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瓶颈及对策研究
2015-08-15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陶卓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陶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强调“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这为今后各地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一些制约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人才开发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人才服务机制等方面中。
1 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内涵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内容阐述,我国已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最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包括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依据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产品或服务,投入到社会的创业实践过程中,最终实现创新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
2 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存在的瓶颈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走访并调研了南京市各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情况,我们归纳出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制约瓶颈。
2.1 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市场主导
长期以来,各地政府在科技人才开发、引进时片面追求数量,过分追求高层次科技人才,造成科技人才开发工作竞争激烈,行政手段使用过多,缺乏市场驱动力。任其发展下去,将有违科技人才开发工作及相关政策出台的初衷与目标,甚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是片面追求开发数量。人才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规模,而不注重人才的质量。部分区、园区为了保证完成指标任务,只关注是否能成功将人才引进,并不关心人才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是否能与该地区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相吻合,更不管这些科技人才是否能成功创新创业、开办企业。
二是行政干预使用过度。在科技人才开发阶段,有部分地区喜欢互相攀比谁给出的配套政策更优惠。但资源毕竟有限,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还是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围绕自身区域的产业发展需求吸引科技人才,提高科技人才与自身产业的契合度。
三是开发缺乏市场驱动。现阶段,区域科技人才的开发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包办,并未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的需求开发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很多情况下引才工作的驱动方式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部分地区在科技人才开发过程中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帮助科技人才申报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及奖励工作上。
2.2 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保障机制:缺乏系统规划
很多地方针对人才引进工作的优惠政策制定得比较多,但具体落实得比较少;重视人才的舆论宣传比较多,但实际资助保障做得比较少。社会上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还未真正形成,使得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时常感到困难重重、认同感不高、归属感不强。
一是保障体制不健全。科技人才在创业时,需要相关部门为其提供政策指导、公共服务、宜居环境,很多部门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沟通,常出现权力交叉、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并且很多科技人才在创业时,发现配套设施与服务无法有效满足现实需要,比如缺少提供评估、咨询服务的科研中介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等。
二是跟踪机制不到位。科技人才因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往往缺乏市场运营及企业管理经验。他们在进行创业时,自身的资源和抗风险能力都非常弱,常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由于跟踪机制的不到位,很多地方政府无法及时跟踪、反馈、解决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出现的困难,更无法对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这些初创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2.3 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机制:缺乏中介组织
一是缺乏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对金融、IT、会计、法律、物流等服务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总体上来说对这些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但在很多地方对现代服务业不够重视,导致这些产业相对落后,无法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服务,阻碍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
二是缺乏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可以为科技人才提供设备、信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创业要素,在集聚人才、交流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地区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相对较少,原有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完善且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3 有效解决瓶颈问题的对策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今后,在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的认识上应更加开放,更加地的接地气,同时又不失国际性视野。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人才成长及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规律,而其在创新创业时体现的特点与问题值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创业向成功的方向迈进。
3.1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宏观调控
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充分发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为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变“管理”为“服务”,加大力度建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3.1.1 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特色。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结构调整背景下,推动主导产业在地域空间内合理布局,将人才引进工作与政策、技术、市场等创新创业所需资源要素有效地聚集和整合起来,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是围绕产业吸聚人才。可通过产业集群产生的创新外部性和溢出效应,使得集群内的科技人才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并且围绕产业集群内的核心组织或个人,不断集聚产业上下游的科技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三是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在找准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确定人才引进的主攻方向,对产业链上紧缺的科技人才进行需求预测,
并加大引进力度,鼓励这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3.1.2 创新创业的配套措施加快建设
一是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时常反映办理工商、劳动手续时需要辗转几个地方才能够办理。争取将涉及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办理所需服务的部门进行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咨询,方便科技人才。
二是为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创业培训、户籍办理、住房服务、子女教育等在内的配套服务,通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提供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
三是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服务。通过成立科技信贷、引导基金,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比如科技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可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申请贷款,对科技人才创办的企业,可以给予银行利率贴息等优惠措施。
3.2 促进创新孵化,转化科技成果
一是积极搭建孵化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研究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不论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是否成功,都给予一定的金额奖励。如果研发出的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转化为新产品,对技术持有人给予创业资助。
二是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费补助,提高科技人才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通过健全知识产权登记制度,从法律的角度保护科技人才合法权益。对获得省、市级别的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并转化生产的科技人才进行表彰。
三是依托各类产业园,提供场所、资金承办产业年度大会,为管辖范围内的科技人才搭建与行业内其他人才合作、交流的平台。也可以鼓励科技人才多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行业会议,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行业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3.3 优化创业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一是可以参照国际先进理念,打造集产业、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科技人才建设可安居乐业的创业环境。科技人才可以在城市综合体内的写字楼里进行创业活动,又可以享受到高端商业服务及休闲场所。
二是为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提供完善的教育、医疗服务。尽可能满足科技人才子女涵盖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需求,给予“一站式”的教育服务。尽可能地为科技人才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便捷、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依托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协会等扶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动。因此,可以依托这些平台的资源整合优势,为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所需要的管理、市场、政策支持等方面要素和整合后的资源平台,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
[1] 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铮,孙健.我国各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环境的影响因素[J].广东社会科学,2013(3).
[3] 齐昕,曹新安,张萌.基于需求分析视角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2).
[4] 王宏源.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路径选择[J].人才资源开发,2013(9).
[5] 鲁旭.江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3(6).
[6] 许文兴,章高丽,林智灿.福建省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队伍建设分析——以人力资源为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7] 殷凤春.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商论,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