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5-08-15衡阳师范学院计划财务处尹秀娇
衡阳师范学院计划财务处 尹秀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规定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库,财政支出必须有国库直接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由相关用款单位事先编制用款计划,细化各项开支的预算,然后经过有关的财政部门审批,再划拨资金。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部门预算自主决定,再经财政部门核定后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的供应者等用款单位。由此,促使用款单位严格按计划使用和支付资金,从而也促使用款单位认真进行预算的制定,以保证其严谨性、计划性;从而保证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与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高校的学费和住宿费等不能直接用于开支,高校所需要的经费不是由财政部门直接划拨资金到高校账户,而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经费划拨等程序才能获得。另外,高校账户也不能对本校其他账户及所属院级单位直接拨付资金,而要根据详细的预算对经费进行分配,直接将资金拨付给供应商,减少资金中间环节流通、减少贪污腐败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资金使用规范的效果。
(二)有利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本年拨付的资金限制在本年度使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而且收缴的学费、住宿费等要先上缴财政专户,然后再按规定的程序拔回,高校只能在审批后的预算范围内开支;且在做预算时每一笔资金都应当写明资金的用途和相应的金额,从而督促高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开支,从源头上降低高校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可能。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 新制度下,要求高校必须完善预算指标体系、细化预算;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严格、全面的编制预算;并报经主管部门层层审批,来达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使年度内的全部支出都确保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因此,高校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相关的部门和负责人一定要严格把关,按照审批后的预算报表开支。这不仅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和国家对高校财务的监督力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由以前的核算型逐步向现代化的管理型转变。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不完善,财政资金结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待加强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的整个过程都依赖于网络,必须在网络系统中完成,因此高校每一笔财政资金结算的完成必须有畅通的网络环境;还要求有安全、完善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社保等管理系统以及良好的数据对接系统等计算机系统的技术保障。当前,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虽然必要的资金信息管理框架已经建立,但不同职能部门间计算机联网还有一定的难度,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信息无缝隙对接、交换等方面还不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信息及处理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即使设置了处理权限的认证和加密措施,但其数据的安全性受人为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如计算机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等意外情况的威胁。
(二)审批手续多,资金计划批复缓慢,导致高校财政资金结算滞后与财政支出信息失真 首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资金使用计划上报的程序以及审批手续繁杂,从上报到批复要经历多重环节的审批,耗时很长,容易造成高校财政资金结算滞后。其次,归垫资金批复缓慢,这不仅会影响学校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会导致财政支出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三)高校资金使用、筹资等条件受到限制,资金筹集与运作难度加大 以前,高校资金来源方式和途径多样,例如学费、财政补贴、银行借款等,而且财政资金直接划拨到高校账户,高校可以合理调配使用;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使自身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加强。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这些条件受到很大限制。第一,学费、住宿费等平时不能动用,而是全额上缴至国库;也不能自由调度项目之间、预算内预算外之间的资金,只能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和部门预算执行。第二,只能在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财政经费直接划拨至该账户,高校的资金调配度权实质上是由其主管部门在行使;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高校在资金调度和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这样高校在银行的存款资金会大量减少,如果高校在银行没有相应的资金保证,也就不能承担更多的风险,导致银行对高校的贷款额度也会大幅度降低。第三,银行贷款不能直接从零余额账户中归还,而是需要经过申报、审批等程序,有时由于学校对相关报批程序不熟练而造成到期不能还款,从而影响学校的信誉度。因此,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筹融资能力也受到很大限制,资金筹集和运作难度加大。
(四)支付程序更繁锁,高校财务工作量与难度加大 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后,在计划申报、款项支付等方面变化很大,财务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增加。例如,除要定期编制用款计划外,在处理支付业务过程中,每一笔业务既要完成正常的支付步骤,还要在国库支付系统中录入支付申请,经过审核再生成支付令等操作。有些业务还必须在国库支付系统中填制授权支付凭证,再用手工填制现金支票等程序。另外,支付手续繁杂,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开具支付令。新制度实行后,零余额账户不能办理托收承付,所以每个月还要逐笔办理如水电费、电话费、保险费等项目的授权支付申请,工作量加大;再加上国库集中支付与高校的会计核算系统没有完全对接,同一笔支出业务要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中分别进行处理。这些繁锁的支付程序不仅增加了财务工作量和财务工作的难度,更容易导致出错。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完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设施,提高财政资金结算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后,其支付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与高校账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并没实现互通共享,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税务、社保、银行等管理系统的数据不能直接对接,这些条件的成熟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设施,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意外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因此,高校要提高网络建设水平,及时更新过时的设备,购买先进设施,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同时,需要财政、教育管理、税务、银行和高校等相互合作,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面的数据对接工作,尽早形成安全可靠、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的平台。
(二)简化审批手续,加快预算指标下达 第一,上级财政部门要提高对预算指标的审核与下达的速度;应简化审批手续和审核流程,以缩短审批时间,确保预算单位及时收到款项。第二,高校财务部门要积极与上级主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比如,对于代垫归垫资金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现可能因延误而出现问题,就要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寻找和探索最好的解决办法,尽量将问题消化在苗头出现之前。第三,允许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到期贷款的本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对那些负债较高(如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高校,如果经审计确认其负债所形成的资产负债率大于50%,经高校预算申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经财政厅批准后,应允许该高校用财政返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到期的贷款本息。
(三)加强高校与政府、银行等的合作,广开渠道,增强筹融资能力 第一,高校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全面、准确、无误;强化预算管理,使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工作中真正起到“指挥棒”的作用。第二,加强与政府、财政和教育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为缓解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融资贷款等困难,以及银行贷款额高、还贷压力大等实情,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政府、财政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将问题和困难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争取政府等部门对高校在资金使用权和贷款等政策上的支持,以提高高校筹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以寻找最适合的银行和最好的合作方式争取银行贷款或融资,从而拓宽高校的融资渠道,提高高校筹资水平。另外,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也可以一方面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调研,认真研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高校实行经济补贴,比如将部分存款利息收入用于还贷高峰时段的贷款贴息补助。另一方面允许学校将学费等学校收入的一定比例存入高校的银行账户中,以备资金周转不足时,报财政部门批准暂时垫支使用,来保障高校资金不中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四)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一,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高校应组织有关的财务人员和会计单位主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新制度、新政策、新业务、新方法,促使其全面学习、交流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及工作程序;第二,强化业务培训。上级财政部门和高校要对全体财务人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工作,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有关程序及规定普及到各财务人员心中;第三,加强同行业间的学习与交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同单位间举办专门的交流会,以增加各单位间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第四,增强创新意识。要善于发现新旧财务管理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和创新方法与途径,促进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要求与新生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效衔接,确保高校资金收付与用款的有序、高效运转。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足之处,促进高校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只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财政部门关于加强教育经费等管理的方针政策,坚持“勤俭办学”的宗旨,突出促进公平和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管好、用好教育经费,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