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多维构建

2015-08-15李大棚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仪式利益价值观

李大棚

(大连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项“凝心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多方配合、协作推进的系统工程,其中关键是要不断增进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没有认同,则培育效果甚微,也就无以彻底践行。为此,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对于增强主流意识建设,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协调机制

1.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必须从那些关系到人们生存发展的利益问题入手。马、恩指出:“任何情况下,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些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由是观之,利益关系是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功利价值是形成一些社会价值的基础。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价值关系的思考,无不围绕着利益展开,利益追求构成了人们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

2.着力实现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为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奠定基础。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是我们党在思想上行动上一以贯之的根本准则。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要求党员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对于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必须加以反对,加以纠正。江泽民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价值路向。胡锦涛提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习近平强调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6]总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积极遵循“利益决定思想动机”的认识规律,在处理和把握思想问题时,应多从利益源头方面着手,注重把人们的价值观认同与现实利益需求的满足结合起来。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引发的各种利益调整和冲突,更加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不断调节和处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问题,通过实现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以此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教育机制

1.高度重视仪式教育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作用。众所周知,仪式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特殊人类活动,发挥着独特的隐形教育功能,正因如此,它一直都被中外的执政者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常常会利用祭天、封禅、冠礼等仪式活动,向社会大众渗透和传播他们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社会,许多国家惯用各种宗教仪式、节日仪式或成人仪式来开展国家政治理念的宣传和价值观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仪式教育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特殊作用。2013 年,《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7]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8]

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机制的重点。第一,要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象化和符号化。目前,建议用一些具有生命力、想象力的符号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讯息,促进人们理解和记忆。第二,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仪式教育。重点建构政治性节日与纪念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生礼仪的节日以及专门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仪式时间;空间方面可以开展固定性和临时性两类特色的仪式教育。第三,要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教育。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含着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教育仪式可细化为政治价值观教育仪式、社会价值观教育仪式和人生价值观教育仪式等三个层次推进实施。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化机制

1.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名人效应,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传播主体方面讲,核心价值观传播同化机制可以分为个人传播和组织传播两种方式。个人传播是指社会中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及研究学者等价值主体,以个人的方式开展口头宣扬、著书立说和躬身践行的传播同化机制。其实,这种传播机制,在每一时代、每一社会中一直被广泛应用,突出地体现了社会历史人物在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承担的角色。如历史上的中外名人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都是既有重大理论建树又身体力行地进行个人传播的思想大家。孔子为了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曾周游列国,竭力游说国君、臣民认同和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苏格拉底则每天跑到集市上找人辩论,辩论的核心议题都是一些关于美德、幸福、政治制度等价值观问题。尽管这两位政治家、思想家在有生之年其学说、思想并未得到当时的统治者和公众认可,但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点却成为后世建构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各种名人的传播效应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迅速向外扩展,其传播同化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名人效应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化服务。

2.积极引导、管理和运用社会组织和机构传播核心价值观。组织传播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政党、团体、组织和机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化机制。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组织和机构在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同化载体和阵地。西马创始人葛兰西曾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指出:“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得当,国家一旦动摇,稳定的市民社会机构立即就会显露。国家不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9]可见,社会组织和机构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手段,比国家能更好地塑造和宣传核心价值观。对此,国家应高度重视对这些社会组织、机构的引导、管理和运用,以大局观、系统化的思维对其整合,充分发挥它们对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化效用。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同化机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它需要所有的传播途径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被社会成员广泛而积极地接受和认同为目的”[10]。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示范机制

1.榜样在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正向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示范机制是用先进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感召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实践外化和内在提升,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来自于群众,贴近于生活,因其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天然的亲近性,从而赢得人们无限的尊重和崇敬,激励着人们口口相传,带动着人们争相学习和效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领域内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没有意图和预期目的的。处在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个人,其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其中,榜样的力量往往起到正向的作用。榜样以其自身的行为力量和道德力量,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以其朴素的情感价值充分彰显了社会的真善美,引领了社会的新风尚。

2.建立健全榜样示范机制。基于榜样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以此鼓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11]当前,建立健全榜样示范机制的重点是:第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讲党性,重品行是党员干部固有的政治本色,可以用他们自身的廉洁品质和示范力量感染、带动群众。第二,要善于挖掘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具有草根性、代表性,他们的优秀事迹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用这些榜样的力量让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要大力打造多样化的舆论宣传平台。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高度融合,努力营造良性的舆论生态,加大社会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以此强化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机制

1.必须用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机制是指国家依据各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约束效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系统的制度保障。马克思认为,要“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12],就必须重视国家制度在社会系统运行中的“稳定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开展道德层面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也需要国家在制度层面给予支持和保障。”[13]而要实现这种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第一,需要国家的“静态”制度设计,即制度的内容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方向保持一致。第二,需要国家的“动态”制度实践,即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性的实现,主要通过制度的禁止或许可、激励或惩戒、保障或防范等形式体现出来。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难免会做出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失范行为,既破坏了社会共有的价值规范,又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此情况下,必须利用制度、法律的调节和规范,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序推进。

2.必须用制度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引领地位。制度带有极强的规范性、约束性和长效性,能为人们持久、稳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安全保障条件。当下,充分利用各种具体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向社会明确传达和引导哪些思想行为应该坚持和提倡,哪些思想行为应该反对和抵制。“通过制约和监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全面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引领地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供根本保障。”[1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8、286.

[4]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94.

[6]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7]《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2-12-24.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9]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4.

[10]廖小平,孙欢.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机制[J].教学与研究,2014(8).

[11]陈桂花,王东维.论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8).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13]袁贵仁.教育—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3.

[14]陆树程,杨倩.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仪式利益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利益与西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