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们如何用语词来表达意义

2015-07-31夏立新庾小美

辞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词介词蜘蛛

夏立新++庾小美

摘要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语言学研究因没有充分重视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而走了一些弯路。因此,现在有必要根据语词使用的实证对这些已被普遍接受的语言学理论的核心部分重新进行评判。句法结构对意义表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过于笼统,难以表述日常语言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语义差别。许多语词的语义十分含混;语词的各个意义之间似乎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单靠句法或语词都无法解构说话人或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如果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通过甄别语词的组合模式和优先搭配结构,其歧义就会大大减小。近年来,语料库模式分析表明,每个语词通常只参与为数不多的几个模式,而这些模式在意义表征上大多数都没有歧义。语词的模式通常含有两大要素:相对稳定的句法配价和灵活多变的词汇搭配。语料库模式分析是建立在之前一些理论上的一个崭新的语言学理论,语言使用受两套规则的支配:一是语词的常态用法规则,二是创造性地拓展常态用法的规则。

文章将详细介绍该理论的核心部分——常态与拓展理论,并概述这两套系统或规则相互作用的方式。

关键词模式语词语义类型句法配价常态拓展

一、引言

毫无疑义,一个语词的意义(或多或少)依赖于它所使用的语境。但什么是“语境”?如何识别语境?如何把语境与被Firth (1950)称为“纷繁的语言使用现象”区别开来?为了理解话语或书面语,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把它映射到一个可以表达意义的基本模式上。下面将详细介绍何谓模式,以及如何构建模式。

第一步是根据语词的词类确定其句法配价。修饰性形容词通常只有一价:它们由一个名词中心词管辖,仅此而已。表语形容词和谓语动词通常有一到三价:分别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或状语的组配。名词的配价从一价到三价不等,取决于该名词的次语类。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杜撰了一个从很多方面看都不能构成模式的句子。

(1)Matilda saw an ant sitting on a peacock.[1]

例(1)中,动词saw为二价(主语和直接宾语),分词sitting也是二价(主语和状语,后者被视作介词短语)。这个杜撰的句子违反逻辑,不能构成模式。它没有展示模式,与模式没有任何关系。它甚至不是模式的拓展,这在下文将予以论述。然而,它在句法上完全正确,因为动词see(除了管辖其他成分外)通常管辖ing形式,而“an ant sitting on a peacock”就有ing形式。同样,动词sit通常管辖由on引导的介词短语。其次,例(1)中(假定的)选择限制是期望限制:动词see通常选择事件或事件状态作为其直接宾语,而“an ant sitting on a peacock”则表征(或者更确切地说,意欲表征)事件的状态;短语动词sit on通常选择一个指称具体物体的名词做介词宾语,而peacock毫无疑问指称具体物体。但是,我们不能违反sit on必须接无生命物体作为宾语的选择限制。尽管人们坐在马和骆驼这些有生命的动物上十分平常,但是其他有生命物体出现在这个介词宾语的位置上就不那么正常了(因此,这里已经可以看到“选择限制”这个概念的问题所在。下文还将阐明这一点)。

上文不厌其烦地分析说明一个杜撰的句子(理论语言学家深爱的一种方式)是因为它内含两个语言学流派相左的观点,它们是理论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流派以及语料库语言学流派。前者尽管尚不尽如人意,但已被学界广泛接受;而后者尽管更好,但尚未被充分阐释。前一理论的核心在于“选择限制”这个概念,它之所以对理论语言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具有吸引力,无疑是因为“限制”具有预测能力。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语料库语言学家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发现,句法配价对词项的选择是由优选条件决定的,而不是限制条件。把优选条件等同于限制条件的说法只会把问题搅乱。若要真正改进模式的预测能力,就必须开发一套基于优选条件的概率预测系统。统计语言处理和概率语言学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Bod et al. 2003)

