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8-10戴顺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

戴顺福

摘 要: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关系到今后终身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初中生尚未具备自学能力,在思想品德课学习方面,自学能力尤为缺乏,从长远看,这对学生、学校、社会、国家发展都是不利的。

关键词: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各有所得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在教学实践中,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

试的: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提供预习提纲,布置思考题

虽然初中生都读过一定年限的书,教材里的每个字只要都会读便自以为懂了,但如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那可是一问三不知的,可见他们把“识字”当成“掌握知识”。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我会预先告知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供给学生较具体的预习提纲和思考参考题,让他们有针对性地预习。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 朋友”时,我先提供给学生预习提纲:(1)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对于扩大自己的人际圈有何意义?(2)受欢迎的人具有什么共同特征?(3)我们为什么渴望友情?(4)怎样正确把握友情?这几个问题,除第(4)题外,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

学生通过结合思考题预习课本,初步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结构,教师依据课本启发点拨,把各知识点串成线,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逐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学习成绩较差,看书还不能找到答案的学生又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2.要求预习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譬如在教八年级第五课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时,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后大体可以设计出这样几个问题:(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2)语言或文化有优劣之分吗?(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有什么影响?(4)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

从他们设计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但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课本自己解决问题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需要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的学生看后也回答不了问题,于是我就点了一下:注意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两个特点的指向并举一些例子,这样一来学生大多能认识到问题所在。对于第二个问题只要求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语言文化是中性的,问题便很快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结合教材提醒学生注意要回答对中国和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而第四个问题,则要明确不能偏激,既不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尊重、要扬弃。

这节课基本上是运用一看二问三议四点的教学法。学生问得彻底,学得主动,议得充分、热烈。课堂上要打破沉闷的局面,就是把讲解变成点拨。点是做到精讲的基础,点必须真正点到点子上,才能释疑。教师要讲得生动,学生才能学得主动。

二、通过引导学生小结,培养归纳能力

学生学完一节课、一单元后,要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弄清来龙去脉,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通過课堂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每节课养成小结的习惯。比如学习一框题后学生感到知识比较散,不知所云,我就引导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列出图表进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找出门道。

三、因材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各有所得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要求他们通过看书,能正确使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或再现教材知识即可,力求弄懂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即使比较简单,也要耐心指导。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一些较难或关键问题,一般让他们回答,一时答不出来,要耐心启发他们再看书(同时也是对全体同学)再思考。这样既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开阔了视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多数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课前能自觉地预习,每学完一框一课后,能认真进行小结,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逐步培养,为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创造了良好条件。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