出现约38例。如:

(1)原来战船上千,军马上万。(78/1001)

(2)喝声道: “变!”那口宝剑就是变,即时间上十、上百、上千、上万,满空中都是些宝剑。(82/1061)

3. “不下” +数词,全书出现1 例:

我国虽弱,控弦之士不下数千。(72/932)

孟塞尔系统是已知的最早的表色系统之一,也称HVC系统。该系统所有颜色对应3种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饱和度,此3种基本特性均可在一个类似球体的模型上全部表示出来。孟塞尔系统的色彩立体模型类似于一个双锥体,其中央轴部分无彩色,为中性色明度等级;而黑色到白色之间则被分成了11个相等间隔的不同灰度等级,被称为孟塞尔明度值;指定的颜色到中央轴的水平距离表示颜色的饱和度,又被称为孟塞尔彩度。所有色彩均可用颜色立体模型上的色调、明度值、彩度3项坐标来标定。

4. “不满” +数量结构,全书出现6 例:

就只有菜瓜大,不满一尺之长。(55/715)

5. “未及” +数量结构,全书出现2 例:

进港未及一里远近,两边岸上鼓声震天,喊杀动地。(35/458)

6. “可” +数量结构,全书出现3 例:

前两足高九尺余,后两足高六尺余,高可一丈六尺。(86/1105)

表示概数的“可”到了现代汉语成了仅书面使用的文言词语。

7. “数” +数量结构: “数”可放在“十”、“百”、“千”、 “万”等数词前表示某一概数。全书出现19 例。如:

(1)卑末国中有一土穴,每一年一次,奔出生牛数万头来。(46/590)

8. “几”是表示“十”以内的不定数,可放在量词前,也可放在“百”、“千”、“万”等数词前表示某一概数。全书出现53 例。如:

传说道甚么大明国差下几个元帅、一个道士、一个和尚,有几千只船,有几千员将,有几百万兵,来下西洋。(61/787)

9. “不上” +数量结构,全书出现5 例:

战不上三合,郑堂抖擞精神,威风十倍。(37/476)

10. “不过” +数量结构,全书出现10 例:

那店房都是茅草盖的,房檐不过三尺之高,出入的低着头钻出钻入。(22/285)

11. “将” +数词,全书出现1 例:

怎见得有许多的勾当?陶学士年将百岁,多见多闻。(12/156)

(二)后加的词语有“余 (有余)、多 (多些)、少些、许、数、来 (以来)、将近、上下、有奇、有零”等。

1. 数量结构后加“余”,全书出现43 例:

亏了王良,连人带马就跌下一个十余丈的深坑底下。(25/322)

2. 数量结构+ “多”:现代汉语里常见的“多”放在数量词后表示超过某一基数,可能到元代开始使用[5]。全书出现34 例。如:

叫过船上那一班会水的军人,一叫就叫出二百五十多名来。(64/828)

3. 数词+ “数”,数词只限于“十”、 “百”、“千”、“万”等几个,全书出现29 例:

(1)只见他到了三更时分,取出十数多个纸剪的鼠耗来。(96/1242)

(2)到了明日,只见国王差下右丞相俞加清,统领人马千数,赍着衣服等礼,迎接二位帅。(72/927)

4. 数量结构+ “将近”,全书出现3 例:

(1)来了一年将近,再不见个李胡子。 (95/1221)

(2)果真的时来风送滕王阁,行了一夜船,到了五更将近。(99/1269)

与《西洋记》相反,在现代汉语里, “将近”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位于数量词之前,数量词前添加“将近”表示接近后面的确数。据王桂龙(2008)统计,数量词之前的“将近”在《金瓶梅词话》有3 例, 《醒世姻缘传》有14 例,如:将近三鼓时分,那苗青故意连叫有贼。(《金瓶梅》47/599)自忘八领了淫妇到任上去,将近一年,我在家养和尚、养道士,有这事,没这事,瞒不过列位街坊的眼目。 (《醒世姻缘传》8/122 )[1]在《西洋记》中“将近”位于数量词之后的用法可能是当时独有的,现代已经消失;它是代表作者个人的语言习惯还是当时其语序更为灵活,值得研究。

5. 数量结构+ “有零”,全书出现2 例:

圣旨道: “此去西洋有多少路程?”长老道:“十万八千有零。”(14/182)

二、数词连用表示法

如“三五”、“三二”、“两三”、“五七”、“百十”、“千百”等,《西洋记》中仍然常用。

(一)两个数词连用的,可分为:

1. 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的,例如:

(1)自从老爷荣任以来,已经三二十载,贫道不曾敢来混扰。(57/735)