语料库语言学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所有语言范畴都建立在固定模式或原型的基础上,因此,意义分析必须基于统计数据。固定模式与原型都可以通过类推和概率计算来得出——某物坐在有生命实体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当然,答案一下子就跳入到脑海中:假如这个生物是一匹马或一头骆驼,可能性很大;如果不是,则可能性较小。如果这个生物是一只鸟,这种可能性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当然是不正常的。上述假设可以通过对语料库中语词模式的考察来证实,并进一步扩展。再回到前文杜撰的那个句法正确但不合乎逻辑的句子,正常来说,蚂蚁不会坐——不管是坐在孔雀上,还是其他东西上。但从词语使用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或然率,而不是必然。也许蚂蚁在生理上不可能坐,但这并不妨碍一位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学家(或者其他人)编造出一个句法正确的句子,说蚂蚁正坐在某个物体上。

在阐述了例(1)的荒谬性后,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语词实际上能做什么。一个有生命力的语言学理论必须以人们实际是怎样使用语词为根据,而不是以他们可能怎样使用语词为根据。但我们仍然必须考虑到偶然的非常规用法,这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造性的语言使用。

语言教学必须建立在对语词的实际使用具有清楚的认识之上,而不是凭推测和想象,这一点似乎十分明显,毋庸多言。当二语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二语中的一个语词时,他/她本人及读者或听话人双方都应该明白这正是他/她想做的事,而不是又犯了一个语言错误,这一点十分重要。

为了说明人们实际上如何正常地使用语词来表达意义,我们详细调查了shower一词作为动词在语料库中的实际用法。像许多英语动词一样,当shower用来指称一个动作或事件时,它可能被视作语法隐喻用法。从原型上来看,shower是一个名词。从次语类的层面上看,该词的基本感知或经验是,小水滴快速地从高处——从天上的云朵,或者从浴室里或泳池边特意安装的喷头中流下来。这个基本的认知原型是模糊的,不精确的,它甚至没有词类。但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考虑用法模式,词类就变得很重要,就像句法配价和搭配一样。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shower作为动词的模式。

二、句法配价与语义辨析

有时候只靠配价就足以区分语义。因此,动词shower的两个含义(广义指“淋浴”和“馈赠”)可以通过论元的数目来区别。例(2)是不及物用法(即一价动词),既不带直接宾语,也不带介词宾语。与之相比,例(3)和例(4)中的shower是三价动词:两个例子都是及物的,并带有一个状语(介词短语)。

(2)e showered and dressed quickly.

(3)e showered her with kisses.

(4)e showered kisses on her.

例(3)和例(4)的语义没有什么差别,至多是强调点不同。例(2)到例(4)的基本配价模式如下:

A.[NP] shower.

B.[NP1] shower [NP2] {with [NP3]}.

C.[NP1] shower [NP3] {on [NP2]}.

我们从British National Corpus(以下简称BNC)中随机抽取了100个shower作为动词使用的句子,并按照上述模式将它们进行分类,其结果是:只有16个句子是“洗浴”的意义(配价模式A),而“馈赠”的用法更常见,尽管这一用法不是该词的字面意义。

(至少)在理论上,我们还可以推测该词有二价的用法:

D.[NP1] shower [NP2].

但是,在BNC(1亿词的语料库)中却没有找到一个符合D模式的句子,然而,我们可以虚构像例(5)这样的句子。

(5)She showers the dog every Sunday.

