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冬季马铃薯栽培技术
2015-08-15王刚贤杰2
王刚贤,李 杰2
(1.墨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墨江 654800;2.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普洱 665000)
马铃薯集粮食、蔬菜、饲料和轻工业原料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适应性广、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冬季(反季节)马铃薯就是利用产区冬闲田地的余热、温度和降水在冬季种植,次年年初收获的马铃薯(一般在10月左右播种,次年2月左右收获),其收获时间正好是马铃薯供应的淡季,作为大春马铃薯生产的重要补充,效益明显。近年来,冬马铃薯开发作为墨江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冬农开发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墨江县种植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联珠镇、新安镇、龙坝镇、雅邑镇、通关镇、孟弄乡等地区,该区气候炎热,日照充足,终年无霜,土层深厚,适宜冬季马铃薯的生长。而且交通便利,能够把产品快速便捷地输送到全省各地,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结合墨江县实际,提出如下冬季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
1 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但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质疏松,壤土或砂壤土,且涝能排,旱能浇,不重茬的田块上种植。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物,为获得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因而,冬植马铃薯在水稻收获后撤水晒田,深翻22~25cm,耙碎土块,挖好排灌沟,做到土粒细碎,畦面平整,沟渠配套。
2 选择适宜品种
种植冬马铃薯一定要选择脱毒种薯。墨江县已从省农科院引进了8个马铃薯品种和育种材料。目前,已培育出了会-2、合作88号、中甸红、大西洋等一批高产、抗晚疫病、抗癌肿病的新品种,逐步改变了多年来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的局面。
3 种薯处理
马铃薯在收获后有50~60d的休眠期,播种前要求进行催芽,凡未萌发的薯种都要进行催芽。
3.1 种薯分散贮藏
将种薯置于室内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如果发现薯块有部分腐烂,要把腐烂部分切除。
3.2 催芽前进行切块
在种植前10d进行。马铃薯的顶端芽眼首先发芽,并有抑制中、下部芽眼萌发的作用,如果顶端幼芽遭受损伤或被切除,则其他芽眼会迅速萌发。为了取得较多的种薯,就要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办法如下:150g以上的大薯切法:从中部横切下,顶端部分纵切为2~4块,每个切块具有1~2个芽眼,并且都连结有顶端部位,脐部切2~3块。100g左右薯块的切法:横一刀、纵一刀,即分四块。50g左右小薯的切法:纵一刀,分二块。50g以下小薯切法:在顶部切下0.6~0.8cm即可,不要完全切开。
3.3 切块消毒
薯种切块后用0.2%多菌灵或百菌清药液喷射消毒,喷湿即可。也可用草木灰涂切口,晾干后进行沙床催芽。
3.4 沙床催芽
在室内干燥、通风处进行,用清洁干净的河沙在通风阴凉处作催芽床,将切好的薯块密集平铺于地面,然后盖上厚3cm湿河沙。在河沙上密集铺放小块茎,再铺盖上河沙。如此一层薯块一层河沙(铺放2~3层为宜),铺好后用麻袋或秸秆围盖好。经6~8 d后,当大部分薯块萌发出芽(芽长出一粒花生仁大小)便可播种。注意事项:催芽中,要经常检查河沙湿润度,太干要及时喷水,忌底部积水。
4 适时播种
由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所需适温是15℃左右,20℃左右就会延迟形成块茎;块茎膨大适温是20℃左右,超过25℃就会停止生长。所以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播,使马铃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种植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亩播种密度以4000~5500株为宜,株行距0.3m×0.5m或0.2m×0.6m。播种时在畦面开两行种植沟,沟深13~15cm,放入种薯,种薯芽眼向上,切口向下,然后覆土盖种。播种后每亩用50%丁草胺乳油150 mL喷雾进行土壤处理,然后盖地膜。
5 田间管理
冬植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从“早”字出发,总的要求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促进幼苗长成健壮植株,充分发挥植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为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结高质量薯创造良好的条件。
5.1 及时引苗
播种后20d左右,即有幼苗出土,此时将地膜剪破,引苗出膜,然后用细土将苗周围的膜压实,以利于保温保湿。
5.2 除草
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对产量影响很大。而且杂草还是很多害虫的寄主,向马铃薯传播病虫害。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
5.3 合理施肥
马铃薯生长所需氮、磷、钾的比例是5:2:11,在施肥上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合理施用。
1)种肥。农家肥1500kg、尿素10kg、复合肥2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25kg、硫酸锌2kg,播前撒施或播种时施到沟内。
2)田间追肥。出苗6~7成、苗高10cm左右时,亩用5kg尿素、5kg复合肥加水40担浇施。复合肥要隔夜浸,便于溶解。封行后,亩用尿素5kg、复合肥10kg,加水40担浇施。最好用低浓度猪尿水勤施薄施,这样商品率较高,易丰产。
5.4 适时灌水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需大量吸收水分,一般认为每形成1kg干物质,需消耗300~600kg水,没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不需灌水,如干旱,应先灌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后,再播种,切忌播后灌水。出苗后一段时间,需水不多,只要不旱也不必浇水。团棵以后到开花期,地上部分植株旺盛生长,气温也逐渐升高,茎叶生长旺盛,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此期需水量较大,约需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阶段要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灌1~2次水,使土壤见干见湿。马铃薯现蕾期是由发棵阶段向结薯阶段过渡的转折期,体内养分的分配也从茎叶生长中心转向供应块茎的迅速膨大,茎叶生长变缓,甚至停顿,此期不需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否则易引起徒长。此期约10~15d,原则上不灌水。
开花结薯期是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时期,结薯盛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半以上,是需水关键时期,这时如遇天旱,应及时灌水,此期如缺水将严重影响产量,并增加畸形薯的比例。
5.5 施用膨大素
在马铃薯开花前5~7d,喷施膨大素,每亩用膨大素10g对水20~30kg喷雾,一般可增产10%左右。
6 病虫害防治
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各地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危害程度,以及当地天气和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
6.1 虫害
冬季生长前期高温干旱易受蚜虫为害,可采用乐果防治;其他害虫如马铃薯茎蛾防治采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2.5%亚铵硫磷乳剂300~400倍液喷雾。在整个生育期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金龟子等,可用50%辛硫磷对水浇施防治。
6.2 病害
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软腐病、疮痂病等。晚疫病的防治注意选用无病种薯,药剂只有预防和控制作用,没有治愈的功能,要提前用药预防为主,可用雷多米尔锰锌或代森锰锌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及早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田块注意轮作。注意防好蚜虫,以防病毒病传播,并加强田间管理,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以防病害蔓延。
7 适时收获
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7~10d,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d后,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
[1]杨万林,隋启君.云南省冬季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2):160-163.
[2]袁媛.云南马铃薯冬季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6(1):33.
[3]李世峰,杨琼芬.云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07(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