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2015-08-15张莹
张莹
(枞阳县畜牧兽医局,246700)
本文分析了目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带来的问题
随着养殖规模和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其养殖规模和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畜禽以及动物制品种类和流通渠道在不断增加。这就为动物疫病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很多高发的动物疫病不能及时有效的被诊断出来,使得一些已经被控制住的疾病又重新爆发,并逐渐呈现蔓延扩散的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1.2 防疫检测手段缺乏
随着养殖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物种养殖不在满足于本地物种的养殖,更多的会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和物种,一些新引进品种和物种的数量不断在增加,而在国内动物养殖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动物防疫监测手段,导致了外来物种身上的疾病被传播到本地的动物养殖领域,导致了很多疾病突然爆发,防不胜防。
1.3 药物滥用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传染病一旦发生,养殖户就会使用大量抗菌类的药物或者含有抗菌类的药物添加剂添加到饲料中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由于长期大量不科学的使用抗菌类药物,导致了病菌的耐药性和抗药性不断加强,加上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导致疾病防治呈现出萎靡的状态。
1.4 混合感染加剧
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动物出现某种传染病后经常会伴有其他类型的疾病,这些疾病就是混合感染病例。在动物疫病中常见的几种动物混合疾病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病毒、新城疫与传染性的支气管炎等混合;其次,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这种混合疾病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疾病,新城疫病毒和大肠杆菌、新城疫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等;最后,细菌性混合感染疾病,如鸡大肠杆菌与沙沙门是杆菌并等混合感染。
2 我国动物疫病防治措施
2.1 尽快完善防疫体系
首先应基于我国现有动物疫病防控法律和实际工作需求,充实兽医工作内容,如普通病、中毒、代谢等疫病防治办法,以期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同时针对《动物防疫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不当、交叉、空白等问题,应予以尽快处理;其次是细化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可借鉴新西兰针对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美国针对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的防控计划,结合我国动物疫病情况,不断完善防控计划,扩展疫病种类,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最后是加快改革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督体制,摒弃分段管理和块块管理的落后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施共同监管,并明确划分职责,加大处罚力度,以此防止玩忽职守、相互推诿、执法不严等现象。
2.3 提升养殖户的基础动物疫情防控标准
就我国养殖户现在的疫情防治工作来看,一些散养农户的动物时常发生疫病,要想解决散户养殖的此种问题,要不断向专业化养殖的方向靠拢,提高疫病防治的整体标准。首先,要从疫病防控的具体设备入手,基层还要搞好疫病防治的基层宣传工作,做好定期的宣传,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对疫病的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关系重大,但是,就目前动物防疫的整体状况而言,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动物的专业养殖人才欠缺,对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防空标准不明确。防疫部门要强化管理工作,保障人们的健康,减少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风险。
2.4 .发展生态动物疫病控制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畜牧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的发展逐渐变为了复合型的产业。我国养殖业已经不断向生态疫病防治的模式发展,推动畜牧业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动物的疾病控制又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作为养殖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和企业资源,比如林牧行养殖,可以把林地作为养殖资源,与此同时,动物的粪便可以成为肥料,这种互利的方式可以不断推广,来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成本,这对疫病防治也有效果。
3 小结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所以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预防动物疫病疫情的发生,更好的保障畜牧业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保证动物产品质量,从而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周道,刘旗,阎俊群.如何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J].中国牧业通讯,2012,(23).
[2]谭忠田,李玉英,秦闻迪,李洪伟.如何搞好基层的疫病防治[J].兽医导刊,2011,(04).
[3]刘瑞瑛.对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机制的思考[J].四川畜牧兽医,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