例(5)中的词组every Sunday是一个附加语选项,不是动词的论元。它不影响动词的意义。因此,这个虚构的句子——有可能存在,但可能性不大——演示了shower用作二价动词的情况。那么,对于这个动词来说,决定其语义的主要因素是有无状语论元(通常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实现,如with [NP]或on [NP])。

仅仅根据配价的不同,不一定能确定语义。例如,accept通常是二价动词:它可接一个主语和一个直接宾语。然而,在一些语境中,可以省略直接宾语而不影响语义,例如,e invited her to dinner and she accepted. 这种用法只有一价,但所表达的意义却与常见的二价用法一样。

三、搭配和语义类型

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配价可以区分一些语义差别,但是,配价只是众多区分意义的手段之一,在大多数语义出现歧义的情况下,仅靠配价分析还不足以区分语义,就算加入诸如“施事”“受事”“受益者”和“工具”之类的题元角色来提高配价的精确度,也帮不了我们多少。因此,我们需要用与之不同的其他手段来区分语义,这就是搭配。所有的实词都优先选择与一组或多组其他词项共现。由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对这些优先选择加以分析。

下面是摘自BNC的一些句子:

(6)Boris showered the woman with presents.

(7)Rather than the hopedfor cash, they were showered with snuff boxes and other trinkets, to Leopolds disgust.

(8)Lauren Bacall, Bianca agger ... and Lionel Blair were among the stars who showered him with praise.

(9)If they ignore the remark or reply negatively they may be accused of rudeness and/or showered with abuse.

(10)You long to shower gifts on everyone.

(11)European heads of government ... showered telegrams of congratulation on Clinton.

(12)Despite all the criticisms showered on this model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it still occupies the center of the stage.

(13)Chinese parents do, of course, shower love and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

(14)Whistling and swearing offends them and they will shower the guilty person with pebbles and gravel until he stops.

(15)The eruption showered debris on Pompeii.

(16)The DC10 exploded, showering them with debris.

上述句子中有多少单词是动词shower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搭配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调取更大的样本,并统计这些单词有多少是重复出现的,其复现率是多少。此外,我们还要考虑每个搭配在整个语料库中的相对频率或凸显度。像plaudits这类不常用的单词,如果它与动词shower共现了几次,那么它的凸显度要比常用词(如love)与shower的搭配要高得多,因为plaudits是罕用词。Church & anks (1990)论述了如何使用大型语料库来统计搭配的凸显度。此后,又有很多学者开发了其他统计搭配凸显度的方法,如Kilgarriff (2004)的Sketch Engine软件。不同的统计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不同的结果适合于不同的应用。例如,t值有利于统计高频功能词的搭配,因此它适用于确定一定语境中的介词选择。Church & anks(1990)研发的点态交互信息统计方式则更适合于统计不常用的实词,因此它更适用于通过搭配进行语义分析。

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搭配一旦确定下来,就可以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的词集。词集是一组拥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语义特征的语词。此语义特征往往是该词的“正式”义,用Pustejovsky(2005)的话来说,就是上位概念。

在动词词组“shower [someone] with [something]”中,介词宾语位置的搭配词在大型语料库中为以下(反复出现的)词汇单位:

abuse,accolades,affection,applause,arrows,attention,awards,cash,compliments,debris,dollars,favo(u)rs,flowers,gifts,glass,hono(u)rs,jewel(le)ry,kisses,largesse,love,money,obscenities,plaudits,praise,presents,rocks,shrapnel

乍一看,这些词似乎凌乱地堆在一起,让人感到很困惑。但是,当我们从头看到尾之后,我们便本能地想把这些词整理并分类。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模糊的模式轮廓。此外,一旦确认了一个或多个词集的“种子成员”后,就可以根据共享的语义特征寻找其他频率低一些的搭配词,这样词集的成员数量可以进一步增加。由此得出的模式在语义上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通过配价和搭配确定的)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shower一个很明显的模式是shower someone with复数[[Speech Act]]。这些言语行为要么像例(17)和(18)一样非常积极(accolades, compliments, plaudits, praise),要么非常消极(abuse, obscenities)。跟这些言语行为紧密联系的是那些指称态度的语词,它们大多数都是积极的,但不一定在言语中表现出来(attention, applause, favours, honours, affection, kisses, love)。接下来,我们注意到,在shower someone with physical object的模式中,所赠送的东西是人们乐意接受的有形物品(gifts, presents, awards, jewellery, flowers, cash, dollars, money)。到目前为止,所给出的这些例子中,介词with的宾语通常有一个人称施事做语法主语。

(17)Lauren Bacall, Bianca agger ... and Lionel Blair were among the stars who showered him with praise.

