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同义对释研究

2015-07-31刘伟张志毅

辞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义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

刘伟++张志毅

摘要文章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普通语文词典和学习型词典使用同义对释的现状,提出在词汇系统的三个梯度中同义对释的使用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普通词语和外围词语中应用同义对释的情况。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客观地评价了普通词语的同义对释,并重点剖析了其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的“个性”问题。文末分析了普通语文词典的同义对释与学习型同义词词典同义辨析的不同之处,同时在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比较的基础上,探究了第6版同义对释模式的优化策略。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词典释义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对释语义语法语用

一、引言

同义对释,作为词典释义的一种模式,颇为国内外词典学家所关注。之所以如此关注,原因有两个:一是常用,二是大家评价不一。欧美国家的普通语文词典还在继续使用这一释义模式,学习型词典则很少使用或基本上不用。例如《钱伯斯20世纪词典》大多用同义对释,旧版《小罗贝尔词典》占15%,《现代法语词典》占3.7%,《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占3.1%,《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则完全取消了。(Martin 1977)而对于同义对释,目前我国的普通语文词典用得较多,《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广义的同义对释约占39%,狭义的同义对释约占13%[1]。学习型词典,例如《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汉语教与学词典》用得虽然少了一些,但也比欧美要多。本文试图在当前国内外语文词典同义对释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汉》第6版1—440页这一封闭域做一调查研究,并深入探讨同义对释问题,从而为我国词典释义方式的优化提出参考建议。

二、同义对释的应用

按原型论的观点,现代语言词汇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梯度:(1)中心词语,包含核心词和基本词汇;(2)次中心词语,指普通(或一般)词语;(3)外围或边缘词语,包括口语的边缘(俗语、土语)、书面语的边缘(不常用的雅语)、术语(行话)、古词、旧词、新词、外来词、方言词等。语文词典对中心词语,不用或少用同义对释;对普通词语,常用同义对释,约占《现汉》同义对释比例的65.6%;对外围词语,一般分情况使用同义对释,约占《现汉》同义对释的33.5%。这是从词汇系统角度观察同义对释的使用情况。

(一)对普通词语的同义对释

胡明扬等(1982:132—136)和黄建华(2001:109—114)对释义方式的具体划分虽然不同,但都提到过同义词对释、同义交叉对释和限制性对释三种释义方式。后一种,现在多不列入同义对释。《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已将限制性同义对释的限制语(即释语的夹注部分)直接作为释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以括号标出。现在同义对释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用单个同义词对释

丰饶形富饶。

分辨动辨别。

风帆名船帆。

这种类型的同义对释,基本上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假设以Y代表被释词的基义,A代表释义词,那就是:Y≈A。A与被释词的基义大部分相似或相同,这是它们同义对释的基础。如被释词“丰饶”“分辨”“风帆”均采用单个同义词对释的方法。

2.用两三个同义词对释

待承动招待;看待。

搞动①做;干;从事。

服⑥动承认;服从;信服。

为了全面反映被释词在某一义位上的基义,词典往往会选择两个或三个同义词对被释词进行释义,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Y≈A≈B(≈C),其中A、B、C分别代表释词,A、B或C在某一义位上的基义大致相等,只是陪义不同。例如:词条“待承”“搞①”。另一种是Y≈A+B+C,A与B、C加起来构成被释词在某一义位上的基义。单独A、B或C都不能全面反映某个义位。例如:词条“服⑥”。

3.分释语素的同义对释

匆促形匆忙;仓促。

调遣动调派;差遣。

胆虚形胆怯;心虚。

这种类型的同义对释,可以用公式 Y≈A+B来表示,A、B分别代表被释词的语素义,A与B之和为被释词的基义。以上对“匆促”“调遣”“胆虚”三个被释词的释义,分别用两个释词揭示其语素义,语素义之和构成被释词的词义。

由于《现汉》对中心词语基本上不用或少用同义对释,因此我们认为基本可以将此忽略不计。据统计《现汉》第6版1—440页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约为1900项,约占同义对释总数的65.6%。说明在国内语文词典中,对普通词语多用同义对释。

(二)对外围词语的同义对释

对外围词汇系统的同义对释,在《现汉》第6版1—440页中共计972项,约占同义对释总数的33.5%。举例如下:

