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展示评价机制构建

2015-08-04张玉曹丽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展示教育评价

张玉+曹丽华

摘要:课堂展示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课堂展示评价中,量化指标的缺失制约了课堂展示教学效果的发挥。鉴于此,应构建涵盖“课前、课堂、课后”的一体化完整评价体系,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结合起来,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展示;教育评价;形成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44-03

在现代大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学生不能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信息,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如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呢?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课堂展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已得到共识,并得到了多种学习理论如任务型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的支持[1]77。

课堂展示是指课堂上学生个人或小组向全班同学报告某一专题问题研究和分析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受课时和选课人数的限制,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手段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花费大量的精力确定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并对研究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所以它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它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以及表达沟通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课堂展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边玉芳(2004)给出了课堂展示性评价的几种主要模式[2];杨贝(2006)探讨了学生课堂展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张丽冰(2008)探讨了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课堂展示教学模式[4];王爱勇(2011)探讨了教师在课堂展示中应如何给予指导[1]78;李秀清等(2013)研究了教师应如何采取行动提高课堂展示效果[5]。但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较少文献涉及到如何对高校学生的课堂展示活动进行量化评价,而在实际的课堂展示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形式单一,这些都制约了课堂展示教学效果的发挥。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为公平合理地对学生课堂展示进行量化评价,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本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结合起来,尝试构建涵盖“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的完整评价指标体系,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希望借此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提升教学效果。

一、课堂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经验以及他人实践,课堂展示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展示者应付差事,没有在课下花费时间做足功课,死搬硬套得来一些结果,不能真正理解,导致在课堂展示中无法准确清晰地进行讲解。

(2)课堂展示中只有展示者懂得所讲内容,台上同学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同学一脸茫然或毫无兴趣,沦为事不关己的看客。

以上这两个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课堂展示的效果。这就要求进行课堂展示的同学需要理清讲解思路,介绍清楚相关背景,清晰阐述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以降低这些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只给学生一个差评。

(3)课堂展示之后许多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课堂展示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有待加强。

这个问题是教学反思的问题,课堂展示只是一个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同时,课堂中的展示结束并不是意味着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结束。作为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对课堂展示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并积极改进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

(4)评价形式单一。许多时候的评价标准并不公开,仅有任课教师一人给予评价,由于无所适从,学生通过努力获得良好评价结果的动力将被削弱。

二、课堂展示评价模式的建立

从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如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展示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评价即是一种激励模式,我们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在课堂展示之前进行激励、课堂展示之中进行交流、课堂展示之后进行反馈,同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位发挥课堂展示教学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在边玉芳(2004)所给出的课堂展示评价模式和张丽冰(2008)所给出的课堂展示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建立如下的课堂展示评价模式,如图1所示,最终的评价结果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组内和组间评价,同时不仅有课堂评价还有课外评价。

(1)课前激励——将课堂展示纳入成绩考核机制中

课程成绩考核机制中要有形成性考核,避免只用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考核结果。有许多同学并不适应自己动手动脑,存在着应付差事的心态,所以在形成性考核机制中,课堂展示在总评成绩中应占有合适比例,激励学生在这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

(2)课堂交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中进行展示的时候,要有教师与学生、不同组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其他组同学可以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提出相关疑问由展示小组进行解答,避免出现台上的同学讲得津津有味而台下同学茫然无知的情况,尽力将一个团队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全班同学的知识经验。

(3)课后反馈——建立阅读、写作和课堂展示的一体化评价机制

任课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堂展示的同时,需要有完整的分析报告。在课堂展示之后,要求展示小组根据教师和其他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信息就能得到及时地反馈。同时,报告的写作也将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分析写作能力。

三、课堂展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最终给予学生量化的评价结果。为了合理公平有效地量化各展示小组的评价得分,同时给予每位同学评价得分,我们构建了如下的评价指标体系。小组综合评价得分由如下内容计算得出,见表1:

(1)课堂中的教师评价

在我们所构建的课堂展示评价模式中,教师在课堂展示中以及课堂展示后都有相应的评价工作。课堂展示后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最终所提交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可参照研究报告中的一般评价标准。这里我们只探讨课堂展示中的教师评价问题。为了使评价工作不至于过分繁琐,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我们遵循完整性和简便性原则,构建了如下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包括选题、分析方法、研究结论、课堂阐述等四个方面,分别给予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分别对应25分、20分、15分、10分。实际中所采用的课堂评价表见表3,其中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作为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定性评价并没有限制评价者的思路,有利于多角度开放式地进行评价。我们不能因为最终需要采用定量评价结果,而完全忽视定性评价方式,这些评价信息需要最终反馈给每一小组。

学生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保持一致,每位同学应有对其他组的评价结果(为公平公正,避免本组同学对所在组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使得非展示组同学也能在课堂中有较强的关注度。同时对别组的评价能够关注到别组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对自己组的情况进行反思。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可以提早发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堂展示前有目的地进行准备。

(3)学生组内评价

为了公平合理地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我们同样需要将每位同学在课题组内的表现纳入考核机制中,这就涉及到了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相对公正的评价应该是由组内的全部组员参与评价,但是这种全员参与将会增大工作量,故我们采用了这种折衷办法)。在提交最终的分析报告之后,让小组长根据各位组员对研究课题的参与积极程度、做事情的认真负责程度等进行级别评定,共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写明所参与的具体事项。各项等级评定所占的比例并无明确要求,但务必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定。获得优的同学将会得到小组综合评价得分,而获得良中差的同学仅能获得小组综合评价得分乘以系数0.8、0.6、0.4。根据实际操作结果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拿到中或者差的级别,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我们进行学生组内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搭便车情况的出现,激励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

四、实施后的效果反馈

本人在“教育统计”“统计学原理”等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所构建的课堂展示评价机制。从实施情况角度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到该项教学活动中,其余同学都表现良好。从最终的评价结果上来看,进行课堂展示时,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平均得分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学生也同样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设置的评价机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撰写报告方面,虽然一开始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但是经过课堂的实际展示以及信息反馈后的修改之后,基本上每组都提交了合格的分析报告。总体来讲,课堂展示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锻炼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进行一次完整的课堂展示需要学生、教师花费大量的课前课后精力,但是相比较课堂展示的教学效果,这些花费都是值得的。当然在一个学期中,类似的课堂展示次数不宜过多,一般1到2次即可,课堂展示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应该是提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在所讲授的阶段性内容结束时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所学知识。

课堂展示机制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贯穿其中的评价机制要能够充分发挥激励监督作用,本文构建的课堂展示评价机制还存在许多改进之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评价促反思,以评价促成长,相信课堂展示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勇.学生课堂展示与教师有效指导[J].教育探索,2011,(6).

[2]边玉芳.课堂展示性评价:学生学习评定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5):29—31.

[3]杨贝.学生课堂展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6,(3):47—49.

[4]张丽冰.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英语课堂展示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08,(8):47—49.

[5]李秀清,张惠,刘丹.提高小组活动课堂展示效果的教师行动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2):62—67.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课堂展示教育评价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