(18)European heads of government ... showered telegrams of congratulation on Clinton.

(19)If they ignore the remark or reply negatively they may be accused of rudeness and/or showered with abuse.

(20)Despite all the criticisms showered on this model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it still occupies the center of the stage.

(21)Chinese parents do, of course, shower love and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

(22)Boris showered the woman with presents.

(23)You long to shower gifts on everyone.

(24)Rather than the hopedfor cash, they were showered with snuff boxes and other trinkets, to Leopolds disgust.

在例(17)、(18)、(21)和(23)中,谓语动词用主动语态,因此主语(Lauren Bacall, Bianca agger, and Lionel Blair; European heads of government;Chinese parents;you)直接出现在句子中。这些主语都属于[[uman]]语义类型,其语义特征是这些名词以及其他成千上万的名词都拥有的,因此,它们都可以在这个位置与动词shower共现。在该模式中,shower是一个及物动词,而动作类及物动词通常可以转换成被动结构,如例(19)、(20)和(24)。当然,这些句子中的主语或“施事”没有明示,但隐含的“施事”仍然是[[uman]]。

与此相反,在该介词宾语位置还可以使用另一组数量相对较少、用来指称无生命物体的语词,例如rocks, pebbles, gravel, debris, arrows, glass和shrapnel等,但对受赠一方来说,这些物体显然是他们不愿接受的。此处的主语并不局限于[[uman]];其他常见(不是必然)的语法主语是指称爆炸和火山爆发之类事件的语词。如:

(25)Whistling and swearing offends them and they will shower the guilty person with pebbles and gravel until he stops.

(26)The eruption showered debris on Pompeii.

(27)The DC10 exploded, showering them with debris.

四、句法转换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找出了在介词宾语位置出现的语词范围,它们可以激活动词shower的一组密切相关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发现,不管动词是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都能激活这些意义。对于及物动词而言,这是很自然的事:使用被动句的目的不是要表达一个与主动句不同的意义,使用被动句的主要目的是免除明确地陈述施事的麻烦,而不是激活一个不同的意义。

除了主动和被动转换外,动词模式还有很多其他的转换。不同的动词参与不同的转换。总的来说,句法转换的目的在于使句子的强调点不同,而不是语义不同。在shower这个例子中,既可把介词宾语移到直接宾语位置,也可把直接宾语移到由on管辖的介词宾语位置。这可能属于句法转换,而不属于不同的模式,因为没有激活不同的意义。

(28)You long to shower gifts on everyone.

(29)Despite all the criticisms showered on this model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it still occupies the center of the stage.

(30)Chinese parents do, of course, shower love and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

(31)The eruption showered debris on Pompeii.

很明显,这些例子中动词shower的所有三价意义都可以参与这样的转换。shower的意义并没有因使用不同的介词with或on而不同。

在语料库模式分析的目前阶段,所有这些转换都被看作一个独立的模式。其影响是,参与这些转换的每个动词的模式数量增加了两倍,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四倍。因此,把这种常规转换看作模式的子集,而不是独立的模式可能会更合理一些。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给出每个转换的语言使用实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语言学理论就是因为依靠内省式的规则推测而严重曲解了语言的本质。

五、词项与词集

动词每个模式的所有论元都是由名词词集(这些名词可能包括像snuff boxes这样的词组)来充当的。一个词集可能由单个语词组成,也可能由多个词项组成。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语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动词各个论元(或者“配价空位”)中出现的词项能否根据其共同语义特征来归类?

词集1(语义类型[Physical Object]):典型成员:gifts, presents, jewellery等。

非典型成员:trinkets, snuff boxes。

词集2(语义类型[Speech Act]):典型成员:praise, abuse, insults。

如果这两个词集足以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可以归纳成E和F两个模式,那就理想了。

E.[[uman1]] shower [uman2]] {with [[Physical Object]]}.

