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
2015-08-15许正彬
文/许正彬
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不仅明确了管理职责等问题,且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率。然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仍然采取传统模式,与新制度相关规定内容存在较大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核算工作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该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加强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念及其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是指将政府全部资金存放在单一国库或者指定账户中,在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时,向国库提出申请,经过审批后由国库进行支付的一项新型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实施和推广该项制度,能够增强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国有资金浪费和流失。
该制度影响下,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资金的使用和支配被置于统一的核算体系当中,实现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对财务的管理水平,增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性和安全性。另外,实施该制度,事业单位每使用一笔金额,都能够随时随地受到统一管理网络中得到监督和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客观性,并避免了资金不规范情况的发生。同时财务处理也逐渐由原来单一形式转变为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如针对直接支付方式来看,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应按照财政直接支付工资与购买材料等实际情况,相应的财务处理为借记“事业支出”、“材料”,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
二、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在制度实施和推广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尚未认识到该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缺乏对该项制度内涵的理解,产生了明显的抵触情绪[1]。且由于财政资金申请及使用呈现透明化趋势,导致很多事业单位领导情绪并不高,对员工思想、意识同样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二 )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长期受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现有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原始凭证管理较为混乱,缺少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约束,且具体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在出现问题时,人员互相推诿责任,直接导致部分会计业务原始凭证管理不符合规定,甚至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丢失,难以全面地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中。
(三)核算内容不合理
就现行会计体系下,事业单位需要分别设置单位账套和基建账套,并用于财政拨款及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受到统一拨款的影响,仅能够开设一个账户,导致事业单位核算工作面临着合并账套的问题。
(四)会计核算原则与制度存在偏差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项基本原则之上,前者主要针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后者主要针对非经营性收支业务,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新制度的实施主要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度,对传统预算资金流转程序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实施难度[2]。同时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部分预算难以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支付,而基于传统原则的考量,极易造成当期内结余不实。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途径
为了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落实,应结合当前会计核算工作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认识,完善报表信息
新制度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领导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带头学习制度相关内容,明确实施该项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在组织内部落实好宣传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该项制度,并在工作中按照制度规定内容开展会计核算工作[3]。同时随着制度的全面推行,财务部门需要提前做好相关业务的培训,确保该项制度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开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财务报表作为财务具体情况的真实反映,其质量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事业单位应规范单位财务报表内容,丰富报表内容,促使其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同时,还应对传统财务报表的信息方式进行创新,积极引进现代理念,突破旧模式的弊端,强调统计会计信息过程中的创新性,从而提高信息处理有效性。
(二)加大原始凭证管理力度,提高内控水平
为了确保新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应积极优化原始凭证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财务人员原始凭证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积极落实责任制,将原始凭证管理细化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落实好凭证备份工作,保障全部凭证的完好无损,消除凭证损坏和丢失等不良现象[4]。同时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组织内部控制力度,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为制度的实施保驾护航,避免由于控制不到位度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
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及培训,提高人员职业道德。国库支付制度下会计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如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控制等。针对不同的控制内容应尽快制定完善的控制体系,支持核算工作顺利开展,以此来规范会计控制工作。
(三)合并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主体,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
在现行会计科目中增加基本建设相关科目,将事业单位会计主体与基建会计主体合并,整合到一个账套中完成核算目标[5]。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实现对基建资金的专门核算,并编制不同的报表,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将二者有机整合,还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
针对零余额账户资金的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优化支付程序,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确保预算单位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如某地区采取限时办结制度规范用款额度审批规程,以此来提高审批效率等。同时为了避免资金支付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应仔细规范授权支付业务操作流程,避免错误的发生。单纯依靠某一主体是无法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目标,还需要银行等部门的支持,其应加大审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原因,将资金退回。
(四)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会计核算适应性
传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虽然该项制度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要求,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其仅能够核算预算资金使用及分配,且侧重点普遍集中在现金流,难以适应公共预算体制改革要求[6]。对此事业单位在会计确认当面应将其与权责发生制有机整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核算事项的不同确认会计确认基础,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适应性。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项新型制度,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要想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事业单位应明确认识到该项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加大对制度内容及规范的研究力度,指导具体工作,同时,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力度,整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具体实践中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刘清华.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及账务管理方面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1(36):234+233.
[2]周洲,邓兵,唐忠元,熊海波.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会计委派中心为例[J].财会研究,2013(04):34-37.
[3]任萍.浅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86-87.
[4]王淑霞.用会计语言诠释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J].财务与会计,2013(06):71-72.
[5]姜莹.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与财务集中核算业务如何有机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4(31):54.
[6]贾利民.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0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