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创新要注意的应用原则

2015-08-10陈来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体文本阅读教学

所谓文本细读,即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分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获得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在当下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改革浪潮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只有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原则,才能进一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构织生动有效的教学课堂。

一、以文本为依据

阅读,是个体围绕文本展开的认知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之间对话的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即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展开的教学互动活动。因此文本才是对话的依据。“以文本为依据”意味着不管读者主体是多么的强势,都不能离开文本这个主体。因为文本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主要描述和评价的对象是作品本身。要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也只能通过解读作品,而作品以外的东西则只能作为补充说明。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读者主体可能对文本进行多元同化,甚至可能超越作者的意图,但是,读者主体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文本主体的制约的。作者的生命有限,读者也一代一代更迭,只有文本可以说是永恒存在着的,是相对稳定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的绝对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实践活动,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所教的文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营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情绪的“场”,以此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专心地去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静下心来独立地思考并且感悟,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跟作品去打交道。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体悟、批判和玩味文章,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诚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评价一节语文课,不是看你用什么模式,而是要看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定,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得以体现,他们的主体意识是否显现,他们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是否发挥了他们智慧的潜力,展示了他们生命的活力。”

然而常态课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学生对一个问题没弄懂弄透时就滑向下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心中对文本内容的疑团会越积越多,结果只能“望文生畏”,更别提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了。

三、以教师为主导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虽然极力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鉴于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需要“被引导”。因此,在主体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然而,在阅读教学策略上,一些教师误解了“阅读对话教学”,淡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放逐语文教师的职责,一切由学生说了算。此类放纵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当涉及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时,教师没有创设情境就让学生随意表达:“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怎么想就怎么说”。课堂上学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思维很是随意,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显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只是放任自流。更有一些教师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言论”不加分析地表扬,导致经典文本被解读的面目全非,经典作品中的精华被肆意消解。

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是需要加以引导的,尤其是初中生,但是他们的自我发展仍处于发展和提高中,尚不成熟、不完全,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加以调整、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式的阅读教学,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教师若不能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从表层引向深层,那么学生对文本的体味和感悟将没有多大意义。

四、以对话为核心

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对话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包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生生对话。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言语交流,它使静态的师教生学转化为动态的师生共享。真正的对话需要一个师生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教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彼此吐纳心声,实现情感的交流与境界的提升。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应采用“填鸭式”、一问一答式等方法简单对话,而是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容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和意见的存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审美体验。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前提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首先,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长久沉浸在文本当中,去与文本打交道,这样,针对某个问题,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言可发;其次,教师要确定好对话的思维方式。对于课堂中任何一个有价值的质疑,教师都应重视,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寻求合理的思维方式来释疑;再次,教师要设计多样的对话方式。对话形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应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实现优差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享受到合作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就感。

(陈来成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744699)

猜你喜欢

主体文本阅读教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