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音笛曲《深秋叙》演奏中气息的运用与音乐表现
2015-08-13于悦
于悦
摘要:《深秋叙》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建国以来诸多笛子曲中优秀的作品之一。该作品科学使用了音乐美学思想,在笛子音色变化、演奏风格、演奏技巧、气息运用和笛曲创作革新等方面填补了许多竹笛音乐创作史上的空白,为中国竹笛音乐创作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深秋叙 音乐表现力 气息运用 音色
竹笛是具有8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声音清澈明亮,悠扬浑厚,以独有的魅力和风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目前,中国竹笛艺术在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在蓬勃发展。以冯子存、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艺术大师,为建国后中国竹笛艺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深秋叙》中竹笛气息的运用
(一)演奏竹笛的呼吸方法及气息运用的原理
人体各器官的运动由肌肉来完成,呼吸运动也不例外,所谓的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它是通过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来实现的,构成肺的通气动力。在演奏中,竹笛呼吸的方法分为胸式、腹式、混合式等,竹笛演奏者都知道必须有较大的气压和控制气压的能力,然而只有腹胸式联合呼吸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样的呼吸方式,需要丹田鼓劲,口风则仅仅压缩,一鼓一缩便产生了压力,即吸气时首先要腹式吸气,然后再扩展至胸部,吹气时利用腹肌(俗称:丹田)与唇肌的结合形成对抗产生力。气吸满后,唇部做“扑”的动作,腹肌则迅速收缩反弹,均匀而平稳的把气吹出,此时腹肌和唇肌必须保持收缩状态,直至把气吹完,这不仅涉及到呼吸方式,而且与气息的控制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气息控制从生理学上讲,在人的胸腔中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胸腔底部缔结膈肌和腹肌,当吸气时,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迫使两肋和胸骨上举,胸腔扩大,横膈下降,腹腔下压,促使外部空气吸入胸腹;当呼气时,内肌和腹肌同时收缩,是两肌和胸骨下移,胸腔缩小,横膈上抬,胸腔上浮,促使气息排除体外。
(二)演奏《深秋叙》中气息控制的种类
《深秋叙》在笛子独奏曲发展史中,为笛子曲展现悲剧性情感起到了一个率先垂范的作用。然而怎么样的演奏才能表现出悲伤情绪呢?这不仅需要吹奏技术的配合,更需要气息的运用,若掌握了气息运用原理和控制技术,就会对进一步提高竹笛演奏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就将列举到几种此曲中常出现的气息控制种类。
1.长音
在《深秋叙》一曲的竹笛演奏中,慢板出现大量的长音,在增强嘴劲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气尽量做到吸满吐尽,从而达到明亮、平稳、圆润、绵长的音乐效果,在松弛的状态下吸气做到深而满,然后再吹奏。吹奏时身心也要松弛,最初肋间肌自然收缩,只有腹肌和唇肌在做功。因为气吸满时,肺里压强较大,所以吹奏音头时不要太多的腹肌收缩力与反弹力,多利用胸部肋间的自然收缩;中间过程要自然流畅,随着吐气肺里压力减小,则需有意识地逐渐加强腹肌的收缩与反弹,直至把气吹完。
2.气震音
气震音也叫腹颤音,是修饰音色的一种手段,但其发音原理是气息控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强演奏色彩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此曲中多处运用,使得音乐效果更加浑厚。吹奏时,利用腹肌的收缩与反弹力,一急一缓地将气流冲出唇外形成波浪式音波,产生振动的效果。它可分为人工腹颤和自然腹颤两种,人工腹颤,腹部收缩与反弹较为明显,气流波动也大;自然腹颤时,演奏者不会感到腹部有明显的动作,也会产生轻松而流畅的音波,声音十分动听。
3.力度处理
力度的变化、强弱的对比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音乐力度的强或弱与其乐曲想表达的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体现着不同的声音色彩,如轻重、远近、浓淡、虚实、明暗等变换层面。音的强弱与由横膈膜控制的、并通过“风门”送进笛筒的空气量有关,一般来说,强奏时比弱奏时用的气量大些。《深秋叙》中慢板中很多部分都是由弱渐强或由强渐弱部分,气量则应从小到大及从大到小,做出“枣弧”型,并且要与“口劲”密切配合,让其感情在音量的变化中不断升华。
(三)演奏《深秋叙》气息控制的要求
《深秋叙》是低音笛曲的代表之一,演奏时它运用大量的气息控制,在抒情的慢板中长音的出现及强弱对比的处理中,则需要有较长时间口劲的保持和气流的控制;在小快板中短促的吐音及音区大跨度的吹奏中,也需要口风、风门和气流很好的配合与控制。然而气息控制的训练是长期的,“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三日不吹唇生绒毛”,越是细致的功夫,反映越是强烈,通过实践和时间的积攒,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深秋叙》的音乐表现
《深秋叙》是典型的抒发思想感情的代表曲之一,然而往往表现出好的音乐作品离不开乐曲中音色的变化。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在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变化,主要是取决于口风、风门、口劲及气流的变化,将平吹、换吹、急吹、超吹与乐音的音调、音量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其音色音响效果截然不同。
旋律中,作者同样应用了简单材料的深度挖掘。如第一部分及再现部分音乐,就是主导动机中的每一个音作为新的乐句开始音进行发展,并且采用倒影、模进的手段进行发展,强化和加深了主题音乐印象。快板中使用的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与慢板中全音符、四分音符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采用了能使音乐具有激动作用的切分音、附点节奏型,并且多处精巧地选用“大跳”的演奏技术,使得感情不断深化。作品中接连出现纯四度和纯五度的音程关系,也构造其音乐色彩内容,紧扣主题,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深秋叙》的演奏风格则杂糅了北方和南方的演奏特点,做到刚柔并济。快板中它有着北方明亮、高亢的性格,有着急促、跳跃性很强的吐音,慢板也有着南方柔和婉转、悠扬的叠音、打音等。我们学习演奏时不能因为南北派风格差异,而闭关自守,有局限性,我们应该合理地学好每个派系所需的知识技巧,并不断的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员,不仅在演奏技巧上要多加以练习,还要更多的丰富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演奏出乐曲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要掌握笛子演奏中南北派的演奏风格,不能因为南北派风格各异,而存在闭关自守,将自己的技术训练限制在狭小的框架内,应放宽视野,更好地把南北派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要学习南派演奏风格讲究音色、气息控制运用技术的灵活流利的指法,也要学习北派的叉口滑音技术、用舌技术及音乐表现力。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乐曲《深秋叙》的研究还不够深刻和具体,尤其是在此曲演奏技巧中气息的运用和音乐风格上,因此想做此课题,来发表个人的观点及看法,得到其重视。望通过笔者的总结诠释,使得人们对此曲有着更好的认识,并能很好得以掌握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王锦雯.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陆金山.笛子自修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4]王铁锤.竹笛曲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