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研究综述
2015-08-15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石赛娉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石赛娉 毛 梅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一种会计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的原则,由来已久,早在15世纪早期就在民商法中出现,用于保护债权人(主要是银行)的权益(毛新述,2008)。其概念直到1924年才被Bliss评定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其后Basu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在确认好消息的时候相比坏消息对可验证性的有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对于损失(坏消息)要及时确认而对于收益(好消息)直到有充分的证据时才予以确认。”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近年来,我国出现大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借贷融资中与国有企业相比有着自身劣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债权人给民营企业贷款存在较大风险,债权人希冀通过贷款对象的选择来规避风险。会计稳健性正是一种能够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制度替代机制,它产生于契约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防止对股东的不适当分配(Watts,1993)。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公司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张金鑫、王逸,2013)。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对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的研究进行综述。
二、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债务契约解释
按照契约理论,企业与债权人之间订立的契约是不完整的,由于企业管理者和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完整的契约给企业管理者和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留下了空间。在债务契约中,债权人面临的是不对称收益,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债权人会寻求一种机制来保护自己权益。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限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第一,会计稳健性标准要求会计人员确认收益要比确认损失有更高的可验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管理者高估利润的倾向,从而基于稳健性下的会计信息通过延迟基于盈余的报酬的支付保护股东的利益,也可以延迟向股东的支付确保债权人的利益。第二,会计稳健性能够及时反映损失,当管理者投资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时,负的盈余会立即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股东和债权人的注意,促使管理者只投资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从而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价值。由此可见,债权人对会计稳健性有着直接需求(Watts,2003)。Ahmed等(2002)研究发现债权人和股东在股利政策上的矛盾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来缓解,证实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矛盾冲突和会计稳健性成正相关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矛盾冲突越大,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就越高。Anne Beatty等(2008)、Guay(2008)发现,当代理成本越高,税收、管制、股东对稳健性的需求较低时,债务契约合同修订的可能性越大,但不能完全满足贷款人的信息需求、完全替代财务报告稳健性,会计稳健性与合同修订成正相关关系。
在国外,学者们一致认为会计稳健性产生于债务契约,但在国内,自从李增泉和卢文彬教授在2003年首次提出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存在稳健性后,学者们纷纷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债务契约解释展开研究。由于我国存在特殊的制度背景,这些研究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债务契约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产生。如李远鹏(2006)、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认为我国不存在对会计稳健性的强大需求,在债务契约中,对于国有企业,债务约束软化普遍存在,虽然样本总体表现出“稳健性”,但这是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毛新述(2008)提出,在债务契约中,企业往往通过与银行建立密切关系来获取资金,银行则主要通过私人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契约、诉讼、税收和政治因素只能为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提供十分有限的解释。但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债务契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有重要影响,提出债务比重、债务期限结构、产权性质等都会影响债权人对上市公司稳健性的要求。如孙铮、刘凤委、汪辉(2005)以1999-200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债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债务比重比较高的公司相对债务比重比较低的公司,银行会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陆正飞等(2008)指出债权人的限制性行为会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契约的过程中会要求企业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企业债务比例越高,债权人的限制条件就越严格;徐昕、沈红波(2010)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存在会计稳健性,银行债权监督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正在加强。考虑产权性质,刘运国、吴小蒙、蒋涛(2010)以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签订债务契约过程中,银行要求短期借款比例高和长期借款比例低的公司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而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对私有企业会计信息有着更加稳健的要求;王毅春,孙林岩(2006)、朱红军等(2006)、朱茶芬和朱志文(2008)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稳健程度显著低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会计稳健性,且债务契约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银行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不同。
三、会计稳健性的债务契约经济后果研究
在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确认、会计摊销、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都离不开管理层的判断,管理层拥有的这种判断权以及管理层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提供了条件。现有的各种制度安排,如业绩考核、薪酬契约、债务契约和证券发行和监管体系,都主要依赖于以盈余为基础的业绩指标,这就为管理者高估盈余提供了激励(毛新述、戴德明,2008),会计稳健性则要求及时确认损失,约束管理者高估盈余,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目前对会计稳健性的债务契约后果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会计稳健性与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契约后,债权人面临的企业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风险。在债务契约中,债权人面临的道德风险之一是管理者可能利用借款进行高风险项目进行投资,即资产替代,资产替代行为加大了债权人的风险。陶晓慧、柳建华(2010)从资产替代视角研究发现,稳健的会计政策能够减少债务契约中的资产替代行为,它能够降低管理层的过度自信,使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项目的风险,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更加谨慎,做出投资后,会计稳健性及时确认损失和费用,使管理者充分认识到项目的不确定性,从而强化经营管理。会计稳健性标准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减少了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倾向。Jieying Zhang(2008)针对会计稳健性对贷款者和借款者的事前影响和事后影响进行了研究,对会计稳健性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提供了解释,他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在事后使贷款者受益,因为会计稳健性能使借款者更有可能且更快违反借款合同条款,从而使得债权人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贷款风险。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的事后信息不对称。