拔擢〈书〉 动提拔。

草底儿〈口〉名草稿。

耳膜名鼓膜[2]。

榜文名古代指文告。

大内名旧时指皇宫。

壁厢名边;旁(多用于早期白话)。

房贴名房补[3]。

窗棂〈方〉名窗格子。也叫窗棂子。

安琪儿名天使。[英angel]

贝多 名贝叶棕。也作

多。[梵pattra]

布拉吉名连衣裙。[俄платье]

《现汉》第6版1—440页给同义对释的义位标注“书”“口”的分别是295处和122处,另外术语共有117处。标注“古代”的有6处,“旧时”和“旧称”的共有31处,早期白话的有9处,新词语有26处。标注〈方〉的,共353处。外来词共有13处。上述八类数据列表如下:

合计:972122295117 462635313

我们对上述采用同义对释的八类词语应该分情况来讨论:第一类是口语、书面语、方言词以及进入通用层的术语这四种词,其中方言词最多,书面语次之,口语、术语基本持平。第二类是外来词和新词语。第三类是有古、旧、早期白话标志的词语。总体来看,这反映了普通语文词典同义对释的一般规律:对于第一类多用同义对释,因为作为内向型的语文词典,对读者来说,这类词语进行语言解码较为容易。即使是术语这一应用于各个专门领域的专门词语,其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普通话,其语域陪义随着术语的普通化趋势而逐渐由强变弱,因此并不难理解。对于第二类一般少用同义对释,这主要基于语言经济性原则。在语言系统中如果能用同义对释方式解释这类词,也就是说既然可以用语言系统中的原有词语和结构表达某种新概念,那么语言群体就没有必要创造新词语和引进外来词(为了求新求异造词例外)。对于第三类应该少用同义对释,因为古、旧词和早期使用的词汇对现代读者来说,由于时间间隔较远,不易理解,理应释义详细,少用同义对释。

上述八类外围词语,尤其是方言词、书面语词、口语词以及进入通用层的术语,采用同义对释,在原则上是可用的、允许的。而对于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的优劣、宽严等,其说不一,值得讨论。

三、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的优点和缺点

普通词语同义对释三种释义方式的灵活运用:一方面提高了释义的简明性;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扫清了阅读障碍。普通语文词典同义对释与同义词词典的词义辨析并不相同,同义对释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词典的“认读”功能而非“运用”功能,“因而它在本质上是寻求两个词语之间的共同性”(苏新春 1992:350)。它往往将被释词与释词之间词义的细微差别忽略而显示其基义的共同性。通过这一认知的原点,去沟通释词和被释词,这符合普通语文词典编纂的基本原则之一——简明性。Landau(2001/2005:184)认为“释义的艺术不仅取决于分析和理解词义的能力,也取决于简洁表达词义的能力”。所以在实际的词典编纂中受市场影响,词典编纂者往往采用同义对释。

普通词语同义对释,在不同类型词典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普通语文词典的同义对释比例较高,学习型词典比例较低。在同类型的词典中分布又有不同:同为普通语文词典,《现汉》同义对释的比例比《牛津简明英语词典》高。

普通词语同义对释固然有其简明性,但大范围使用也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对于词典工作者来说,给出同义词间的个性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语言学研究告诉我们,语言中真正的等义词是很少的。简单的同义对释不利于学习者充分理解词义间的细微差别。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的同义对释。以下我们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来分析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的不足——忽略了词义或义项的个性。

(一)语义层面的个性

在同义对释中,被释词与释词在基义、陪义、义域层面都有个性,而简单的同义对释往往“只求同”,因此忽视了被释词与释词在语义上的个性特征。现分述如下:

1.基义层面的个性

(1)义位重点的个性

残忍形狠毒:手段凶狠~。

“残忍”侧重于心肠、手段狠毒;“狠毒”强调凶狠。因此,两者在同一基义上的个性并不相同。

(2)义素丰度的个性

风光名风景;景象。

“风景”的区别特征是:[+可供人观赏的美好景象] ;“景象”的区别特征是:[±好的现象、状况]。而“风光”的区别特征是:[+美好的风景]。因此,从区别特征的角度来看,被释词比释词的义素丰度小,个性更明显。

