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畜牧兽医防疫工作
2015-08-15刘贵涛孙灵利
刘贵涛 宋 敏 孙灵利
(1.吉林省长白县十二道沟镇畜牧兽医站,134400;2.吉林省东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6300)
随着农村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大幅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 畜牧业防疫工作现状与问题
1.1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的整体力量较弱
在基层工作的防疫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中选出来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并且普遍跟不上日渐更新的社会观念,对动物防疫中采用的新设备和技术比较陌生,很多情况下无法正确操作先进设备,无法满足新型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要求。
1.2 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
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
1.3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对防疫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动物防疫在我国展开的年数已久,但是,在基层工作的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人员大都对先进的防疫理念认识不够,对一些引进的新疫苗存有戒心,甚至还固守原有的防疫理念,不愿意给动物防疫,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而且也降低了防疫工作的效率。还有不少防疫基层工作人员不认真对待防疫问题,认为只要打一针就可以防止百病,出现问题时便会束手无策。
1.4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
因为是在基层工作,所以大多数防疫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比较低,而且平时负责的工作区域比较广,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且单调,不仅仅要对所负责区域的动物进行防疫,还要根据防疫结果建立档案,对动物的生活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并进行纪录,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考察当地的动物防疫整体水平,对常见病等深入了解,避免发生批量动物感染急性疾病,协助上上级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做部门好一切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工作不久即选择调动,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2 加强畜牧兽医防疫工作中的解决措施
2.1 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和强制保健制度
2.1.1 强制免疫制度的实行就是由国家或者相关部门颁布相应的规定,要求饲养户在饲养的畜禽,强制性的接受畜牧防疫,并且对不接受防疫的人员进行教育或者相应的处理。
2.1.2 强制免疫和强制保健的收费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按照合法程序,由各地区政府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收费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
2.2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3 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托,应根据畜禽饲养、农户居住和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定比例的农户数配备一名专职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机构,成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重视防疫队伍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动物防疫人员的竞争应该建立健全的上岗体质,对于那些精神面貌差,技术服务水平不够的应该实行人员待岗制或者离岗培训制,从而建立一个防疫方面的高素质、高要求、高发展的畜牧防疫队伍。
2.4 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
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3 结语
加快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进一步提高畜牧队伍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畜牧兽医在我国的发展才能更加光辉灿烂。
[1]罗宗勇.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南方农业,2011,04.
[2]王国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建议和对策[J].畜牧市场,201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