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养羊模式分析
2015-08-15韦世民韦志敏
韦世民 韦志敏
(1.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沙埔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5203;2.广西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水产畜牧兽医站,545203)
1 引言
羊产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重要的肉食、皮毛来源,同时也是部分地区的畜牧支撑产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不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而且养殖效率不高,不利于实现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养羊产业与当地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成为了当前农村基层科技人员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农村首先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资源优势和生产特点,改变传统的放养方式,基于生态化养殖理念,实现养羊技术的升级改造和规模化养殖,在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养殖收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 当前传统养羊模式面临的问题
2.1 草场退化严重
当前国内环境问题不再只是局部地区的恶化,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全面的多发趋势,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问题极为严重,已经严重制约、威胁到养羊行业的整体发展。近些年来,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大面积适合羊群养殖生产的天然草场被破坏,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使得整个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2 传统养羊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当前,国内养羊模式主要以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为主,规模化养殖场较少,使得养殖效益较低。虽然近些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畜牧养殖科技技术的投入有所加强,也逐步形成了将近成熟的产业化趋势。但是,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是实施以舍养为主的散养模式,不能将科技养殖技术的效能发挥到最高,导致整个养羊产业效益低下。
2.3 受气候影响明显
近些年来,气温变化失常,在无节制砍伐行为的破坏下,草场资源迅速退化。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呈倍数的减少,使得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日益退化,部分地区的河流甚至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在这种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养羊模式的开展和完善难度极大。
3 生态化养羊模式的构建
3.1 科学种植牧草
牧草是养羊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羊产品质量的根本。科学种植牧草是实现生态化养羊的基础。
(1)合理选择地块
首先,应该选择肥沃的田地进行种植,不能因为是用来种草就选择瘠薄瘦土;其次,牧草种植地块应该与羊圈距离较近,否则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进行牧草种植,增加养殖成本;再次,将传统的散户养殖方式利用集中连片的模式联合起来,当地政府应该支持该地区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载畜量,以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2)合理选择草种
在选择牧草草种的过程中,应该基于“生态与养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使得所种植的牧草品种的根系密度、渗透速度等特性不但能够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水文条件起到改善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效益发展需求。
(3)优化种植方式
以种植的黑麦草为例,应该严格按照每亩2-2.5kg草种进行播种,在种植之前要在地块施以足够的农家肥并通过翻耕平整处理,在之后以1m开箱点播、条播的方式,将种子置于土壤表层以下3-4cm之间,保证种子充分生长。
(4)饲草收贮及干草制作
在牧草抽穗时开始刈割,春季播种的草主要将之晒制成青干草,少量用于青贮。秋季的鲜草则直接喂羊。在制作青干草的过程中,将夏秋季节获得的青草刈割后,在原地即可以将青草摊铺开暴晒,并每隔1-2天进行翻晒,确保水分完全蒸发。持续晒制3-4天之后即可以将之打捆置于通风干燥处储存备用。
(5)青贮牧草
牧草的青贮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厌氧菌的发酵处理,使得有害的微生物生长被抑制,从而使得优质的人工牧草的营养得以保存的一种先进技术。在青贮之前要修筑好青贮池,保证其密闭性,且在修筑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养殖规模修筑青贮池,一般10-30m3。同时,在刈割牧草时要将之切成2-6cm的小段,使得其水分含量在70%左右。另外,青贮牧草储存时必须填满压实,在顶层形成圆形,且保证圆顶与池口距离10-20cm,在圆顶位置使用厚度为0.2mm的聚乙烯薄膜进行密封处理,通过40-50天发酵之后就能够使用。每次取用之后要及时的将之密封严实。
3.2 实施舍饲肥育养羊技术
在当前退耕还林政策的倡导下,农民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必须彻底转变传统低效、无节制的放牧方式,积极开展并实施新的养殖模式,通过利用舍饲肥育养羊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林间套种牧草的方式,将牧草作为粮食进行精心养护,使得牧草的单产量得到提高,并结合集中肥育的方式缩短肉羊的育肥周期,实现农民养殖收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将羊排出的粪便、尿液等废弃物集中进行发酵处理,不但能够解决农民的能源需求,还能够将产生的沼液、沼渣等用作有机肥料,促进牧草的生长,最终构建形成生态循环式的绿色养羊模式。
3.3 加强动物源性环境污染防治
在实施“种草养羊”+“集中肥育”的养殖模式过程中依然会产生对应的污物问题,所以要在实施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同时做好动物源性污染的防止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设置专门的区域用于动物粪便储存、尸体废弃,并通过有效的处理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集中养殖羊群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体系,并对羊圈进行定期杀毒处理,从而降低羊群爆发疾病的风险,生产获得优质合格的肉类、乳类和毛皮产品。
[1]徐永照.种草养羊与生态平衡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4(12).
[2]杨建.种草养羊实行生态化养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1).
[3]何顺勇.种草养羊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思考[J].大科技,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