(3)义位轻重的个性

称誉动称赞。

“称誉”其程度比“称赞”重,而且“称誉”多用于书面语。为突出“称誉”的个性特征,最好释为:〈书〉称赞(较“称赞”程度重)。

(4)行动内容(施动者、受动者、方式、方法等)的个性

扶养动养活:把孩子~成人。

“养活”具有三个行动基义:①对人,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②对动物,饲养;③有的地区,指生育。而“扶养”仅指“养活”①。也就是说“扶养”的个性体现在施动对象、受动对象必须是人,而且方式是“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

2.陪义层面的个性

陪义是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同义对释中被释词与释词的很多个性都表现在陪义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体陪义的个性

绰号名外号:她的~叫小猫。

肥胖形胖:过度~对健康不利。

语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主要依据占优势的典型因素。“绰号”和“肥胖”的个性是多用于书面语,因此释义时应显示二者的差异,可以补充〈书〉的语体标志。

(2)形象陪义的个性

鼻涕虫名蛞蝓。

“鼻涕虫”与“蛞蝓”相比具有形象色彩的个性,更具体可感。

(3)风格陪义的个性

后嗣动指子孙。

这里的风格是表现格调风格,主要基于语域、语源、语体、语用以及心理等因素。主要有典雅和粗俗等附属义。“后嗣”属于典雅风格,最好标注〈书〉,以显示其风格陪义的个性。

此外,陪义层面的个性还表现在方言陪义、情态陪义、外来陪义、语境陪义等方面。总体来看,陪义层面的个性具有辅助基义的作用,是词义重要的组成部分,释义时必须兼顾。

3.义域层面的个性

义域是义位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它的个性主要体现为搭配伙伴词的多少和使用范围的大小。

(1)搭配伙伴词的多少

“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的描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词的本身,还应该列举词与词之间的结构(语言结构包括词汇性上下文和语法性上下文),这种关系能显示义位的基义的某种特征和价值。”(张志毅,张庆云2006:41)这种观念与索绪尔的“价值”说一脉相承。索绪尔(1916/2003:118,162)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而“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围绕着它的要素所决定的”。例如:

分别1动 离别。

请看两词的搭配个性:

动词人与地点人与人带宾语

分别××

离别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同“离别”搭配的伙伴词要比“分别”多,这种搭配伙伴词的多少也反映了义位的价值。词典至少应补充例句,提示被释词在义域层面的个性,例如:我与母亲分别不觉已有两年了。

(2)使用范围的大小

这里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显性伙伴域、隐性伙伴域和适用域。被释词与释词在义域层面上的个性相差越多,则使用范围越不同。例如:

摒弃 动舍弃。

“摒弃”和“舍弃”的基义共性是“丢开抛弃原有的东西”,宾语都可以是抽象名词。个性是使用范围上的差异:“摒弃”的个性体现在其搭配对象多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例如:偏见、陋习、陈见、传统观念等;而“舍弃”的个性体现在除了多跟表示积极意义的抽象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另外还跟表示具体意义的词语搭配,例如:妻儿、故乡、待遇、奖金等。因此“舍弃”较之“摒弃”,使用范围更广。

(二)语法层面的个性

1.词类范畴的个性

“同义词绝大多数是语法范畴意义——主要是词类相同,而结构意义和功能意义可能不完全相同。”(张志毅,张庆云 2006:27)因此,同义对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词性相同,但少数也有词性不同的。而这些少数词性不同的,就是其词类范畴内的个性。例如:

顿然副忽然;突然。

“顿然”是副词,而“突然”是形容词。上例中,由于词性的不同,两者的语法功能会产生巨大差异:“顿然”只可做状语,而“突然”除了做状语外,还可做定语、补语、谓语。因此,同义对释时应尽量避免词类范畴内的个性差异。

2.结构及功能的个性

结构的个性主要体现在:词的内部结构,词的构词能力以及重叠形式等。功能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句法功能,词间组合,宾语不同,中心语不同等。(张志毅,张庆云2006:44—45) 同义对释的难点之一就在于揭示被释词与释词在结构以及功能层面的个性。例如:

