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供求矛盾分析

2015-08-04张卓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需求市场化

张卓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一大焦点。经过解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发现,这方面的矛盾冲突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大学生供求矛盾:从国家层面来讲,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学生层面来讲,转变就业观念;从学校层面来讲,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供给;需求;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09-02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既有机遇,又充满着各种挑战。在这个时代,面临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怎样接受时代的挑战,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要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中,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和思路,这是导致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就要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仔细的规划,明确就业方向和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毕业生供求矛盾解析

1.1从宏观上看是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供大于求

供应多于需求造成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就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转型而产生的矛盾。形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相应的急需就业的人数增加很多。二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整体上看正在转型,已经到了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国要调整经济构成,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配备人员时的重要模式是把效率增长作为标准,进行岗位的确定,并且不断完善人员构成达到最佳,以提高效率;同时建立合同体制规范加强对劳动力的监管,这些都使就业面临困难。还有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剩余人员的下放,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不断增加的城镇乡村劳动力人数,乡村城镇化加速,这种种原因,导致劳动力过剩,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1.2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的矛盾

到目前为止,很多大学生仍然期望进入大中城市以及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上班,并且对工资的要求偏高,甚至于追求工作生活的舒服清闲。这样的就业观使他们不愿意选择偏远山区就业,不能吃苦,不愿意从基础的工作做起。这样的择业标准让很多就业机遇白白浪费,与他们失之交臂,从而导致了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其结果是近一半的用人单位不能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而一半的待业者没有应聘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1.3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的矛盾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整顿产业构成以及高校安排科目不能适应时代需要,这种供需矛盾导致的”[1]。按照我国相关单位的数据表明,因为就业背景发生改变,很多高校一味设置所谓的热门课程,导致专业趋于相同化,且愈演愈烈。当前,长线过长、短线过短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但是高校的扩招人数有增无减,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用人部门招聘大学生时,都希望选择学有所长的毕业生,那些学非所用的毕业生就会大量积压,这如同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道理,最后导致毕业生过剩。

2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的快速发展毋庸置疑地会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飞速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是,就业的弹性出现负的现象,这表明经济在就业方面出现 “挤出”现象。这是进行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产业不断升级导致的结果。有关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十一五”阶段我国的规划是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劳动力人数接近一千八百万,然而这一阶段年均新增加的劳动力人数总量是两千万,这样就产生大量的剩余,供需出现矛盾,估计我国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劳动力过剩严重的情况。

2.2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实现大学生资源优化需要具备社会大环境,这主要由文化价值理念和传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非规范化准则组成。实际情况显示,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并不明朗,不同主体在意识观念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甚至可以说有些观念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从社会的意识观念来看,因为我国传统的“官本位”[2]思想严重,很多人才不是选择到企业工作,而是更加倾向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际上,目前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企业对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需求十分急切,但是管理阶层需要的人数变化不大,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和就业现状产生矛盾。

2.3用人单位的取向

用人单位对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是否满意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普遍认为,能不能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的关键原因有毕业生能不能安于本职工作、最长服务时间、知识水平及构成,当然还包括工作态度以及实际能力等内在因素。当前,特别多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应届生,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应届生实践能力不够强,工作以后还要投入很多时间培训,这样会使单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增多。

2.4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

总的来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全国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迅速的职场需要不符。在中国大学实行四个学年度毕业这就决定着我国各个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产出,应届毕业生就业与我国产业模式的变化和全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产业模式的变化就会引起公司职业、各种职位、就业岗位发生改变。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得出:我国中小型企业单位对各种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需求改变的速度是我国各大高校专业设置变化的2至4倍,这就在我国人才的供应与需求之间产生了时间差。现实生活中可能刚刚进入大学时这个专业是抢手的,但当毕业时却无人问津,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供给和需求脱节。

3解决大学生供求矛盾的对策

3.1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今社会所能供给的岗位不够充分。国家要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加大资金累积等手段来为应届毕业生准备更充足的就业岗位。同时国家应当采取加大改变及优化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各类服务行业以及稳步提升总体就业弹性系数的方法来改善就业环境。

3.2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现今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观念老旧,认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地位低。目前,应届毕业生应当把社会尖子的心态转变为普通的劳动者的心态去选择就业、竞争就业,要时刻有“先找工作,然后再选择工作,做到先有生存,后再发展”[3]的准备。我国应当强化相关的职能部门协调工作和正确指导,将应届大学生愿意走向基层以及支援西部开发建设的各项政府举措落实到实处。另外全社会尤其是毕业生家长要转变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大学生们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就业的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3.3加强实践训练

现今的全国的大部分高校教育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技能教育、以及动手动脑的实际能力的培养非常匮乏。这恰恰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背道而驰,各个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比较注重学生们是否有实践技能。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应当注重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接触社会,总结出自己的缺点和目前社会岗位的需求,从而有目的地提升自己,为自己尽早地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大高校应当尽自己所能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有利条件,确保每个大学生都有在单位或各种企业实习半年及以上的时间。各大高校还应该和政府、各种企业进行联合,通过“订单式”的培养合作,就能够大大地缩短应届毕业生步入新工作的适应期,以此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3.4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前社会需要的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已经转变为知识、技能以及人品综合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招聘的企事业单位着重考察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他们所拥有的“专长”[4],这样既有专业素质又有“专长”的大学生才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重点。综上所述,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原因。有各大高等院校大量招生和就业机会增长过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的问题。总之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地认清自己,要着重于从“我适合于什么工作”,而不仅仅是想“我喜欢什么工作”,制定可行的求职意向多渠道就业,要有良好的就业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杨寰仪.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姚继莲.走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误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

[3]袁艳春.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培养[J].沈阳学院学报,2010,(4).

[4]朱林,郑军.浅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J].山西师大学报,2012,(3).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需求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