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阅读教学课前把握学情的策略

2015-08-10张圣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情问卷笔者

张圣

当前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之前没有充分了解学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这样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并据此进行教学。”[1]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要分析学情,把准学情,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在课前准确把握学情呢?

首先,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预判。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如果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很可能造成学情的误判。如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水平比初中阶段要高,“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2]“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惟。”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正常作品具体内容的把握是较容易的,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多引导他们去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和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比如,对《荷塘月色》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寻静、得静、失静”这一结构的梳理上,而笔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这一内容主要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凭现有的思维水平,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笔者试图引导他们去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于是笔者所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所描写的“家、池塘、江南”这三个世界的内在关联,从而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其次,运用预习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把握学情。

南京市溧水区东庐中学近十年以“讲学稿”为载体,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教改成绩突出。“讲学稿”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前预习导学,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东庐中学的成功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在课改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纷纷学习它的做法。在实践中,这个载体的名称有所不同,有“导学案”、“学案”、“教学案”、“预习案”等名称,但内容上大同小异。“预习案”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预习导学。有了“预习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学习也更有深度。运用预习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检测要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哪些问题能够自行解决,哪些问题的解决还需帮助。

笔者在教学《史记选读》中的《夏本纪》时,编写了预习案。预习案前半部分重点内容是文言知识,包括注音、重点实词(特别是含活用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重要句子的翻译(特别是含特殊句式的句子)、段落内容的概括。文言知识的编制按段落顺序,如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是:实词“玄孙”的理解,判断“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句式。预习案的后半部分的重点是文学鉴赏:分析夏禹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再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情。

调查问卷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得当,所得出的结论可信度高。在阅读教学之前,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文本是否感兴趣,自主学习后对文本的掌握程度等。徐振维老师在执教《祝福》时就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重点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存在的疑难问题。徐老师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预习课文并提出问题。教师在课间休息时将问题分类,把11个小问题分成三类大问题,跟教学目的关系不大的,不在课内讨论,或在课外个别解答,或让学生触类旁通,或存疑。课堂上师生围绕学生所提的三类问题展开。[4]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掌握学情,其最大优势是准确。但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问卷的设计、回收和分析。

最后,教师可依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预判学情。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往往能够在学生无疑之处发现矛盾,产生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理解文本的关键之处。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时要勇敢地站出来,在文本中看似无疑之处提出问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笔者在教学《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学生一开始对文章中的很多描写(如“多哥风景画”、“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理解只停留在这是环境描写的层次上。笔者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德国的文科中学要挂‘多哥风景画?在文科中学中为什么要设置‘阵亡将士纪念碑?”通过这类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描写对象的寓意,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当然,了解学情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四种,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不能机械地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注释:

[1]奥苏伯尔著,佘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扉页.

[2]朱志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15.

(张 圣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215011)

猜你喜欢

学情问卷笔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老师,别走……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问卷网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