仓促形匆忙。

从结构个性来看,“匆忙”是联合结构,可以重叠成“匆匆忙忙”。而“仓促”是单纯词,不能重叠成“仓仓促促”。从功能个性来看,两者词间组合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常说“时间仓促”,而不常说“时间匆忙”。

(三)语用层面的个性

现代语义学认为,义位的意义作为“他变量”取决于三个自变量:第一自变量,义位内部的成分义;第二自变量,义位的组合方式;第三自变量,义位所处的语境。第二、第三自变量现多归属于语用层面,自变量的个性差异会影响语用意义。

首先,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义位组合方式的个性差异是如何影响词语意义的。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同义词的搭配个性对于词义的影响。义位之间的组合反映的主要是义域,它是语义溢出(semantic overflow)的结果。它指词语搭配或义位组合中A单位的语义流淌到B单位中去(至少是渗透),使B受义。《现汉》第6版对这种语义溢出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用括号予以标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括号中的部分当作被释词的搭配对象。第二种是对语义溢出部分不加括号,即将其作为词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种是采用简单的同义对释,即将语义溢出部分完全忽略。在国外,将最新词汇语义理论反映到词典编纂中的《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引领潮流,已将搭配成分作为释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上述两部语文词典对夹注部分的不同处理反映了编者对语义溢出部分的不同认识。

我们认为,由于A义位的语义溢出程度较高,导致B义位受到明显影响(A义位以某种方式参与了B义位语义特征的构建)的这一类义位组合,在词典释义中应该将语义溢出部分用括号标注,或者去除括号直接将其作为B义位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符合现代语义学对词义的理性认识,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优秀语文词典的编纂潮流。例如:

博得动取得;得到(好感、同情等):~群众的信任|这个电影~了观众的好评。

贬损动贬低:不能~别人,抬高自己。

《现汉》第6版对“博得”词条的处理没有简单地采用同义对释的形式,主要基于“博得”经常同“好感”“同情”等义位组合,导致后者的语义渗透进“博得”这一义位之中,因而编者用括号将语义溢出部分作为“博得”的搭配对象予以显示。与此相反,《现汉》第6版对“贬损”词条的处理却采用了同义对释的形式。两个词条释义模式上的差异,突出地显示了词典编纂中的主观化倾向。我们认为应该将“贬损”词条修改为:贬损 动贬低(对手、名声、人格等):不能~别人,抬高自己。当然,如果按照《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的方式处理,应该将括号去除。

其次,从语境个性的角度来看,由于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不同,语境义所指就会不同。一般而言,两个同义词的替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此,同义对释的第一种模式——用单个同义词对释,即要求释词和被释词在相同的语境中能够进行有条件的互换,否则两词在语用意义上就相差太大,影响读者与词典文本在认知域内的信息共识。

斯波柏和威尔逊(1986)在《关联:交际和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 Cognition)中第一次提出“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这一概念。认知语境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关联理论的观点之一就是:交际是涉及信息意向(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际意向(communication intention)的明示——推理过程。而同义对释的最佳状态就是在语境中能够实现恰当的交际。《现汉》第6版中绝大部分的被释词和释词可以在语境中等值互换。比如:

爱② 动喜欢:~游泳|~劳动|~看电影。

在以下同一语境中可以自由换用。例如:

a.小时候,他最爱(喜欢)和同学一块去河边游泳。

b.爸爸爱(喜欢)爬山。

c.医生爱(喜欢)干净。

被释词和释词在“喜欢”这一义位上是同义对释。在同义交际语境中实现了等值互换。如果被释词和释词不能在同一个句子(语境)中等值互换,那么语用值就不相等,势必会影响说话者与听话者的信息沟通。例如在下列语境中就不能互换。

吃惊动受惊:令人~|大吃一惊。

d.听到这个消息,他很吃惊(×受惊)地看着我。

e.死那么多人真使人吃惊(×受惊)。

f.他吃惊(×受惊)地问:“你中彩票了?!”

