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下高校体育资源需求心理对教学改革原创作用的研究
2015-08-14江瑞
江瑞
摘 要:探索当代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高校体育资源的需求心理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与引导,研究表明,现阶段可用于大学体育教育的高校体育资源包含体育课程资源、体育科技资源、体育品牌资源三个种类;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心理需求可分为兴趣需要和攀比需要两个类别;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兴趣需要优势集合在体育课程资源的构成因素上,而他们的攀比需要优势则集合在体育品牌资源的构成因素上;据此研究者提出了未来大学体育教育应作“四有四无”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体育资源;兴趣需要;攀比需要;比较心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116-03
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guide effect of the undergraduates' psychological demand of sports resources on the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Research shows tha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sports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in college sports education include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sports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sports brand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on sports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nterest need and comparing need. The interest need focuses on the factors that consist of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while the comparing need on the sports brand resources. Hereby, it is proposed a "four dos and four don'ts" plan for future college sports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modern society; college sports resource; interest need; comparing need; education reform[HK][HT]
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是一个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世界级大课题,在我国无论社会体育事业或是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从时代特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上,坚持对高校体育资源合理性与优化规律的探索与应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研究者开始谈论并研究多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以及相应组织体系的理论依据,而这些实践和研究将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水平,也将为实现高校体育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求知的欲望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在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对体育文化的需要也在逐渐加强,表现突出的就是当今大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强调的“全民健身”这一原则,使大学生对体育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和求知欲。本研究正是通过高校资源的配置问题和当代在校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心理问题相结合,从中探讨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资,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其心理需求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1 高校体育资源的界定与构成
1.1 高校体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资源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习惯上,人们谈到高校体育资源时,总是把它与高校体育条件联系在一起,而见诸研究的高校体育资源,大多从一种产业的视角,探究它的可开发性与可利用性,几乎没有人从心理的角度,研究它与教学改革的深刻关系。2002年,在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即使如此,有关高校体育资源的研究,人们还是从实际利用或优化组合上切入主题,深层次地探究高校体育资源与大学生心理之间互动关系的成果未见报道。
1.2 高校体育资源的界定与构成
为了揭示高校体育资源对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影响,围绕研究的论域,本研究将高校体育资源界定为“高等学校所拥有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可以作用于体育教学的材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确认我国高校现阶段体育资源由体育课程资源、体育科技资源、体育品牌资源三个种类构成。其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
2.2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追求意识的心理分类
为了研究的具体化和可比性,我们结合高校体育教育实际,进一步探索了大学生体育资源追求意识的分类,结果发现其中包含着两大心理倾向。
其一是,大学生们认为,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条件的改善,高校体育资源要毫无条件地满足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兴趣需要,这些人占被调查对象的96%。
其二是,大学生还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校园体育环境的不断优化是加强他们热爱体育的激励需要,这些人占被调查对象的91%。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持第一种观点的人群对高校体育资源提出了满足条件,持第二种观点的人群对高校体育资源提出了激励条件,由此可以推理,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需求由兴趣心理与炫耀心理两大类别构成。
2.3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需求的分类扫描
2.3.1 大学生高校体育资源需求的兴趣指向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问卷表中的24项指标的兴趣取舍,列入前8位的指标与归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兴趣追求,主要集中在体育课程资源的诸因素上,这既说明课程教学是大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事务,也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资源追求的务实性。所以,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诸多高校针对大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对体育课程教学在逐渐做出调整,特别是对在校大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得以补充。目前已有少许高校开展了轮滑教学、攀岩课程等。