F.[[uman1]] shower [uman2]] {with [[Speech Act]]}.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种归纳尚不足以反映这两个模式的本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现其他特征。首先,这两个模式中的介词宾语都必须是一个物质名词或者一个复数名词。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必要条件。shower someone with an expensive watch或者shower someone with a word of advice是不可能出现的。其次,语义类型[[Physical Object]]不能够区别下面的语义差异:并非所有的有形物品都是礼物。此外,showering someone with pebbles和showering someone with snuff boxes之间的差异是动作执行者的意图不同:前者是攻击他人,后者是馈赠礼品。

通常来说(但不一定),搭配词可以根据它们共有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但这样做给确定语义类型的概括程度带来困难。鉴于这一原因,我们必须把一个概念固有的语义特征与由使用语境赋予语词的外在特征区分开来。

如果动词shower有一个无生命的主语(具体名词或抽象名词),那么,与此共现的通常是一个作为第二论元的[[Physical Object]]和一个作为第三论元的[[uman]]或[[Location]]:explosions shower debris on people and place(或者explosions shower people and places with debris)。语义论元的这种共现能够预测动词的意义,通过Church & anks (1990:28—29)的“三角定位法”就可以确定词义:

尽管语词索引只用一个词来索引,但词典学家经常使用另外一个语词(如介词from)或者一个同样常见的语义概念(例如时间状语)来决定如何对索引行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他们用两个单词的三角定位方式来确定词义。这种三角定位法主要根据语词的实际用法(分布证据),而不是通过对语义的直觉判断把索引行按词义进行分组。因此,词义问题可以用句法方式(符号标注的方式)解决,而不需要用语义方式(语义说明的方式),尽管句法标签本身似乎具有语义价值。

运用三角定位法需要“艺术”。词典学家如何决定哪些可能的切点是“有趣的”,而哪些只是缘于几率?三角定位法所提出的关系比率得分是一个客观、实用的判断标准,它几近“艺术”。由于该方法十分客观,所以可以系统地应用于大量语料的处理,从而提高语言处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六、语义类型与语境角色

语义类型的理论基础是Pustejovsky (1995)提出的“生成词库理论”(GL)。根据生成词库理论,实词的意义有四种不同的来源:

i.事件结构:说明子句或表达式的事件类型,例如行为、过程和状态。

ii.论元结构:具体标示谓词的论元数量。

iii.词汇类型结构:说明语词在概念层级体系中的语义类型,例如[[uman]]、[[Artifact]]和[[Vehicle]]。

iv.特性结构:说明一个词项与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词项在语义预测能力上的结构区别。

如果我们问,动词shower只带一个论元时属于哪种事件类型,答案是[[uman]],只有人才淋浴。该事件类型是一种活动。尽管任何生物或有形物体都有可能被雨淋(或者被置于浴室的喷头之下),但showering用作动词就具有有意淋浴的含义。

顺便说一下,我们发现,鉴于英语气象词汇的组合特性,从逻辑上来推测英语中可能存在It was showering这种带有形式主语的表达式,藉以表达与It was raining同样的意义,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英语中存在这一表达式。这个例子再一次说明语言学中推测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现在问,带有三个论元的动词shower属于哪种事件类型?答案将是,“呃,这取决于……” ,尤其是取决于论元的语义类型。

然而,要完成语义分析,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这是因为语义的很多方面都是由语词所处的语块或语境来激活的,而不仅仅是语词本身。

语境角色是由语词使用的语境所指派的语义特征。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2)Mr Woods sentenced Bailey to seven years.

