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细菌病毒性拉稀综合防控技术
2015-08-15王勇
王勇
(四川省宣汉县白马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宣汉 636150)
随着我县奶牛养殖区,宣汉黄牛保种区和蜀宣花牛繁殖育肥区三大养牛集聚区的形成,养牛业已逐渐成为宣汉养殖业的龙头产业,2014年1月全县存栏肉牛14.5万头,蜀宣花牛存栏19.7万头,宣汉黄牛5.4万头,奶牛3.7万头。但是,大中型牧业公司和家庭农场中,犊牛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占到了犊牛疾病60%左右,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存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给全县养牛业造成严重打击,影响了养牛业效益。
1 发病原因及症状
犊牛拉稀是由于犊牛肠蠕动亢进,肠内营养成分吸收不全或不能吸收,导致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肠管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是粪便稀、犊牛脱水、酸中毒、突然死亡。此病具有群发性,不传染性。但常常会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犊牛的存活和生长发育。犊牛拉稀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感染造成,当然,还有寄生虫、饲养管理及应激影响等造成的拉稀。下面就细菌病毒性原因及症状加以分析。
1.1 细菌病毒性拉稀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约占总治疗数的52.7%。主要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芽孢杆菌等引起。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健康犊牛肠道内大量存在,常因牛舍卫生条件差或寒冷等因素作用使犊牛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大肠杆菌是导致7日龄内犊牛拉稀的主要病原,大肠杆菌感染犊牛后释放出1-2种肠毒素引起犊牛拉稀,最常见的是急性肠炎症状,病初粪便先干后稀,淡黄粥样带恶臭,之后呈灰白色或水样,有时带泡汁,随着病程延长犊牛拉粪频繁且多有腥臭,部分呈腐臭味。拉排水样粪时,往往不沾尾毛,观察不仔细不能发现。病程中期出现肛门失禁,常伴腹痛,体温升高至40℃以上。病程后期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昏迷,犊牛死亡率10%左右。产气荚膜梭状菌是犊牛患肠毒血症的病原菌,病牛出现血痢,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眼结膜潮红或暗红,精神抑郁,食欲废绝,肠音先亢进后减弱;个别牛有腹痛表现。由于剧烈拉稀,病牛常因脱水迅速而消瘦、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力减退,尿量和排尿次数均减少,血液浓稠。如不及时抢救,可在1~3天内死亡。
1.2 病毒引起的拉稀,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星形病毒、冠状病毒、微病毒、盏形病毒几种,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是拉稀最主要的病因。常常是突然发病,新生犊牛拉灰褐色水样粪便并带血、黏液,病犊高度沉郁、不食;拉稀过后食欲恢复,往往因过量采食而复发。
犊牛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发生在30日龄内,潜伏期为10~96小时。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牛精神沉郁、不食,拉稀脱水。病程达1~8天,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长。单纯轮状病毒引起的拉稀24小时可自愈。如果轮状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犊体温升高,血液分析白细胞减少、淋巴组织缺乏,最终以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性肠炎而死。
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犊牛临床症状和肠道病变比感染轮状病毒严重,潜伏期为19~24h,即便无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也可使7日龄以上的犊牛死亡。
