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的调查与分析

2015-08-03张亚当胡艳飞杨丽雅徐晓东

护理与康复 2015年5期
关键词:低血压胰岛素血压

张亚当,胡艳飞,杨丽雅,徐晓东

(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金华 321000)

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意义已被大家公认,餐后血压作为餐后状态也备受关注。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指在餐后2h以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Hg[1];或餐后2h内每15min测量血压,餐前SBP≥100mmHg,餐后SBP<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轻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心绞痛、晕厥、意识障碍)[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出现血压下降伴有头昏、乏力等不适症状,增加了护理风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笔者观察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餐前餐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分析餐后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排除1周内使用过抗抑郁药物、镇静止痛药物、麻醉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有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和血糖增高、活动受限患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肾脏疾病以及外周大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患者96例。

1.2 方法

1.2.1 血压监测方法 对96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和心率,当日晨7∶00于右上臂佩戴无创伤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测量血压,8∶00~22∶00每30min 1次,22∶00~8∶00每小时1次。监测期间允许患者进行一般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并做当日日常生活记录。以就餐前血压仪自动测量完毕时间起开始就餐,观察并记录当日进食三餐前、餐后30 min、餐后60 min、餐后90min、餐后120 min 血压及脉压的变化情况。检测当日进餐以本院营养科统一配制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30%,清汤100~150ml。本次调查根据进餐后2h 内出现SBP 下降≥20 mmHg判断为PPH[1]。

1.2.2 资料搜集 搜集96例患者的病史,包括吸烟量(规律吸烟≥10支/d者为大量吸烟),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动态血压报告,神经肌电图报告,血清胰岛素及C 肽检验报告,动脉硬化自动检测分析报告或B超检查动脉斑块形成等。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PH发生情况96例患者中发生PPH 39例,发生率为40.63%。其中发生在早餐后30例次(31.25%)、中餐后19 例次(19.79%)、晚餐后15例次(15.63%);伴有头昏症状21例,伴恶心症状10 例,伴乏力、思睡31 例,伴心慌不适11例。

2.2 患者一般资料 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PPH 组 和 无PPH 组。PPH 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2±5.2)岁;病程4~26年。无PPH 组57例,其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3±4.4)岁;病程3~1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96)

3 讨 论

3.1 糖尿病患者发生PPH 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6 例患者中发生PPH 39 例,发生率为40.63%;一日三餐中,早餐后发生率高于中餐后和晚餐后;患者大多伴有头昏、乏力等不适。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年龄大、病程长、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PPH 发生率更高(P<0.05),大量吸烟、合并高血压、并发动脉硬化与是否发生PPH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显示[4],老年PPH 患者较无PPH 者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阻力增大,左右颈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大,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对餐后血压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不足之处未对动脉硬化这一因素进行详细分类,如动脉内膜厚度、动脉有无斑块,硬化动脉部位等因素对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今后笔者将就不同因素的动脉硬化与糖尿病患者餐后低血压是否相关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3.2 护理对策

3.2.1 密切观察病情 餐后血压下降可使心、脑、肾等器官血流灌注下降,导致或加重靶器官功能损害。餐后30~60min加强巡视病房,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及时发现患者不适症状,给予相关指导及护理。PPH 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及病程为不可干预因素,对年龄大、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加强餐后血压观察。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自主神经病变,餐后血压下降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5]。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患者,不能及时应对进餐后神经体液因素变化而不能维持稳定的血压和心率。对于PPH 糖尿病患者,观察血压控制情况,观察是否伴随植物神经、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时发现PPH 发生的风险,并及时予以治疗。有研究表明[6]餐前高血压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比较,餐前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说明餐前高血压较易发生PPH。虽然本文结果中合并高血压对发生PPH 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血压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仍需加强服用降血压药物等宣教,积极控制血压。

3.2.2 饮食干预 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进食习惯不良,进食速度快,胃容量迅速扩大,造成外周血容量减少,增加发生PPH 的风险。胃排空功能紊乱是影响餐后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糖尿病合并PPH 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来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改善餐后血压下降。告诉患者饮食的热量负荷是影响胃肠排空及内脏血流的决定因素,大量进餐比少量进餐后血压下降明显,饮食要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食量,少量多餐。

3.2.3 加强戒烟的健康教育 吸烟是可防可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烟草烟雾所含的成分有4 000余种,对机体均有毒害作用,能使血管收缩,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脉率、心肌耗氧量、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增高[7]。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控制吸烟数量,合理安排饮食,分散其注意力,以达到逐步减少吸烟直至戒烟的目的。

3.2.4 做好用药护理 α硫辛酸可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血管,遵医嘱应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应用中注意避光。甲钴胺可促进神经轴索的再生及髓鞘的形成,遵医嘱静脉注射应用,现抽现用,使用时注意避光。α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延缓胃排空时间,缓解PPH 发生,在进餐的同时口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不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升高胰岛素血症及加重胰岛素抵抗[8]。本次研究中PPH 患者遵医嘱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后,并结合饮食、活动指导,餐后头昏、心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3.2.5 安全活动 运动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糖尿病患者进食后1h左右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因此运动宜选择在餐后1h进行[9]。值得重视的是餐后血液积于内脏,使循环血量降低,此时突然站立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10]。因此,建议患者以餐后1~1.5h为运动时间点,避免患者晕厥、跌倒等意外发生。本次调查研究中有2例患者餐后将餐盘送往洗碗间途中发生头昏、黑朦,立即卧床后症状缓解,经强调安全活动方法后,2例患者未再次发生进餐后头昏、黑朦症状。

[1]朱丹,姜一农.餐后低血压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4):73-7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S1-S36.

[4]刘学员,喻智,卢水焕,等.颈动脉硬化对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7-10.

[5]张洁,郭立新.餐后低血压与糖尿病[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4):269-271.

[6]刘学员,卢水焕,黄心元,等.进食和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47-150.

[7]凌晓霞,于文江.吸烟对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电风暴患者近期预后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98-99.

[8]周伟宏,吴永华.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9):1086-1087.

[9]吴丽琴,胡朝晖,陈育群,等.糖尿病运动治疗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3):224-226.

[10]金玉萍.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71-874.

猜你喜欢

低血压胰岛素血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