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科技书稿共性编校问题探索
2021-09-10胡莉巾
摘要:随着工业各部门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材料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材料类科技书稿中的编校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对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书稿中常见、共性的编校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包括易混名词的区分、常见量的正确使用、符号的使用、约数和概数的表述等问题。其中,发现了一些易混名词和易混量的区分依据、一些符号的使用规律以及如何使用约数和概数才能使表述更精准等。本文旨在为相关专业书稿的编校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材料类科技书稿;编校;术语;符号;约数;概数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11-02
一、引言
本文涉及的材料类书稿主要指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加工、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本文就此类书稿中的常见、共性问题,如术语、名词、量和单位、常见符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二、术语、名词
(一)易混词
此处列出材料类书稿中部分常见的易混词,并给出使用举例。
1.“碳”和“炭”。“碳”的使用场合主要有:第一,C元素对应的汉语名称。第二,有关碳元素、碳原子等的术语、名词,及其衍生词、派生词。第三,有关碳的化合物的术语、名词,及其衍生词、派生词。常用词有碳族、碳元素、碳化物、碳纳米、渗碳、无定形碳、铁碳合金、碳/碳复合材料[1]。
“炭”用来表示混合物,混合物中以碳为主,同时含有别的物质。常用词有活性炭、炭粉、炭黑、煤炭、积炭、炭布[1]。
相应地,“碳化”是碳酸化的简称;“炭化”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但大多是指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经受热分解、干馏等工序留下炭和其他产物的过程。
2.“黏”和“粘”。“黏”用于表示物质的某种性状,读“n ián”。常用词有黏性、黏弹性、黏着磨损、胶黏剂、黏结力、发黏。表示黏的东西附着在物体上或者互相连接,用“粘”,读“zhān”,常用的搭配有粘连、粘贴、粘杆霉素;粘还可以用作姓氏,此时读“n ián”。
3.“脂”和“酯”。“脂”表示动植物所含的油质。常用词有树脂、脂肪。“酯”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指由烃基将酸分子中能电离的氢原子取代而得到的化合物,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部分。常用词有二丁酯、聚氨酯、聚酯树脂。
4.“气化”和“汽化”。“气化”有两个含义:第一,指升华;第二,指固态物质经化学反应过程产生了气体物质,如煤的气化。“汽化”指通常意义上的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5.“线型”“线形”和“线性”。“型”在现代汉语里多作语素用[2],第一,指模型,如“砂型”;第二,指类型,如“脸型”。在高分子化学中,通常将大分子分为线型、体型、支链型等,此时“线型”指类型。使用“线型”的例子有线型缩聚物、线型不饱和聚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线型分子。
“形”表示形象、形体、形状、外貌[2],如线形文字、线形动物等。
“性”可作为名词后缀,附在某些词的后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性能等[2]。“线性”通常指某两个量在直角坐标系中成直线关系。使用“线性”的常见情况有线性回归、线性扫描、线性代数。
(二)易错词
以下为一些易错词(括号内为错误用法):
塑性变形(塑形变形)、固溶体(固熔体)、异型钢(异形钢)、刚度(钢度)、型砧(形砧)、膨胀(膨涨)、皮带秤(皮带称)、掺和(掺合)、代入公式(带入公式)、引伸计(引申计)。
三、量和单位
在量符号的使用方面,绝不能把物质名称的符号(包括化学元素符号和分子式)作为量符号使用。如“CaO/SiO2=2”,这个表达式既不规范,含义也不明确。此处若指的是二者的物质的量比,表达式应改为n(CaO)/n(SiO2)=2;若指的是质量浓度比,表达式应改为ρ(CaO)/ρ(SiO2)=2;其他情况类似。
还要注意,量符号后不加单位,它本身就是数值和单位的组合。如“A的质量为mA”中,mA后不加g或kg。
(一)百分数和浓度
材料类书稿中涉及的百分数和浓度表述较多,此处介绍部分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代号为A)[3]:
1.质量分数。符号为wA或w(A)(此处w为英文字母而非希腊字母),单位为%或无量纲。注意:不能将“质量分数”写作“重量百分含量”或“重量百分数”。
2.体积分数。符号为φA或φ(A),单位为%或无量纲。注意:不能将此物理量误写为“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体积百分比”等。
3.摩尔分数。符号为xA或x(A),单位为%或無量纲。注意:国标中把“物质的量分数”作为摩尔分数的替换名称。
4.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二者可互相替换。其符号为cA,单位为mol/L或mol/m3。注意:不能将“浓度”写作“摩尔浓度”或“当量浓度”;在化学学科中,“浓度”也用符号[A]表示。
在材料类书稿中,书稿作者常用到“含量”,但“含量”不是一个专门的物理量[4],其代表的内容比较宽泛,几乎包含了关于混合物组成的各个浓度和百分数。应根据概念及其单位将“含量”转换为相应的量名称或符号。
(二)重量和质量
重量:在地球参考系中,重量也叫重力。常用符号为W、P、G,单位为N(牛)。
