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与统计的关系及其协调
2015-08-15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徐美华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徐美华
由于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独立,从而使得它们在企业实际核算过程中也比较独立,但是,它们在其他领域却又是相互交叉、相互利用以及相互渗透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交流与协作。本文将具体地对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会计与统计这两者相互协调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的协调方法。
1 企业会计与统计的联系及区别
企业的核算体系由会计和统计组成,这两个领域表面上看来相互独立,各自为营,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们在独立的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1 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通过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会计和统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是互补的,它们的工作都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企业的信息,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的信息资源达到共享,只是它们收集分析企业资料的角度不同,但是它们所用的原始数据是一致的。只有会计和统计二者配合,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才能完成,进而才能对企业的情况进行监督,企业才能正常运营,因此,会计和统计二者相互配合发挥职能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重要。所以,二者的核算总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因为它们二者有相同的核算目标,所以它们的资源是可以共同享用的,它们要想做好自身的核算工作,必须借助对方的资源。
处理大部分会计问题时,都需要借助统计方法。我们都知道,存货计价时,运用的是加权移动平均法,而这种方法正是利用了统计里面的平均数原理。除此之外,在进行企业经营情况的预估时运用的时间序列法,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运用的抽样法等利用的都是统计方法的原理。处理统计问题时,会计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进行统计核算工作时,依据的正是会计的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设置帐户这些会计领域的措施对统计核算的改进工作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统计领域中,设置循环账户是由会计核算方法衍生而来的,它利用了会计等式以及非常多的会计记账符号。
1.2 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区别
1.2.1 在研究方法、内容、目的上的区别
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是货币,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六种:账户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产的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研究的内容是持续化、系统化地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研究目的是为了企业获得最大收益。统计的基本计量单位有三种:实物、劳动、货币,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回归分析等。研究的内容是计量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控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
1.2.2 销售收入依据的区别
会计核算中的销售收入依据是取得价款的权利。与会计核算不同,统计核算中销售收入依据是发出的产品。
1.2.3 在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上的区别
会计核算的研究对象是会计资金的全过程,其中有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收入、资金分配等,与会计核算不同,统计核算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这个全局,包括企业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及与企业相关的一切事务。
会计核算的服务对象只有外部信息需求者一个。然而,统计核算的服务对象却包括两个:一是国家,因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企业;二是自身,因为企业自身也要经营,也要管理。
2 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证券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企业也更难立足于市场了。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尤为重要,这对于会计和统计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现如今,如何把更多的统计方法以及技术手段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使会计和统计协调性增加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2.1 可以消除目前所面临的尴尬
如今,企业的核算体系中存在一个尴尬的问题:会计人员熟知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相关的统计知识却很匮乏,这直接导致现在企业的大部分财务报表形式单一,计算简单,内容浅显,内容深入的财务报表寥寥无几,这也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预测筹资和投资,成本控制也犹如未做。与此同时,统计人员对于相关的会计知识也不甚了解,对于会计账目和报表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很好地把会计资料转换为可用的统计资料。这种情况既使得海量的会计资料不能被有效利用,又导致统计人员需要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收集资料上。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使得会计和统计人员互补,解决这种问题。
2.2 为现代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会计和统计所用到的资料都是原始数据信息,只是加工整理数据信息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会计是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成果之后,为企业提供可用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统计研究的是社会上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情况,为企业提供统计方面的信息。对于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说,通过会计和统计获得的信息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信息,其他信息一般都是由会计和统计信息衍生出来的。
2.3 可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市场经济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企业的发展机会一闪即逝,因此,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风险是非常大的,只有及时掌握可靠信息,才能降低风险,才能增加决策的正确性。而会计和统计工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映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会计核算借助价值量方法,映射、调控资金的循环状况、收入支出情况;统计核算则是实物量和价值量双管齐下,映射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会计和统计的相互协调可以让企业第一时间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增加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3 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措施
会计和统计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二者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不能忽视任何一项的职能。如果可以把两者相互协调作用,则可以提高原始数据的利用率,可以提高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可以保障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3.1 统一核算指标口径
上面提到过会计和统计在研究方法、内容、研究对象及服务对象上具有差异性,因此,两者的指标口径不可能严格保持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求同存异原则,统一规划,最大程度上统一核算指标口径。若指标一致,则在指标含义、 计算口径以及计算方法上保持相同;若指标不同,要把使用说明明确化,避免混淆。
3.2 顺应潮流,建立数据库平台
毫无疑问,如今的电子信息网络是最大的信息中心,它不仅是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使用的平台,也是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介。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会计、统计的数据库平台。这样既可以增加信息的可读性,又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增强会计与统计的相互协调性。
3.3 加强人员分工协作
会计和统计之间联系密切,因此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分工协作,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优势互补,消除会计和统计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使得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和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它们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一定要切实将会计与统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平稳快速地发展。
[1] 李素英,李昕铁.论企业会计与统计的关系及其协调[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
[2] 宋云.论统计与会计相互协调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3] 孙健,刘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0).
[4] 张丽宏.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与协调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7(26).
[5] 赵淑杰,陈文停,王仁春.论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与配合[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