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中求蝴蝶笔者

李 伟

参加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笔者在线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几位教育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课堂问题诊断及全新学法指导,感觉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确实获益匪浅。特别是观看了高中语文《六国论》案例展示(同课异构),明白了“同课异构”是针对同一节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个性进行的不同教学设计,这样能展示不同教师上课的结构、风格、策略等,让听课教师取长补短,经过反思后促进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下面笔者将自己参加国培后对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出来,与同仁分享。

一、埋头苦干,也要抬头望天

一味的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只蝴蝶在茧中苦苦挣扎,一个人好意找来剪子,帮助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可是蝴蝶却身躯臃肿,翅膀干瘪,再也飞不起来了。”因为一番好意,剪开了蝴蝶的茧子,却毁了那只本该美丽、本该快乐、本该拥有美好未来的蝴蝶的一生。虽是好意,却做了傻事。反思自身,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最有可能做这种傻事的人。

国培专家黄耀红老师说,教育写作就是于有限中求无限,于流变中求永恒,于庸常中求超越,于事实中求价值。这就是教育写作的目的。将写作置于人生意义的高度,而非个人狭小的思维空间,说明“读写是心灵的还乡”,“读书是心灵的瑜珈”。其实工作、生活中的浪花何尝不精彩,自己文字组织的能力何尝欠缺?只是常因疏懒而怠惰,于是走过的日子在文字上是如此苍白。黄老师的专题讲座,不仅是给了笔者思想,更激起了我对教育、生活的写作热情,怀着对生活、对教育的热爱与感恩,我将把我教学的点滴亦或微小的体验化为文字。正如黄老师所说:“没有足迹的岁月是日子,有了足迹的岁月才是生活!”

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直接指出作文教学的问题,让人如梦初醒。首先,学校语文课安排太少,有时两个星期下来,一次作文训练都没有,一学期结束,才那么六七次作文训练。其次,整学期的作文训练没有具体的计划,即使有也不依照计划行事;作文训练有时没有具体的指导。再次,批改作文时,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批改任务主要是挑刺。最后,批改完后,没有进行有效的作文讲评。由于以上原因,作文训练效果不佳。

听陶妙如的讲座,会感到心胸为之一荡,内心某个柔软的地方被唤起。这种感觉激发笔者在古诗教学时尝试改变教学策略。备课时,利用教材后的相关链接,决定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课前背诵《苏幕遮》、柳永的《甘草子》和张先的《系裙腰》。课堂上,主要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从写作对象、思想情感、写作技巧特别是写景技巧方面对三首诗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就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技巧。对比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拓展部分,引进了高考题中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样既有知识的迁移运用,又让学生熟悉了高考题型,规范了学生答题的思路。

三、收获与触动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由此联想到同事讲周邦彦的《苏幕遮》这首词,他完全按照新授课的程序对课文进行处理,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分析到位,学生配合也好。王荣生教授的厚度、宽度和不断从她智慧的言语和洒脱的行径中流出,有几分魏晋士人的不羁,也有儒家的执着,更有《周易》的变与不变。她是一个爱语文爱世界的教师,一个有沉淀有胸襟的教师,一个聪慧而有灵性的教师,她就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听者着迷、沉思……陶老师是个有才之人,文思泉涌、妙语连珠绝不是夸张;陶老师是个牛人,讲台上只见她不拘一格、激扬文字、指点江山;陶老师更像个大彻大悟的智者,让我们这些愚钝的凡夫俗子每听一次都会有醍醐灌顶般的收获。听她的课没有人走神,听她的课没有人睡觉,她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强烈地吸引你。

总之,此次国培,让笔者明白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风格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迸发出各具特色的创造性。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求蝴蝶笔者
动中不动何处找 寻找参数美中求——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
老师,别走……
等差数列中求Sn最值的几种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이보촉온(以保促穩) ·온중구진(穩中求進)-20년20 중국 양회(兩會) ‘ 메시지’를 읽다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