质量:一种物理属性。质量不随所处位置变化,常用符号为m,单位为kg。此外,质量一词还可以表示事物的优劣程度,如“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较差”。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质量叫作重量。但就科技类书稿而言,应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分(可通过其单位和上下文语境判断)。
(三)密度、相对密度、比重
密度:符号通常为ρ,单位有g/cm3和kg/m3等。
相对密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的比值。符号为d,无量纲。
书稿中使用比重大致有3种情况:第一,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增加,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质量轻且满足性能要求的新材料”。第二,重度的含义是重力被体积除,单位为N/m3。若书稿作者给出的单位为N/m3,则应将比重改为重度(重力密度)。第三,有的书稿中将相对密度写作比重,如“某物质的比重为1.5”,此时应将比重改为相对密度。
(四)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国标中早已明确,“原子量”和“分子量”是废弃的量名称,相应的标准化名称分别为“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为1)和“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單位为1)。但是通过查术语在线网站发现,“平均分子量”“黏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名词中的“分子量”可以不改为“相对分子质量”,即两类名词都正确。
(五)力学性能试验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用KV和KU(均为斜体字母)表示。冲击韧性符号为aK,a为英文字母,下标K为大写正体[5]。
断裂试验:平面应变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KⅠ的下标Ⅰ为罗马数字,表示Ⅰ型加载。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是KⅠ的特殊值,其下标C为英文大写正体字母[5]。
疲劳试验:S-N曲线中的S和N均为斜体[5]。
硬度试验:材料的硬度有多种测试方法,如布氏硬度HBW、洛氏硬度(HRC等)、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等。以布氏硬度为例,其范围可写为300~400HBW,不写为HBW300~HBW400[6]。
四、一些常见符号
书稿中的化学键“—”占一个字空,同样,双键“═”和三键“≡”分别占一个字空。结晶水合物用中圆点“·”连接。钛合金名称元素间用半字线“-”连接,如Ti-6Al-4V。
有的书稿中使用wt.%或wt%表示质量分数,用vol.%或vol%表示体积分数。wt和vol分别是英文单词质量(weight)和体积(volume)的首尾和首3个字母,这种表述方式对中文图书来说是不合规范的,应修改为相应的文字或符号。
pH或pH值。一般在pH=3、pH试纸、pH计、pH5等场合使用pH,在其他叙述性场合使用pH或pH值均可,但要做到局部统一。
五、约数和概数的使用
在材料类书稿中常见“某材料的始锻温度约为1200~1250℃”“钢的氮含量(质量分数)比较低,约为(40~60)×10-6”等类似说法,“约”与后面的范围(概数)同时用,似乎重复了。但是,首先“约数+概数”的用法并没有错,《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方面的举例;其次,材料的性能参数受化学成分、制备过程、加工工艺、存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其很多参数往往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那么用“约数+概数”的表述,看似模糊,实则精确。
六、结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编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相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了解材料学科相关知识,才能熟练、从容地处理书稿中的“疑难杂症”。本文总结的内容为笔者在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处理经验,希望对广大同仁和书稿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21-123.
[2] 杜进祥,向东.“线形”、“线性”与“线型”辨析[J].科技与出版,2002(4):32-33.
[3] 国家技术监督局.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8—199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8-10.
[4] 木铎书声.干货∣单位符号的书写规范[EB/OL]. GMP办公室微信公号,https://mp.weixin.qq.com/s/ G8d_fV3Qg_ndRFuJwWoKPQ,2019-02-28/2020-06-10.
[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0623—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18.
[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一部分试验方法:GB/T 230.1—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2-5.
作者简介:胡莉巾(1983—),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记者,编辑,研究方向:材料类、科技类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