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史、养殖场地卫生条件、养殖设施设备等,可作出初步诊断。要确诊,必须根据临床解剖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肠道微生物检查、病牛血液化验、粪便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必要时要对哺乳母牛的乳汁进行检验分析才能得出确诊结论。大肠杆菌引起拉稀多发生于l~3日龄;病毒引起拉稀多发生在冬季,冠状病毒多是3月龄内,轮状病毒多在4~14日龄,并无季节性;如果养殖场暴发,不同年龄牛均发生,同时病牛发热、死亡率高,可怀凝是沙门氏菌引起;如果健康犊牛发生肠出血性毒血症,迅速死亡,怀凝是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如果拉稀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无显著效果,成慢性拉稀,可能是变形杆菌或假单胞菌属或念珠菌引起的。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母牛饲养管理
对妊娠母牛适当添加精饲料,满足母牛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牛不能过饥过饱,确保母牛产后初乳的质量,满足新生犊牛生理需要。母牛乳房产前和犊牛哺乳前用高锰酸钾液清洁乳房及乳头;牛圈要清洁、通风、干燥;妊娠母牛要适当运动;做到三天一小消毒一周一大消毒;及时清理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
3.2 .强化犊牛的饲养
⑴新生犊要在1个小时内吃上初乳,增强其抵抗力。在犊牛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补充维生素A、D及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⑵补喂干草。犊牛生后从第8天开始饲喂青干草,早喂青干草,能促进犊牛瘤胃早期发育,预防犊牛舔食其他脏物。⑶合理补喂精料。犊牛出生后15天开始训练喂犊牛精料。涂在犊牛口鼻上,让它舔吃。喂量最初每次10~20g,7天后增加到80~100g,20天后,再喂混合好的湿拌料,同时在湿拌料加入切碎的胡萝卜或嫩青草等。开初每天20~25g,以后逐渐增加,到2月龄时可增加到1.0~1.5kg。⑷补铁补硒。给犊牛补铁,亚硒酸钠维生素E,除了能有效预防贫血外,还能预防拉稀等疾病。⑸定期清理牛圈,保证环境的安静清洁,供水充足清洁。
3.3 .及时治疗
3.3.1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病牛的早发现有助于拉稀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如果能早诊断并及时采用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犊牛因拉稀的死亡率会急剧下降。犊牛食欲通常是很好的,犊牛患病第一症兆在喂养时可发现,如果犊牛食欲减少、无饥饿感,就意味着可能生病。发生拉稀的前兆是:鼻干燥,流浓鼻涕,粪便干硬,体温升高(肛温高于39℃)。凡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就要及时补液盐加温水。
3.3.2 治疗。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加强管理,精心护理。治疗原则“维护心脏血管机能,改善代谢,抑菌消炎,防酸中毒,健胃整肠,防止继发感染,阻止胃肠道发酵、腐败和病牛脱水”。输液时要正确选择溶液。同时要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输液。
(1)首先将病犊放入干燥、温暖、清洁、单独的牛舍,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
(2)缓解胃肠道刺激,减少病犊哺乳次数或8~10小时禁止吃乳,在此期间喂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300ml;对拉稀不十分严重者,用硫酸镁或植物油灌服,让病牛排出胃肠内容物,在清除胃肠内容物后,给病牛喂服鱼肝油10~15ml+氯化钠5~10g+鲜鸡蛋2~3个+鲜温牛奶1000ml混合搅拌均匀),每天4~6次,维持病牛的机体营养;为恢复胃肠功能,用胃蛋白酶8g+乳酶生8g+葡萄糖粉30g混合成糊状每天分三次内服,临用时加入稀盐酸2ml。
拉稀严重者,注肌肉射痢菌净每千克体重2.5mg,金霉素1~2g,3次/d,庆大霉素24万单位,3次/d等抗生素药物,如拉血者同时肌注止血敏10mL。解除脱水酸中毒,用碳酸氢钠2~7mL/kg体重+格林氏液+维生素C,5%葡萄糖+头孢塞夫呋钠静脉输液,每天2次。维护体内电解质平衡,口服氯化钠1.75g+碳酸氢钠1.25g+氯化钾0.75g+葡萄糖10g混合液每天1次,痊愈为止。
(3)对肠毒血症,给犊牛喂抗毒素,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无效,以防止本病蔓延。
(4)中药:黄柏20g,茯苓30g,党参25g,山楂30g,黄芩20g,黄芪25g,葛根30g,熟地30g,黄连15g,白芍20g,地榆25g,苍术30g,石榴皮20g,甘草15g。煎水,灌服2~3次。
4 小结
对犊牛拉稀病及时诊断﹑准确用药,犊牛拉稀会使体液以及电解质外移失去平衡,只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必须及时采用静脉补液等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