在例(32)中,Mr Woods 和Bailey的语义类型都是[[uman]]。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语境,孤立地看Mr Woods和Bailey这两个表达式,它们肯定指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但不是绝对的,也可能是某人养的狗叫Mr Woods或Bailey。

关键问题是,语境角色[[=udge]]和[[= (Criminal) Offender]]是由语境指派的,而不是由所用名词的固有语义特征指派的。同样,“seven years”这个表达式的语境角色[[= Punishment, = Imprisonment]]也是由语境指派的。

把这一点运用到动词shower上,我们会发现,shower用许多指称有形物体的名词充当论元,但这些有形物体究竟是missiles还是gifts,是由语境角色决定的,而不是所用名词的固有语义决定的。

七、名词的搭配分析

下面将讨论语料库驱动的名词语义分析,它也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搭配词来进行。但是,其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动词的搭配分析有本质区别。[2]

以名词spider为例,其句法配价不像动词那样重要。对几个大型语料库的分析表明,spider最显著的搭配词是scorpion(蝎子)和cockroach(蟑螂)。然而,作为搭配词,它们与spider没有任何句法关系,它们只是出现在spider的附近,在节点词spider左右五个单词的范围之内。

从语料库中选出来的搭配词可以作为构建名词的“认知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用准确地道的语言阐述名词的语义特征(参见表1)。首先,该认知模型将概括描述名词的总体特征,这一描述并非基于语料库,但剩下的描述是基于搭配分析的。表1中搭配词用斜体凸显。

表1

语料库驱动的名词spider的认知模型

蜘蛛: 蜘蛛是一种生物,与人类相比,即使大型蜘蛛也较小。

蜘蛛的种类:已知的蜘蛛种类有上万种(包括

漏斗网 蛛、 织网 蛛、 圆网 蜘蛛、 食鸟 蜘蛛、 地面 蜘蛛、 巨型 蜘蛛、 特大型 蜘蛛、 大型 蜘蛛、 小型 蜘蛛、 有毒 蜘蛛、 黑寡妇 蜘蛛、 骆驼 蛛, 红背蛛, 隐身蛛, 狼 蛛, 白尾 蛛, 蟹 蛛,以及塔兰图拉毒蛛)。

有些蜘蛛 捕食 。

有些蜘蛛 叮咬 。

有些蜘蛛 有毒 。

许多蜘蛛用 结实的丝线织网 。

蜘蛛 藏匿 在 网 的中央。

蜘蛛 掌控蛛网 中发生的一切。

蜘蛛有8 条 腿。

蜘蛛腿与其躯干相比 细 长,且腿上有毛。

蜘蛛长着 八只眼睛 。

蜘蛛大部分时间都保持 不动 。

蜘蛛会 突然行动 。

蜘蛛会 爬行 。

蜘蛛会 疾行 。

蜘蛛 敏捷、灵活 。

蜘蛛会 爬墙 。

许多人对蜘蛛有 一丝厌恶 ,或者 害怕 蜘蛛。

人类 捕杀 蜘蛛。

在民间分类中, 蝎子 和 蟑螂 常常与蜘蛛一起被分类为令人恐惧和厌恶的生物。

构建这类名词认知模型的目的是,用准确地道的语言把目标词凸显的搭配词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出来。名词分析没有(像动词那样的)配价组合框架,因此,词典会给说明这些搭配词留有更多的空间。优秀的认知模型将囊括目标词的所有凸显搭配,它们为正确、地道地使用该词提供了很好的指南。敏锐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为“有生命的实体”分类时运用了语义类型的理论。在表2中,我们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语义类型在语词分类(即WordNet中的概念上位词或上义词)中的运用。

如果我们把这种搭配的语料数据分析应用到名词shower上,就会发现它至少拥有四个认知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语料库驱动的名词shower的认知模型

Shower 1: shower是一个短时间的天气事件。

一般来说,shower是 雨水在短时间内落下。

其他类型的showers: 在寒冷天气下,有阵 雪 (snow shower)、 冻 雨(wintry shower)以及短时 冰雹 和 雨夹雪 (shower of hail and sleet)。

