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7~12岁肥胖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①
2015-08-11温英英李爽王云涛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0663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0006
温英英 李爽 王云涛(.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0663;.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0006)
广东省7~12岁肥胖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①
温英英1,2李爽2王云涛1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31;2.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广东省肥胖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掌握广东省肥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变化,为防治小学生肥胖制定相应的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2012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手册》的要求对广东省7~12岁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监测,采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对25000例样本进行筛选,以筛选出的肥胖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身体素质现状及其特征。结果广东省7~12岁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8.7%和5.8%,男生超重、肥胖的比例高于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肥胖男生的力量素质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而肥胖女生逐渐减小;柔韧素质受肥胖影响不大;肥胖对学生的耐力素质及下肢爆发力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当BMI值到达一定程度后身体素质就会出现下降趋势,BMI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素质水平受体内脂肪的增加负影响更加敏感。
关键词:肥胖小学生体质指数身体素质现状特征
身体素质是健康体质不可缺部分,主要指身体在运动上所呈现出来的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功能和基本状态,身体素质越好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就拥有越强的承受能力,反之越弱。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为更好地掌握广东省7~12岁肥胖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特征,2012年在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全省3~69岁居民开展监测的基础上,选取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对肥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并与全省小学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2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选取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采用《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对25000例样本进行筛选,以筛选出的肥胖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广东省肥胖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
1.2方法
1.2.1实验研究法
按《2012年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手册》的要求对广东省7~12岁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监测,以身体素质为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包括:立定跳远、50 m跑、斜身引体(男)、1 min仰卧起坐(女)、握力、坐位体前屈、50 m×8往返跑。
1.2.2统计分析
数理统计用SPSS11.5软件统一处理,所研究的统计内容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等;采用方差分析不同BMI组学生身体素质特征。
图1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握力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2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握力体重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3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坐位体前屈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4 广东省7 ~1 2 岁肥胖学生立定跳远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2 结果
2.1总体检出情况
2012年广东省7~12岁超重和肥胖学生检出率为8.7%和5.8%,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11.2%和7.0%,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1%和4.6%,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高5.1和2. 4个百分点。随年龄增长男生超重率的变化不明显,而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图5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50m跑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6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50m×8往返跑与全省平均水平比
图7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斜身引体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图8 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1min仰卧起坐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
2.2广东省7~1 2岁肥胖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特征
该调查结果发现身体素质水平与BMI变化存在相关性,当BMI值到达一定程度后身体素质就会出现下降趋势,为了充分了解肥胖学生身体素质特征,对不同性别、年龄组肥胖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全省学生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肥胖学生各素质指标的特征。
2.3身体素质特征
2.3.1握力
男女肥胖学生各年龄组的握力均值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女生7岁年龄组除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学生的握力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异之间增大,如在7岁年龄组男生的差值为1 kg,至12岁年龄组差值增大到2.3 kg(见图1)。
握力体重指数是指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主要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由图2可以看出,男女肥胖学生各年龄组的握力体重指数均值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肥胖男生的握力体重指数与全省平均水平差值逐渐增大,而女生差值逐渐减小,说明肥胖对男生力量素质的影响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而女生逐渐减小。
2.3.2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主要用于反映肌肉和关节伸展的柔韧性。肥胖检出人群的柔韧素质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男生仅有8岁和12岁年龄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各年龄组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总体来看,肥胖对7~12岁学生的柔韧素质影响不大。说明肥胖小学生脂肪分布均匀,没有过度集中在腰部。
2.3.3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反映学生下肢弹跳力与爆发力。肥胖学生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肥胖男生各年龄组的立定跳远均值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女生仅在7~9岁各年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说明肥胖对身体的爆发力有影响,因为立定跳远需要克服自身体重,同时与体内肌肉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肥胖学生的体重较大,同时还有可能肌肉质量不足,所以肥胖学生的爆发力相对较差。
2.3.4 50 m跑
50米跑在于反映学生身体的速度素质。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肥胖男生除7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50 m跑的用时均值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肥胖男生的速度素质相对较差;而肥胖女生除8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说明女生的速度素质受肥胖影响不明显。因为肥胖女生的柔韧性比男生较好,步伐幅度与灵敏性会比较好,所以受肥胖影响相对较少。
2.3.5 50 m×8往返跑
50 m×8往返跑项目主要反映学生身体的耐力素质。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无论男女肥胖学生50 m×8往返跑用时均值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男生各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10岁和11岁年龄组除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见图6所示。说明肥胖对小学生耐力素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因为往返跑要克服自身体重,同时还有可能肌肉质量不足、心肺功能较差,所以肥胖学生的耐力素质相对较差。
2.3.6斜身引体(男)
各年龄组肥胖男生斜身引体均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7岁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组差异均没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7~12岁男生的斜身引体均值增幅较为缓慢,说明肌肉耐力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可能与学生缺乏此项素质的针对性训练有较大关系(见图7)。
2.3.7 1 min仰卧起坐(女)
肥胖女生1 min仰卧起坐的均值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在7~9岁年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女生与全省平均水平逐渐减小,10~12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图8)。
3 结语
从调查分析可知,广东省7~12岁小学生男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高于女生,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广东省7~12岁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低于全省水平。虽然体育锻炼是影响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肥胖学生所采取的体育锻炼方式不能取得改善身体素质的良好效果。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更加关注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学生肥胖干预手段的应用型研究,力争将肥胖问题能在学生阶段得到很好的遏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2]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5(39):311-315.
[3]高政南,宋光华.肥胖的测量与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探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2(9):6-8.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学校出版社,2002:9-33.
[5]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6]李辉.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刊,2005,40(5):7-9.
[7]马丽玉,章煜,姚海丽,等.加强体育锻炼对集居儿童单纯性肥胖体重控制和体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 (4):228.
[8]林蓉,杜琳,刘伟佳,等.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5):409-411.
[9]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26.
[10]连克杰,孙佐枫,王成骁,等.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质的曾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26(4):429-432.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18-03
作者简介:①温英英(1983,8—),女,广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肥胖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