(2)那上千上万的飞钹吊将下来,止离得三两分儿,只是一个不掀翻他的颈颡脖子。 (75/962)

2. 大数在后、小数在前的,例如:

(1)只见火母张开口来,叫一声“牛鼻子道士”,那口里就有三五尺长的火光飞爆而出。(41/530)

(2)寺僧以为戏具,取笑诸贵官长者,近来有五七十年。(98/1266)

(3)叫出一个小道童儿来,年方十一二岁。(82/1062)

(二)三个以上多位数词连用的,例如:

海里面水陡然间涌起有千百十丈,大小宝船连忙绞起锚来。(96/1238)

(三)由两个数量词组并列的,如:

只这句话,虽则是个五字偶联,传之万古千秋。(5/56)

两个相邻奇数“五七”连用的方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少使用;三个数词的连用,不仅在古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基本不再使用。

三、前两种概数表示法的套用

下面主要分10 小类说明。

1. “约”(“大约”)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20 例:

(1)长老起头看来,只见这个山约有五六千丈的高,约有三四百里的大。(7/86)

(2)鳅王苦不甚长,约有三五里之长,五七丈之高。(96/1234)

(3)这是第四处。大约有二三百家,有七八个头目。(34/443)

2. “不下”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1 例:

既不灭国绝嗣,怎么杀了我国中一个百里雁,又一个百夫人,兵卒们不下五七百。(82/1061)

3. “不上”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5 例:

红莲宫主挡不得手,不上两三回,撇一下刀,败阵而走。(48/625)

4. “不过”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5 例:

那晓得走不过三五丈之远,也是一毂碌一根倒栽葱,跌翻在地上。(82/1056)

5. “可”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2 例:

只见国王叠石为宫,殿高有六七层;平民叠石为屋,高可三五层。(79/1014)

6. “数” +数词连用,全书出现1 例:

涨头上推下十抱之木有数千百根,竟奔小神之庙而止。(98/1257)

7. 数词连用+ “来”:“来”是唐代新产生的表示概数的语法成分,【2】全书出现1 例:

又一群七八十来个,都生得嘴唇短,牙齿长,里多外少,扯拽不来,包裹不过。(87/1127)

8. 数词连用+ “数”,全书出现1 例:

又一群八九十数个,仰叉着睡在地上,手又撑,脚又蹬,眼又眨,口又赓。(87/1127)

9. 数词连用+ “多”,全书出现24 例:

吊来吊去,共有百十多个,只是不见黄凤仙。(70/897)

10. 数词连用+ “余”,全书出现8 例:

望西南上行,还有百十余里路,却才有个城郭。(22/285)

最后应该指出,用十、百、千、万等成数也可以表示概数,如:我和你今日宝船千号,战将百员,雄兵十万,倒不能立功异域,勒名鼎钟,致令白头牖下,死儿女之手乎?(62/795)

结 语

从共时层面看, 《西洋记》属明代晚期作品,其数词系统比较成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同时代数词的某些特点;从历时层面看,《西洋记》数词上承宋元,下启现代,在用法和数量上比宋元数词有较大的发展,而现代汉语数词的用法有不少能在《西洋记》中找到源头,证明了“近代汉语数词是联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数词的一座桥梁”[3]. 所以,对《西洋记》数词进行研究不仅能展示该书成书时的明晚期的汉语数词的面貌,通过共时和历时比较分析还能管窥数词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化,这对于汉语的数词系统的研究和近代汉语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现代汉语的概数表示法比较,可以看出:《西洋记》概数的表示法发展到现代汉语部分沿用下来(如“数量结构+多”),有的在语序上产生了变化(如“将近”),有的消亡了(如“千百十”)。《西洋记》概数的表示法有不同的特色,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注释:

①参考限于篇幅,我们不把在量词前后加上概数词的例子纳入本文统计范围,如:阔五尺余,长三丈余,如生罗一样。(72/927)。

[1]王桂龙. 明清山东方言概数表示法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08.

[2]曹小云.《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概数词“来”[J].古汉语研究,1996,(2):44-45.

[3]田有成,曾鹿平. 近代汉语数词表示法[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99-101.

[4]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日]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 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王力. 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2002(新1 版).

[7]向熹. 简明汉语史(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袁宾. 近代汉语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概数数量词表示法
数量词在双数量结构中的影响与作用
材料类科技书稿共性编校问题探索
数值和量值范围的表示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左右”、“上下”的概数义研究
巧记数量词
否定意义的四种特殊表示法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从一道小题联想到的整数表示法
名词易错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