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的时尚文化与美育

2015-08-15邝利芬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时尚传统大学生

邝利芬

(萍乡学院 中文系,江西 萍乡 337000)

当今社会,追逐时尚已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更是大学生们彰显青春活力与人格魅力的一股强大的潮流。时尚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高校里,深入到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人格主体的构建,深入探讨时尚文化与美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时尚文化内涵的界定

时尚文化是指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形态,体现了文化的某种发展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是人们追新求异心理的一种表现。进入大工业化社会后,时尚文化总是与各种高科技的大众传媒粘结在一起,大众传媒也因此成了时尚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新一代的时尚文化是指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流行起来的,尤其在15 至25 岁青少年蔚为壮观的娱乐活动以及相关产品和消费方式。时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年轻一代的生活、生存方式等越来越产生重要的影响。

“时尚文化”重在“时尚”,目前关于时尚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2009 年新版的《辞海》将时尚解释为:“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艺、宗教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和推广,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范畴。[1](P2058)“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意指栽培,脱离原始状态,在汉语中实际上是“人文教化”的简称。作为名词意,它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结构。传承与教育是文化的两个重要功能。时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类别,拥有与文化的一些共同特征,又显示出一定的特质。时尚文化以娱乐性、群体性和商业性为主要特征,往往以感性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存在,承载了社会大众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经验,折射出了当下社会审美时尚的流变。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发达,一方面“时尚”不像以往一样,要受到时空的阻隔,它借助现代传媒便可实现在世界各个角落同步登场。另一方面,人类审美共通感的存在,也使“时尚”无须借助语言便可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竞相模仿的潮流。如此,“审美”与“时尚”者两个概念便组合成了一个偏正复合的单一范畴——审美时尚。那么时尚文化与审美时尚又有什么不同呢?

审美时尚是时尚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给追随者以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时尚,它是诉诸感官余元和情感陶冶的精神层面的消费,与时尚相比,它更侧重于主体关照,而时尚侧重的是客体存在。

二、时尚文化中的反美育因子

时尚文化在文化工业化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下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文化的产品化也使得时尚文化具有了消费的意义。当社会的发展以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时,消费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席卷而来,时尚文化也在消费主义大潮的裹挟下显示出了复杂的特征,蕴含了反美育的因子,非审美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一)时尚文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消解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标新立异是时尚文化兴起的起点,也是推动时尚文化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任何一种时尚文化的孕育与成长说到底都是在变异或疏离或对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唯有标新立异,才能吸引眼球,唯有消解传统文化,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

经济的全球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各地文化的渗透,一方面外来的强势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文化霸权地位,推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来文化的闪亮登场促进了高校里时尚文化的异彩纷呈:恶搞文化、快餐文化、时装文化等等,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现代文化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时尚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无论是在精神内核上,还是在形式表现上都有所消解,经典越来越世俗化,精英走下神坛走向大众化。

从高校中流行的时尚文化来看,其西化特征异常明显,年轻人喜欢的汉堡、披萨、hiphop 等,都属于欧风美雨的东西,学生们普遍从心理上认同外来文化是现代化、发达的、时髦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的本土的文化反而是落后的、保守的代名词,崇洋媚外,哈韩哈日在高校里成为一种风气。尽管传统文化没有达到世俗社会中那样遭到轻视甚至诋毁的地步,但是普遍的拥抱传统文化的热情远远不及对外来时尚文化的热烈。

(二)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主体精神的解构

首先在于时尚文化的商品性特征。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时尚文化从更本体的意义上来说,它具有非审美的特性,工业生产下的时尚产品,首先得是一个商品。实际上,在制造时尚这个商品的同时,就已经预设了一个具体的目标,那就是被消费掉,因此,审美只是商品的附加值,时尚产品的审美价值也就是体现在与同类其他商品竞争时增加一点竞争的砝码。商品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文化性是它的从属性质,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放弃文化价值的追求无疑是首选,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当下很多时尚文化为了达到促销目的越来越恶俗化倾向了。

