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2015-08-05蔺荣龄

艺术评鉴 2015年14期
关键词:当代

蔺荣龄

摘要:古筝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艺术,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丰厚的艺术魅力。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理应对这门艺术进行全面审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使其在当代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创作、演奏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其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当代 古筝艺术 传承和发展 思考和建议

一、古筝创作方面

古筝作品无疑是古筝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古往今来,先后有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佳作。而作为当代的筝乐创作来说,则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时代性。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与之相适应。筝乐自然也不例外。古代时期,筝乐为人文士大夫所钟爱,筝乐成为了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和感受。如《寒鸦戏水》《粉红莲》等托物言志类作品,正是最鲜明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全国上下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庆丰年》《丰收锣鼓》等,都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筝乐也明显表现出了多元化的风格。如《黔中赋》《伊犁河畔》《山魅》等,都是该时期的佳作。也就是说,筝乐创作唯有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并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价值。所以当代创作者应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多的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佳作,使筝乐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其次是民族化风格。筝乐本身就是一门民族器乐艺术,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唯有通过对其民族性的坚守和表现,才能使其真正的走向世界。所以要求创作者要将创作植根于东方文化传统中,多采用一些传授技法,来表现本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最后是融合化。强调创作的民族化,并不是一种固步自封的保守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音乐本来就是无国界的,当代文化发展也明显表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古筝艺术不可能置身事外。与其一味的回避,倒不如直面而上,进行积极而深入地融合。比如可以将一些西方音乐素材、技法等应用于创作中,使之既符合古筝创作的一般艺术规律,又能为西方观众所接受,从而为筝乐走出国门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古筝演奏方面

在古筝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历史、地域、人文等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十分多元化的演奏技法体系,其本身也是古筝艺术繁荣的标志。而要想更好地推动当代古筝的发展,则有必要对传统的演奏技法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处理,最终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共存。所谓共性,是指要在现有的技法体系上,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从当下的实际来看,古筝作品越来越丰富,演奏人数也是越来越多,急需一个统一、规范、完整的技法体系与之相适应,以体现出一定的科学化特征。该技法体系既要满足古筝的表现需要,又要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还要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这既是当代古筝艺术发展的必须,也是其普及、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以钢琴为例,作为一种在东西方普及程度的最高的乐器,虽然不同民族、地域或流派都有着不同的演奏风格,但是钢琴基本功的练习却是较为统一的,都要从拜厄、哈农、车尔尼599、299等一点一滴的练起,这就从本质上保证了整个技术体系的规范性和通用性,所以古筝演奏也要走这一路线,为其国内外的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所谓个性,是指对各个地域、各个流派的演奏风格的保留。在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流派都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技法,如山东筝的大指小关节密摇、河南筝大指游摇、浙江筝快四点、潮州筝的双按 、客家筝的八度轮等,正是在这些技法的作用下,才迎来了古筝演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前文中所强调的共性,并不是对个性的漠视,而是为了让个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只有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三、古筝教学方面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古筝人才的培养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表现为数量多、质量高等多个方面。为使这一良好的势头得到巩固和延续,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审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具体来说,首先是明确教学目标。这里的“明确”是相对于当下的高校类型而言。多种类型的高校,如音乐、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等,都纷纷开设了古筝专业。为了获得更好地培养效果,推动古筝的多元化人才建设,需要学校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如音乐、艺术类院校,往往都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也是古筝名师汇集之地,所以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专业的、高质量的古筝创作和表演人才。师范类院校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基础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而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宽泛,应该着重培养其综合能力。只有从学校的特点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培养,才能使整个人才体系建设得到充实和完善。其次是变革教学方法。口传心授是传统古筝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虽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当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仅有这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所以应该及时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如对话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都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本质的提升。最后是教学实践方面。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多数古筝专业的学生都在实践能力上存有欠缺。即在平时的课下练习中发挥的很好,但是一到了公开演奏,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这显然是实践经历缺乏的表现。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要认识到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多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古筝艺术能够历经千年的传承而不衰,并在当代仍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其艺术价值和魅力的彰显。所以每一个古筝艺术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门艺术继续传承下去,以体现出当代人对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从创作、演奏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盛霞.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5,(01).

[2]王运.议古筝音乐的发展及走向[J].音乐创作,2009,(05).

[3]兰庆炜.古筝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大众文艺,2010,(04).

猜你喜欢

当代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一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5年度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