在上述几例中,被释词和释词都是单义词,但在同一语境中并不能完全互换,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二者的个性差异:“吃惊”着重指惊奇、震惊,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受惊”着重指惊恐、害怕,不能受“很”修饰。如果我们打扰别人,别人受到惊吓,我们会很抱歉地说一句“让您受惊了”,而不会说“让您吃惊了”。所以在《现汉》第6版部分同义对释词中应该适当给出释词与被释词语用上的个性差异,这样可以帮助留学生排除学习汉语的难点。

从语用的两个角度来看,同义对释的运用面临诸多挑战,既要对语义溢出部分进行恰当的处理,同时又要寻求释词与被释词语境义的适度等值,因此编纂者只有具备较高的词典释义技巧才能体现出普通词语在语用层面的个性特征。

以上我们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着眼,挖掘了被释词与释词的个性特征,深入剖析了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同义对释进行优化处理。

四、《现汉》第6版同义对释的优化策略

由于词典类型、性质、宗旨等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普通语文词典的同义对释与学习型同义词词典的同义辨析是不尽相同的。同义词词典词义辨析的目的是比较异同,尤侧重于“异”,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上都可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这与普通语文词典的同义对释并不相同,作为一种释义方式,它一般不直接将两个或多个词语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横向对比,因而一般仅是“求同”,而非“析异”,但是这样也容易导致忽视被释词个性的问题,而通常弥补这种不足的方法是通过标注词性、改善释义和例证以及附加各种提示语等来体现三个层面的个性特征。综上看来,同义对释与同义词辨析必然有所差异,但是应该如何在释义中体现三个层面的个性呢?

纵观当今世界的优秀语文词典,如《牛津简明英语词典》《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以及《来克西法语词典》等,其编纂理念已经打破了单一的规定主义,向描写主义及实用主义转变。“在具体做法上从解释词语的基本方面转向完整的解释;在相关信息上从提供词语的内部信息扩展到提供语境及交际信息。”(杨金华2012:III)

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作为普通语文词典,《现汉》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的同义对释,更加突出语义、语法、语用的个性特征,从而实现由传统的以“解码”为主要功能到现代的以“编码”为主要功能的转型,实现由“以编者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变,应当说,这是一项比较迫切的任务。

这种大趋势《现汉》第6版在编纂中已有所关注。为了解决同义对释在语义、语法、语用层面上易忽视“个性”的问题,《现汉》第6版在第5版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义层面的优化

语义是词典释义的核心,因此只有先做好语义释义才能把握住词典的生命线,《现汉》第6版主要从义值、义域两方面进行优化。

1.从义值看,语义的优化

(1)补充漏收或新产生的义位

《现汉》第6版及时补充了新增加的和第5版漏收的部分义位,这对了解词位内部的结构层次,优化义值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白话②说大话;夸夸其谈:瞎~|~蛋子(爱说大话的人)。

保险④〈方〉副一定:他这个时候还没进来,~是误了车了。

“白话②”是新收录的义位,补足后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词位的义值,同时对于义位②,为了阐明例子,用夹注说明它的意义。“保险④”是方言中进入普通话的新义位,《现汉》第6版予以收录,并用〈方〉加以标识。这样,不仅如实地反映了语言生活,而且提高了释义的准确性。

(2)义位顺序的调整

保不住①动不能保持。②副难免;可能。(《现汉》第6版)

保不住①副难免;可能。②动不能保持。(《现汉》第5版)

《现汉》第6版对于第5版“保不住”词条义项排列顺序的处理,反映了实词意义的抽象化过程,也就是义值由实到虚的过程,遵循了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语义优化的一种体现。

2.从义域看,语义的优化

从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来看,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义位的义域表现各有差异,前二者多数体现在组合框架中。“无论是显性组合,还是隐性组合,都表明谓词常跟某些名词组合,它们互为伙伴。”(张志毅,张庆云 2005:60)在同义对释中绝大部分是动词和形容词,因此同它们搭配的名词的语义就可能由于语义溢出进入谓词的义位中,成为该谓词义位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这部分溢出的语义是如何体现在义域之中的呢?