其次是时尚文化的物质化倾向。领潮与赶潮的双向互动促使了时尚文化在模仿的追逐中不断向前发展,时尚总是为少数人所掌握和引领,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模仿时尚的追逐中去追赶潮流,领潮者总是力求树异于人,而赶潮者则是求同于人。每当极少数派的领潮者引领了某种时尚产品时,必会引起追潮者的模仿,并且模仿人群不断扩大,当整个社会都接受了这种时尚的时候,这种时尚也就不再是时尚了。其实在被模仿的同时,领潮者又开始了新的时尚的开辟,就这样,在追赶与被追赶,分化与同化中,时尚得以完成它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旅程——由产生到消亡。在现代社会,时尚的这个制造过程与快速传播的现代媒体结合起来,一方面媒体不断地告诉你新的时尚,时尚的产品更替加快,另一方面为了追赶时尚的人又不断地抛弃旧时尚,不断地追赶,促进了大量产品的浪费。当时尚被定义为个性、文明、先进等含义时,也就很能理解简朴与必需为何不是选择产品的首要尺度,换一个手机不是因为功能不行,更多的是因为新一代产品更时尚。在追赶时尚的匆匆步伐中,喜欢新事物、喜欢追赶潮流的大学生们往往不断走向物质化,忘记了停下脚步细细体味时尚还存有的审美价值。

最后是时尚文化的娱乐化表征。在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下,人人都被卷入到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巨轮之下,现代社会的人不像过去那样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精英作品,下班之后疲劳了一天的身体极度需要放松,这促进了投合大众品味的时尚文化的兴起。时尚文化一方面可以让被生产过程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人们寻找到一种存在感,身处上层的人想要通过引领时尚来将自己所属的群体与其他低的阶层区分开来,而其他阶层又想通过追赶潮流来寻找自己的归属,另一方面,时尚文化能够缓解人的身心疲惫,娱乐他人从而获得一种满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时尚文化为了实现其娱乐原则,满足人们的感官刺激,甚至不惜在时尚产品中夹杂暴力、色情、仇恨等不良情绪,这些社会阴暗面的渲染,不利于年轻的大学生三观的确立,体现了时尚文化的反美育的一面。

三、挖掘时尚文化的审美要素

不可否认,时尚文化中蕴含了很多反美育因子,它的商品化、物质化、娱乐化等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不符合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积极意义指向。若这些消极因素继续泛滥,必将消解时尚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消解大学的人文精神关怀。然而,作为一种“文化”,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受众性,况且它的规模日益增大,无孔不入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高校中的学子也不可避免。

1. 时尚文化彰显了大学生的个性。时尚文化在创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不同于传统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模式,摆脱了传统的思维定式的束缚,灵活地运用了形象思维、理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敢于反叛、活泼浪漫的特点,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身份符合,也是当前大学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

任何时尚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都难免不模仿,否则不可能成为潮流,也就不可能被称为“时尚”,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加入一些模仿者的理解和些许的创新,尽管微乎其微,但也难能可贵,有时候模仿得好的话,还能引发我们创造出新的产品,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引起的校园里各种比赛项目的变革,海选、pk 等时尚选拔比赛模式在高校各类比赛中遍地开花。

2. 时尚文化加快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也必须得走向社会,处在象牙塔的大学生绝对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只在校园里闭门造车。时尚文化在校园的流行,反映了学子们对外在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回应,反映了大学生们积极参与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积极性。校园里时尚文化的流行,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们的校园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又延伸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要求,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如近年来各地校园里火热兴起的模拟主持人大赛、模拟展销会、模拟招聘会等等,这些所谓的“模拟文化”就是对校外时尚文化的呼应,这些校园时尚文化有利于实现与社会“点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接触,克服校园里“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

3. 时尚文化有利于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毫无疑问,时尚文化能在现代社会掀起排山倒海之势,可见它在一定意义上是适应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潮流。时尚与传统表面看来是不可调和的,实际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的,随着岁月的变迁,能够经得起时代变迁的时尚,最终都会沉淀为传统,同时,保守的落后的传统经过改良或者寻找新的载体,最后也能成为新的时尚,继续发挥传统的光和热。“时尚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最具规模和活力的部分,无论在市场化的程度,还是流通的范围,或是受众的人数,以及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娱乐性方面,时尚文化都远远地超过了其他文化。”[2](P17)

[1]夏征农,陈至立.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周宪.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时尚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