(二)会计稳健性与银行逆向选择 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债权人在签约前可能预期到债务人可能会隐藏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即拒绝交易或者提高交易成本。Moerman(2006)对二级贷款市场买卖差价进行研究发现,借款者的会计稳健性越高,二级贷款市场买卖差价越低。Jieying Zhang(2008)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在事前使借款者受益,因为借款者会计稳健性越高,贷款者提供的借款利率越低。陶晓慧、柳建华(2010)从债权人保护视角对债务期限结构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有一种信号显示功能,通过传递债权人利益保护良好的信号获得债权人的信任,使得会计稳健性与企业长期债务比例成正比。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债权人的逆向选择。
(三)会计稳健性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债权人依赖企业会计信息做出贷款决策,但事实上,国内外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债权人很难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会严重降低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决策有用性(陆正飞等,2008),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毛新述、戴德明,2009),增加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决策有用性。
四、产权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相关性研究
银行在信贷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并据此做出贷款决策。但在我国,国家控股这一制度安排改变了银行的决策过程,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的相关性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孙铮等(2006)、廖秀梅(2007)认为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朱茶芬、朱志文(2008)提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往往呈现不同的治理问题,这些治理问题使得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在融资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约占股票市场的3/4,研究产权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产权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的研究主要从国家控股如何影响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相关性的视角进行,本文对这些文献的结论进行了梳理。
(一)预算软约束与政府干预使银行未能成为国有企业稳健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主体 我国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归政府所有,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林毅夫,2004;田利辉,2005)。高辉、颜霜(2007)对政府-银行-企业的三级博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有关,当银行认识到其对国有企业资助的是一个坏项目时,只要项目第二阶段前景看好,追加的成本小于可能可收回的回报,商业银行会冒风险继续给企业增加贷款,而不是清算重组企业。债务软约束和政府干预使国有企业缺乏会计稳健性的有效需求主体(朱茶芬、朱志文,2008)。国有银行不会很积极地监督并推动国有公司提高其会计稳健性(张维迎,1999)。蒋艳、田昆儒(2013)指出,政府补助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的直接手段,降低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朱松、夏冬林(2009)提出,市场化进程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少,财务报告的稳健性就越强。
(二)所有权性质通过影响企业信誉从而影响银行对债务人会计稳健性的要求 会计信息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会计信息可能受到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而偏离企业实际情况,因此会计信息不能作为贷款决策的充分信息,其他非会计信息会对债权人的贷款决策产生影响。企业信誉就是一种非会计信息。在转型经济中,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为具有良好“政治关系”的企业提供了各种优惠,即使这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更容易获得政府财政补贴(Faccio,2006)、更容易获得政府合同(Goldman、Rocholl、So,2008)、能够得到更多的管制 保 护(Kroszner、Stratmann,1998)、更 高 的 税 收 优 惠(Faccio,2010)。政府为企业提供的这些特殊优惠实质上为银行贷款提供了一种隐性担保,从而提高了企业信誉。“政府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孙铮、刘凤委、李增泉,2005)。声誉良好的企业更加能够获得银行的信任,降低会计信息在债务契约中的有用性(孙铮等,2006)。中国的国有产权控股企业具有较多的“政府关系”,国有企业比私有企业拥有更好的声誉,银行对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低于私有企业(刘运国、吴小蒙、蒋涛,2010)。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稳健性的产生是债务契约的需要,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又促进了债务契约的达成,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降低了债务成本。在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下,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情况有所不同。产权性质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要求比私有企业更低。
会计稳健性和债务契约的研究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新热点。以前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稳健性起因方面,目前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未来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可以进一步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其他治理机制对债务契约影响的关系究竟如何。二是我国法律是成文法,相比普通法国家,我国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相对较弱,学术界需要提供更多关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的经验证据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效率。
[1]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8年第9期。
[2]李增泉、卢文琳:《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
[3]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4]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5]徐昕:《沈红波银行贷款的监督效应与盈余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6]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7]王毅春、孙林岩:《银企关系、股权特征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政研究》2006年第7期。
[8]陶晓慧、柳建华:《资产替代、会计稳健性与债权人保护》,《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1期。
[9]陶晓慧、柳建华:《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与债权人保护》,《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0]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6年第10期。
[11]高辉、颜霜:《预算软约束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机制》,《中外企业家》2007年第3期。
[12]蒋艳、田昆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特征、政府补助与会计稳健性》,《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13]朱松、夏冬林:《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会计稳健性》,《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14]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5]Watts.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3).
[16]Ahmed,Bruce K.Billings,Richard M.Morton,Mary Stanford-Harris.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4).
[17]Wayne R.Guay.Conservative financial reporting,debt covenants,and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5).
[18]Mara Faccio,Ronald W.Masulis,John J.Mcconnell.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6,(6).
[19]Mara Faccio.Differences between Politically Connected and Nonconnected Firms:A Cross-Country Analysis.Financial Managemen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