2.3.2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需求的攀比指向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攀比指向,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和从中受到激励,而对体育资源的一种高标准取舍。调查发现(图3),大学生对体育资源的攀比追求主要集中在体育品牌资源上,这既说明大学生有不甘人后的体育资源追求意识,又说明大学生有以校为荣的爱校情结。
根据本次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重庆地区在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比较大,大多数学生有着比较多的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促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攀比心理,比如:各高校运动代表队的成名度、高校之间的运动设施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以及高校体育名师的数量和人气等等。
2.3.3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需求的漠视点
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指标的兴趣追求和攀比追求在末三位排序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叠或近距离对接(图4),出现这种状况,说明体育教学读本、体育赞助费、体育科技发明,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深入人心。
3 大学生高校体育资源需求心理对教学改革的启迪
3.1 在体育教学项目追求上要有为与无为相结合
从图2可以看出,反映体育教学项目资源的两个指标,即教学项目数量和教学项目质量,共同成为大学生体育资源兴趣追求的倚重点。这一心理倾向说明,大学生对体育教学项目资源十分看重,但是必须指出,体育项目学习的难度不可能使求学者样样精通,多数量、高质量的项目选择心理有悖于体育教学的一般原理,因此,从保护大学生体育项目学习热情和维护新课程纲要推崇的少选精修的观点看,今后我们体育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追求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有为于自己喜好擅长的项目,不为于自己生疏难学的项目;有为于自己受益终身的项目,不为于自己力所不能的项目;有为于自己娱乐健身的项目,不为于自己恐惧惊吓的项目。总之,大学生体育项目学习追求有为和无为相结合要以“健康第一”为取舍标准。
3.2 在体育教学时间安排上要有序和无序相结合
在对大学生高校体育资源需求的心理研究中,反映体育时间资源的两个指标分别受到倚重(见图2、图3)。大学生的兴趣心理对规范排列课时偏好,说明大学生尊重体育教学的有序;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对自主安排课时热衷,又说明大学生向往体育学习的无序;然而,时间稍纵即逝,不能重新获得,因此,尊重大学生珍惜体育时间资源的心理意向,并为了获得“身心合一”的体育学习效果,今后的体育教学应尝试在时间安排上要有序和无序相结合,用有序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和强化“三基”,用无序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和社会适应。
3.3 在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上要有偿和无偿相结合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大学生无论是在兴趣追求上,还是在攀比追求上,都把体育场馆拥有视作第一要素,联系到当前大学生们对运动项目学习的场地配套要求,应当认识到,在当前生活状态下,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体育学习也要投资的观念会为大学生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实施相应的有偿教学。原则上,对那些耗费大、投入多、需求旺的教学项目推行有偿服务,对那些教学条件要求不高的教学项目施行无偿指导,采用有偿教学和无偿教学相结合的办法,缓解场地器材供求矛盾,分解热门项目学生选项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4 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有形和无形相结合
图2、图3表明,大学生既对体育课程资源有兴趣追求的集合优势,又对体育品牌资源有攀比追求的集合优势,这就意味着,大学体育教学,不能囿于有形教学,还要开拓无形教学,要把有形的体育技能传授和无形的体育精神培养共同纳入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范畴,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在具体操作中,要提倡集体授业和个人解惑并用,组织教学和松散教学并举,技能修炼和操行修炼并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感受到现代社会温馨的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心理需求标准高,他们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心理需求可分为兴趣需要和攀比需要两个类别。
4.1.2 现阶段可作用于体育教学的高校体育资源包含体育课程资源、体育品牌资源、体育科技资源三个种类。[JP]
4.1.3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兴趣需要优势集合在体育课程资源上,而他们的攀比需要优势则集合在体育品牌资源上。
4.1.4 现代社会形态下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资源在兴趣需要和攀比需要上反映出的诸多信息,提示人们在建设社会的未来进程中,高校体育教学要顺应大学生的心理意向作如下改革:在体育教学项目追求上要有为和无为相结合;在体育教学时间安排上要有序和无序相结合;在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上要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有形和无形相结合。
4.2 建议
体育科技资源作为大学校园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同,说明高校体育科技尚未对大学体育教学产生应有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大学体育教育要重视高科技含量体育教学仪器的引入或研制。
参考文献:
[1]朱建清,丛湖平. 华东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资源结构及其优化配置方式的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2006(6).
[2]刘小平,陶玉流.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讨论[J].体育与科技,2007(5).
[3]金玉.对构建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体系的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童丽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
[5]魏明.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平衡与协调[J].安徽体育科技,2007(3).
[6]穆道魁.90后大学生群体体育需求特征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7]张一弛.南京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