阵雨可能是 强 (heavy)阵雨,也可能是 小 (light)阵雨。

天气预报会用到 零星 阵雨(scattered shower)、偶尔有阵雨(occasional shower)或偶然有阵雨(the odd shower)。

阵雨 掠过 (sweep over or across)某地。

一会后,阵雨 逐渐减弱 (die away)或 消失 (die out)。阵雨 停了 (clear)。

人们被阵雨 淋 (caught in)。

四月的阵雨 (April shower)通常被认为短暂、清新,雨过即晴。

shower有一些比喻用法,物理学家常说簇射 粒子 (shower of particles);天文学家常说 陨石 或 陨星 群(shower of meteorites or meteors)。

Shower 2: shower是一个用来使水像下雨一样成滴落下的人工制品。

一般来说,shower由建筑师或房屋设计师 设计 ,由建筑工 安装 在房屋 浴室 的 洗浴间 中,或者 浴缸 上方,或者独立的 淋浴房 中。

独立淋浴器(ensuite shower)是安装在 卧室 旁边房间的淋浴装置。

如果安装没有问题,淋浴器能正常 使用 。

淋浴器的类型:有众多厂商生产不同类型的淋浴器。有 电动 或 电力淋浴器。(还有 引力淋浴器。)

人们 使用 淋浴器来洗头和身体。

人们 打开 淋浴器以便使用,用完后 关闭 淋浴器。

Shower 3:

shower也可以为一个人类活动,即用淋浴器(Shower 2)来洗头和身体。

人 洗 淋浴。

淋浴可以用 热水 ,也可以用 凉水 或 冷水 。

洗淋浴 让人 清爽。

Shower 4:

在英语口语中,一群无用的、不受欢迎的人会被称作shower。

在适当的环境下,中级语言学习者使用语料数据和诸如Sketch Engine这样的词汇统计工具尝试自己编纂名词的认知模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练习。他们对这些名词的意义至少部分理解或大致理解,但并不完全掌握它们的地道用法。

八、结论

本文用详细的语料分析说明,搭配是语言表达地道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动词或“事件语词”的)配价与搭配结合在一起可以决定词义。

shower是一个较简单的动词,但其用法仍然十分复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词所得出的结论适用于所有动词的语义分析:

配价对动词词组意义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因为动词是子句的核心,这就意味着它对句子意义的形成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搭配对意义的形成同样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名词搭配词可以根据其固有的语义类型分成不同的词集。这些词集对具体语境下动词意义的确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某些情况下,语境赋予词集特殊的解释(语境角色)。语境角色是词集的外在语义特征,不能与语义类型相混淆。

其他影响语义形成的限制因素包括名词的数(单数、物质名词和复数)、形容词的价值(褒贬)评价(Sinclair称之为“语义韵”)和句法转换。

对名词的语料库分析(以+y结尾的名词)比较简单,因此,其结果不那么令人满意。一般情况下,动词与其他词汇互相影响的情况多于名词;而名词更多地与(假定的)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相互影响,因此(部分由于这一原因),名词使用的模式往往不像动词那样受限。

总之,必须说明的是,语料库模式分析与述谓逻辑没有任何关系。述谓逻辑是推导出来的,并非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自然的、有意义的人类语言行为瞬息万变,远不像传统述谓逻辑所认为的那样一成不变。因此,我们必须用统计数据和概率来阐释语言使用,追求绝对真理只是空幻的梦想。如果不是语义和语义学理论自1975年以来一直在强调语言具有“根本”逻辑这个事实,我们也许不必要说这些。

附注

[1]按照惯例,本文中的真实引例(包括源自大型语料库的例句)使用正体,而杜撰的例句(通常为了对比而编造的)使用斜体。

[2]更确切地说,指称实体的名词的搭配分析与指称事件和事件状态的名词不同。有些名词(用某些语言学学派的术语来说是“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指称事件,对这些词的分析必须像分析动词那样。

参考文献

1.Baker C F, Fillmore C , Cronin B. The Structure of the FrameNet Database.International 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03 (16).

