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法在创新写作中的应用
2015-08-07山东省嘉祥县第一学272400
黎 禹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学 272400)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和特征进行具体描绘,使之再现,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深刻印象,它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描写成功与否,和作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笔者将从形象思维的高度入手分析描写手法在创新写作中的应用。
一、形象思维的含义和怎样进行形象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把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地保持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并且依靠这些具体形象的联系、概括和综合,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和把握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
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形象直感——意象形成——形象表现。形象直感是指观察事物时,能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但这时感知的具体形象基本上是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还没有深入到客观事物的本质。要深入客观事物的本质,还必须对感知到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形成作者的“意象”。意象不仅包含着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包括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也就是作者的意念。“意象”形成以后才有可能生动、形象、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不仅生动具体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深刻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有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利用形象思维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感染读者、感动读者。
二、运用各种手法进行描写
以肖像描写为例,肖像描写就是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外部形态的特征,把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及他的神情、体态、风度等特点描写出来。具体实施起来常用以下手法:
(一)在完成人物肖像描写后再反复点染
这种手法往往在人物肖像给了自己特殊的感受,让自己终生难忘时采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的身材、服饰,以及穿铁道、爬月台时的体态描写,使父亲的背影浮雕似的突现在读者面前。这背影是作者记忆最深、最令作者感动的父亲形象,所以后面两次点染了父亲的背影。一次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另一次写道:“我读到此处(指父亲来信说的‘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些点染充分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深挚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随着时间的转移、情节的发展,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肖像
鲁迅的《药》开始写康大叔的形象时,说“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是华老栓在丁字街口买人血馒头时看到的康大叔的凶恶形象。当时贪婪的康大叔急于要从华老栓身上找到钱财,他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来康大叔到华老栓店里向茶客们谈“药”时,文章写道:“驼背五少年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段肖像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康大叔凶恶、蛮横、肆无忌惮的刽子手形象。当时华老栓“店里坐着许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肖像描写就更鲜明地突出了康大叔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的刽子手性格。采用这种描写手法,得服从于情节发展的需要,这样做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人物的肖像有助于深入理解情节;另一方面,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
(三)在不同场合反复描写人物肖像的同一特点
老舍的《断魂枪》写孙老者和王三胜在土地庙的场子上见面写孙老者“小干巴个儿,披着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眼珠可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写孙老者和王三胜在场子上交手时,说“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儿吸进去……眼亮得发着黑光”;写孙老者在沙子龙家里时,说他“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着沙子龙”。文章之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描写孙老者的眼睛,因为这眼睛不但显示了他有很深的功夫,也显示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在不同场合描写人物肖像的不同特点
鲁迅的《祝福》三次描写了祥林嫂肖像的不同特点。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帮工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这一肖像描写表明,祥林嫂朴实、健壮,安分耐劳,正因为这样,尽管她头上扎着白头绳,戴着孝,四婶仍然把她留了下来。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帮工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这一肖像描写可以看出,事隔三年,祥林嫂衣着仍和过去一样,但两颊不像过去那么红,“已经消失了血色”,而且眼光也没有光前那样精神了。这一肖像描写反映了祥林嫂生活上的困窘,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新的折磨。
祥林嫂去世前夕的肖像,和上面两次写到的肖像大不相同:“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神情呆滞,徒具形骸的肖像表明,由于长期忍饥挨饿,精神上受到了残酷的折磨,祥林嫂已完全丧失生存的愿望和勇气,她即将在极度的生活困苦和精神痛苦中“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这三个肖像描写的不同特点,反映了祥林嫂一生屡遭不幸的苦难遭遇,看到祥林嫂肖像的变化,便人们对一生受尽折磨、无限凄苦的祥林嫂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培养他们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教师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指导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