动词和形容词的义域一般分为显性义域、隐性义域和适用域。它们在词典中的分布区间不同。《现汉》第6版吸收了最新的语义成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用夹注显示词的显性伙伴域,例如:

掰②〈方〉动(情义)破裂;绝交:俩人~了都半年了。

对于“掰②”的释义,没有简单采用同义对释,而是将它的显性伙伴域用夹注予以标出,作为释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读者对于“掰②”的使用范围就会一目了然。

(2)用语例或句例显示词的隐性伙伴域。例如:

毙③动枪毙②:那个节目被审查组~了。

对于隐性伙伴域,往往通过语例或句例加以提示。上述句例说明了被释词“毙③”只能同作品、节目、方案等伙伴域搭配。

(3)用〈口〉、〈书〉、〈方〉等标志显示词的适用域,例如:

保准③〈方〉副一定:这件事他~不知道。

半中腰〈口〉名中间;半截儿 :他的话说到 ~就停住了。

语体、语域、方言、风格、时代、外来等陪义具有二重性,既能补充义位的义值,又能表明义位的使用范围。因此,对于“保准”和“半中腰”中新增的义位分别用〈方〉、〈口〉等表示其适用域。

(二)语法层面的优化

好的词典释义不仅能解释词的语义,而且能够充分体现词在某一义位上的词类、结构以及功能特征。《现汉》第6版在语法层面的优化主要体现在:

1.充分吸收离合词的研究成果,显示词的结构特征

包桌①(—//—)动包席①。

《现汉》将离合词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词典的释义中,增强了释义的科学性。凡是中间加“//”的多音节词,表示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包桌①”虽然使用了同义对释的方式,但是释词“包桌”与被释词“包席①”都是离合词,且结构特征都是一致的。

2.通过释语夹注提示和用例体现词的功能特征

插花2副夹杂;交错(后面多跟“着”):玉米地里还~着种豆子|农业副业~着搞。

插花2作为副词,它后面常跟动态助词“着”,而且两个用例也说明了“插花2”同“着”组合常做状语,是句法功能的一种反映。

(三)语用层面的优化

语用层面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语境的适度等值性。这里的语境主要指的是语言中的语境,即在上下词或上下句中的小语境。例如:

闭嘴动住口(多用于阻止):你给我~|还不快闭上嘴。

《现汉》第6版在对“闭嘴”词条的释义中,释语的夹注限定了使用的语境。只有在阻止他人讲话的语境下,“闭嘴”和“住口”才是等值的。

作为普通语文词典,《现汉》第6版为了揭示被释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的个性特征,从理论层面创新性地通过深化义值,拓宽义域的表征空间等方式,具体利用释义、例证、词性标注及提示语等加以全方位的体现。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汉》第5版同义对释的瓶颈,弥补了单纯同义对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与同义词词典词义辨析的不同之处,体现了我国普通语文词典的特色。

但是,正如前面我们在探究普通词语同义对释的缺点时所看到的,《现汉》第6版使用同义对释的比例还是高于国外某些优秀语文词典的,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当然任何词典的释义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如何既能保持我们普通语文词典释义的传统优势,同时又能吸收当前世界语文辞书编纂的先进理念,实现“两大转型”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五、结语

同义对释起源很早,国内外都在使用。语文词典用得较多,趋势是渐渐少用。对中心词语少用或不用同义对释,对外围词语可以分情况来使用(方言词、书面语、口语以及逐渐进入通用层的术语可多用,新词语、外来词等可少用)。对普通词语(一般词语)应该尽量少用。如果用,最好既注意共性,也注意个性。学习型词典的同义对释用得很少,有的已经完全不用了。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中,语义是基础、核心,语法是桥梁或构架,语用是语言交际的落脚点。《现汉》以语义释义为核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认知层面”,而非“语用”层面。这也是国内大多数普通语文词典的释义重点。《现汉》第6版同第5版相比,虽然在优化同义对释的模式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上看,同义对释所占的比例仍不少,这与国外优秀语文词典的释义理念——少用同义对释还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型词典更应该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上对传统释义方式予以创新,并且突出语法、语用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而且对中文信息处理等诸多领域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附注

[1]据统计《现汉》第6版1—440页共计22295条义项,其中同义对释共2898项,所占比例约为13%。

[2]《现汉》未对术语加以标注,因此按原始格式收录。

[3]《现汉》未对新词语加以标注,因此按原始格式收录

猜你喜欢

义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
Dale Carnegie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歌词语言的义位研究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