2.Bod R, ennifer , Stefanie . (eds.)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s. Cambridge:MIT Press, 2003.

3.Church K W, anks P. Word Association Norms, Mutual Information, and Lexicography.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1990(1).

4.Cinkova S, olub M. Can Corpus Pattern Analysis be Used in NLP?∥Text, Speech and Dialogue: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SD. Brno, 2010.

5.Fontenelle T. (ed.) Practical Lexicography: A Read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6.Grice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Cole P, Morgan L.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 Acts. 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 1975.

7.alliday M. Categories of the Theory of Grammar.Word, 1961,17(3).

8.anks P. Linguistic Norms and Pragmatic Explanations, or Why Lexicographers Need Prototype Theory and Vice Versa. ∥ Kiefer F, Kiss G, Pajzs . (eds.) Computational Lexicography: Complex ‘94, 1994.

9.anks P, Pustejovsky . A Pattern Dictionary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Revue Franaise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2005.

10.anks P. Metaphoricity is Gradable. ∥Anatol S, Gries

S Th. (eds.) 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Metaphor and Metonymy. Berlin/New York, 2006:17—35.

11.anks P. (ed.) Lexicology: 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 London: Routledge, 2008(6).

12.anks P, ezek E. Shimmering Lexical Sets. ∥Bernal E, De Cesaris . (eds.) Proceedings of the XIII EURALE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Barcelona: Universitet Pompeu Fabra, 2008.

13.anks P. Nine Issues in Metaphor Theory an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10 (15):133—150.

14.erbst T et al. A Valency Dictionary of English. Berlin: De Gruyter, 2005.

15.oey M. Lexical Priming: A New Theory of Words and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2005.

16.unston S, Francis G. Pattern Grammar.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ohn Benjamins, 2000.

17.ezek E, anks P. What Lexical Sets Tell Us about Conceptual Categories. Lexis,2010 (4).

18.Kilgarriff A et al.The Sketch Engine. ∥Williams G, Vessier S. (eds.) Euralex 2004 Proceedings. Lorient: Université de BretagneSud, 2004.

19.Louw B. 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 —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 ∥Baker M, Francis G, TogniniBonelli E.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ohn Benjamins, 1993.

20.Pustejovsky .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ge:MIT Press, 1995.

21.Pustejovsky , Rumshisky A, anks P. Automated Induction of Sense in Context.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Geneva, 2004.

22.Putnam . Is Semantics Possible?Metaphilosophy, 1970 (3).

23.Putnam . The Meaning of “Meaning”.

Minnesota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1975a.

24.Putnam .Mind, Language, and Reality: Philosophical Pap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b.

25.Rosch E. Natural Categories.Cognitive Psychology, 1973a (7).

26.Rosch E. 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erceptual and Semantic Categories. ∥Moore T E. (e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 1973b.

27.Sinclair . Beginning the Study of Lexis. ∥Bazell C E ,Catford C, alliday M A K. (eds.) In Memory of . R. Firth. London:Longman, 1966.

28.Sinclair . (ed.) Looking Up: An Account of the COBUILD Project in Lexical Computing. New York: Collins, 1987.

29.Sinclair , anks P et al.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New York: Collins, 1987.

30.Sinclair .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1.Sinclair . The Lexical Item. ∥Weigand E. (ed.) Contrastive Lexical Semantics.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ohn Benjamins, 1998.

32.Stubbs M. Words and Phrases: 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s. Oxford: Blackwell, 2001.

33.Tesnière L. léments de syntaxe structurale. Paris: Klincksieck, 195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广州510420)

(责任编辑李潇潇)

猜你喜欢

语词介词蜘蛛
介词和介词短语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介词不能这样用
蜘蛛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大蜘蛛
试析受话人对语词主观意义的建构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