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劳宫穴防治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

2015-07-31李清萍全能花王敏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劳宫内瘘动静脉

李清萍 全能花 王敏

艾灸劳宫穴防治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

李清萍 全能花 王敏

目的 观察艾灸疗法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自体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建立内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均常规给予口服双嘧达莫片(潘生丁)基础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艾灸劳宫穴的治疗。观察术后4周血栓形成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栓塞8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26.67%、6.67%;皮肤观察局部不适10例和3例,为33.33%、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治疗劳宫穴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形成。

动静脉内瘘;艾灸;劳宫穴;栓塞

动静脉内瘘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重大障碍。临床一般常规采用口服双嘧达莫片(潘生丁)基础治疗,虽然可以也起到活血通於作用,但仍有少数堵塞现在,不得不重新造瘘[1]。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对内瘘周围的活血化瘀和劳宫穴的通经活血功能的艾灸疗法,观察艾灸疗法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进行自体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建立内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2.00±1.6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5例,血肌酐平均值(688.2±243.3)μmol/L。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4.00±1.0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6例,血肌酐平均值(635.1±304.0)μmol/L。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具体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例排除标准: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非动-静脉内瘘通路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60 mmHg;血红蛋白(Hb)<60 g/L;血小板(PLT)<50×109/L;有严重出血倾向,临床检验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明显延长者;患精神病,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做好常规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照组应用双嘧达莫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

13083001)50 mg饭后半小时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艾灸(本院院内制剂)治疗。将点燃的艾条在动静脉内瘘吻合口沿近心端约10 cm处,艾条距施灸部位皮肤2~3 cm进行温和灸,随后在劳宫穴处艾条距施灸部位皮肤2~3 cm进行温和灸,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前1周每天1次,每次

30 min,后每周3次,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密切观察内瘘血管杂音及震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术侧上肢动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内瘘静脉端血流量,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各检查记录1次;每次在患者行艾灸时,观察动静脉皮肤红肿面积与局部皮肤硬化进行比较观察。

内瘘栓塞的判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内瘘血管处疼痛、触及博动震颤及杂音减弱,抽出血液为暗红色,血流量<400 mL/ min[2],为内瘘血管部分栓塞;完全栓塞血管时,博动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局部不适症状的判断以治疗后有无发生皮肤红肿,局部硬结现象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 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经治疗观察,对照组栓塞发生8例,栓塞率为26.67%,局部不适10例,发生率33.33%;观察组发生2例,栓塞率为6.67%,局部不适发生3例,发生率10.0%。2组治疗后其栓塞率和局部不适症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运用艾灸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术后4周后内瘘栓塞情况比较(n)

表2 2组患者术后4周后局部不适情况比较(n)

3 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是慢性肾衰竭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必备条件[3]。动静脉内瘘初期栓塞的原因较复杂,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等,其血管硬化、血黏度较高造成血小板和凝血物质在损失处聚集等因素易造成栓塞[4],术后进行艾灸局部理疗来改善微循环,可以缓解疼痛,加速血液循环和营养,有利于组织营养加强,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以利于炎症消退。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栓塞率和局部不适症状发生率,运用艾灸治疗的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艾灸对内瘘初期栓塞等并发症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动静脉吻合术伤及局部脉络,导致瘀血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红肿。治疗应以温经通络、消肿、散瘀镇痛为原则[5]。艾的作用为“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6],艾灸的温热刺激内瘘附近和劳宫穴,调和气血,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

桡动脉和头静脉属于心包经处,劳宫穴属于心包经重要穴位,有活血功效。临床患者在艾灸劳宫穴时多出现吻合口处有酸、胀、热等热敏灸感。艾灸其穴激发经气,气至病所[7]。现代医学在实践中发现心包经线下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非经线大,电针刺激能够使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所增高,这些结果初步表明,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组织的能量代谢可能较强,为其参与人体功能的调控过程创造了条件[8]。因而对劳宫穴进行艾灸疗法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减少致炎物质的产生,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减少栓塞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动静脉内瘘周围和劳宫穴的治疗对防治内瘘初期栓塞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这是一种简便、廉价的非药物新疗法,易于向各级基层医院推广,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1] 彭卫平,汪明星,黄永红,等.罂粟碱联合潘生丁对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防治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7):31.

[2] 彭鑫,黄晓玲,涂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4(7):261.

[3] 孙然.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71.

[4] 孙明,王国征,徐菲,等.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1):145-147.

[5] 蒙花细,龙飞霞,张丽虹.艾灸配合十一方酒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3-4.

[6] 吴仪洛.本草从新[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4.

[7] 陈日新,康明非,陈明人.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中国针灸,2011,31(2):134-138.

[8] 郑淑霞,许金森,胡翔龙,等.刺过程中心心包经循行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脏腑脏腑功能调节的关系[A]//中国针灸协会.中国针灸学会2011年会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针灸协会,2012:553-5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97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2014 B 051)

江西 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清萍 全能花 王敏)

猜你喜欢

劳宫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劳宫穴的妙用
掌中珍宝
——劳宫穴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