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5-08-10吕远华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农村老师

吕远华

国内外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综合来看大多数属于宏观研究,缺乏微观层面的深入分析。对此,我对自己所处的泸定县一所农村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采用观察、访谈的方式了解特定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实际情况,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努力探寻农村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

农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我国学者王本陆根据学生行为表现形式,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隐性问题行为。

外显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老师、破坏班规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内隐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走神等注意力分散行为;害怕老师提问、沉默寡言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糊涂乱画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等。

二、农村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从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具有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再加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控力不强、不成熟,言行举止都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予以约束,所以,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

(2)寻求注意与地位

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特性逐渐表现为一种社会需求。尤其是初中阶段,最伤人的事莫过于周围的人始终无视自己的存在。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会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而成绩差的学生无法用好的学习成绩来赢得老师的关注,因而自知自律,老师反而会视若无睹,于是企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行为来获得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争得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以此来巩固自己在同伴集体中的威望。

(3)发泄挫折与紧张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时或是经常遇到困难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消极情绪,要么采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要么退缩或躲避,企图避免引人注意。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遭受的挫折太大,或经常遭受挫折,往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产生情绪暴躁和各种偏激行为。有时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极度不平衡,从而妄自菲薄、不思进取。这些学生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处理和帮助时,其问题行为就会循环往复、愈演

愈烈。

2.教师因素

(1)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

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各个学生所花的心思不尽相同,例如,教师往往喜欢比较聪明的学生,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置之不理。被忽略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自己“脱颖而出”。而此时,教师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就只剩责难和惩戒。学生不仅不知悔改,反而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和不满情绪。

(2)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由于受到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授课时,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方法老套、形式呆板、语言表达能力差等教學技能低下的状态会使整个教学过程

变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原有的求知欲。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导致老师在讲台上自导自演,而学生却无法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导致教学分离。

(3)老师管理失策

管理失策是老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大部分老师往往首先想到的优选方法是利用惩罚手段,这是不科学的。老师把学生看成威胁教学的力量,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来控制学生,通常只会适得其反。运用惩罚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但没有弄清缘由就滥用惩罚反而会有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且过重的惩罚反而会对错误行为起强化作用,导致学生为逃避惩罚而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

3.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受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的。农村学生的家庭收入稳定,父母对孩子关于家庭义务的要求较少,物质供应充沛,缺乏责任感的锻炼,孩子因此可能较为任性,这种放任型的家教方式养成学生目空一切的品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产生自我中心、大声喧哗等一系列表现。而专制型的家教方式会使学生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表现出来的就是焦虑厌烦的心理,学生就会将这种情绪发泄到同学或老师身上。

(2)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可以分为校园环境和课堂内部环境。校园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布局,如,校园美化绿化、教育设备等;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文化氛围,如,走廊或校园里的墙报和标语、教师上课的教学风格、师生衣着及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有着一定的影响。课堂内部环境中除了教室的颜色、温度、灯光的强度会影响农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之外,学生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问题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坐在教室四周即非优势区的学生,不易受老师监控,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不强,其产生问题行为的几率就比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的优势区的学生要大很多。

(3)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农村学生面对现代生活的挑战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往往会感到紧张与不安,这些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都容易引发农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其中大众传媒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有关人士统计,农村学生的知识有一部分来自学校以外的大众传媒,但这些信息沙石俱下,良莠不齐,这些都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其提供了模仿的范例,有的甚至将这些不良行为带到课堂上,变换成课堂问题行为。

综上所述,农村学生语文课堂问题行为不单单是我们看到的外部行为表现那么简单,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学生自身、教师、环境三方面找寻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对策略,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农村老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六·一放假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