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在川崎病中的应用

2015-07-31蔡素芬邹峥彭宇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川崎降钙素血浆

蔡素芬 邹峥 彭宇

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在川崎病中的应用

蔡素芬 邹峥 彭宇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pro-BNP)及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川崎病及预测其心血管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4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的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心血管损害组和无心血管损害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技术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浆中BNP水平为(710.526±757.668)ng/mL,而对照组患儿血浆中BNP水平为(66.226±18.443)ng/mL,川崎病患儿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血浆中PCT水平为(2.677±8.165)ng/mL,而对照组患儿血浆中PCT水平为(0.208±0.085)ng/mL,川崎病患儿血浆中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川崎病患儿中,心血管损害组的BNP水平为(1345.785±534.590)ng/mL,无心血管损害组的BNP水平为(167.812±75.644)ng/mL,心血管损害组患儿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损害组(P<0.05);心血管损害组的PCT水平为(4.250±11.388)ng/mL,无心血管损害组的PCT水平为(0.771±2.092)ng/mL,心血管损害组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损害组(P<0.05)。结论 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川崎病及预测心血管损害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为诊断川崎病及时使用丙种球蛋白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保护患儿身心健康。

N末端脑钠肽原;降钙素原;川崎病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以血管内皮系统广泛损害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对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因此及早接受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显得极为重要[1-2]。目前除通过该病的临床表现外,基本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式[3]。本研究通过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pro-BNP)及降钙素原在川崎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的比较,探讨其对川崎病诊断及判断心血管损害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川崎病患儿

46例,所有患儿均予阿司匹林抗炎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所有患儿入院后完成超声心动图、心动图等检查,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5.96±18.82)个月。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小儿21名,男13名,女8名,年龄(23.58±13.09)个月。根据超声心动图、心动图结果,将川崎病组分为心血管损害组和无心血管损害组。如果出现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考虑为心血管的损害:(1)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回声增强、冠状动脉扩张、与主动脉比值增大、心包积液等中的1项或多项;(2)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非特异性T波异常和(或)ST段异常、P-R和(或)Q-T间期延长等中的1项或多项。所有患儿入院时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降钙素原、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及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等。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川崎病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5次修订标准Iq:(1)发热时间>5 d;(2)双眼结膜在无渗出物的情况下出现充血;(3)口腔及唇发生的改变:口唇出现绛红、杨梅舌、皲裂、弥漫性充血等情况;(4)皮肤发生的改变:出现多形性红斑、皮疹等情况;(5)肢体发生的改变:在急性期内,手掌、足底及指(趾)端出现潮红、硬肿的情况,在恢复期内,指趾端甲床及皮肤移行处出现膜样脱皮的情况;(6)颈部出现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一般在单侧,直径>1.5 cm。如患者符合上述5项以上即可诊断。

1.3 方法 氨基末端脑钠肽原检测方法:空腹采集3 mL静脉血至采血管中,室温静置离心,分离血清部分,2℃~8℃保存;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原的浓度,采用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AGLUMI系列分析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测定仪通过主曲线上2点定标的方法得到1条工作曲线,并且自动计算出每1个标本的浓度,其结果用pg/mL来表示。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抽取受试者静脉血3 mL于采血管中,加EDTA抗凝离心,分离血浆部分,于2℃~8℃保存。采用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AGLUMI系列分析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测定仪通过主曲线上2点定标的方法得到1条工作曲线,并且自动计算出每1个标本的浓度,其结果用pg/mL来表示。所有确诊的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内完善采用美国MAC 1200 ST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采用美国飞利浦iE 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川崎病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pro-BNP)及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NT-pro BNP水平比较(x±s)

2.2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组和无心血管损害组的N末端脑钠肽原比较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较无心血管损害组显著增高,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心血管损害组、无心血管损害组的NT-pro BNP水平比较(x±s)

表3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PCT水平比较(x±s)

2.4 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组和无心血管损害组的PCT比较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组降钙素原水平较无心血管损害组显著增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心血管损害组、无心血管损害组的PCT水平比较(x±s)

3 讨论

早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1967年,日本川崎教授首次完整地描述并报道了川崎病,目前由于加深了对川崎病的认识,并且可以及时地治愈链球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川崎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越了儿童风湿热,其中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对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因此及早接受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显得极为重要[4~6]。本研究分别检测川崎病患儿及对照组患儿氨基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水平,以利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及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减少后遗症。

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在2007年被美国临床化学协会推荐为是对心力衰竭具有有益评价的生物标记物。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对BNP/NT-pro BNP的生物学特性和产生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因此在成人心血管领域运用血浆BNP/NT-pro BNP浓度的测定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让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项技术在儿童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却屈指可数[7]。川崎病在急性期多有心包、心肌、心内膜及冠状动脉受累的情况出现,同时,在该病的急性期出现的血浆BNP增高的情况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与缺血及细胞因子或局部心肌炎症(IL-Iβ、TNF-α)的影响有关[8]。张清友等[9]研究认为,局部心肌炎症以及心肌损伤会导致心室肌的合成及分泌BNP,进而会导致KD患儿血浆BNP水平升高。外周血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IL、TNF-α、干扰素、超氧自由基)会引起心肌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导致BNP分泌增多。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期川崎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川崎病组中,心血管损害组的N末端脑钠肽原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脑钠肽可以与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沉一样,作为诊断川崎病的1项指标,并且对预测川崎病心血管损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川崎病的远期预后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与传统的炎症指标比较,N末端脑钠肽的特异性更高,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降钙素的前体,多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KD患儿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免疫紊乱发生,会产生大量炎性因子(IL-6、TNF-α)。对于存在冠状动脉损伤的KD患儿来说,冠状动脉扩张是体内多种炎性介质对中小血管综合作用的结果,而PCT就是这种受相关细胞因子诱导所产生的炎性介质,会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日本有学者对冠状动脉扩张和PCT进行研究表明,PCT与冠状动脉扩张存在一定的关系,即高PCT水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瘤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急性期川崎病降钙素原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川崎病组中,心血管损害组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损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的深入,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次级炎症因子,它不仅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可以用于判断感染的程度,预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它还可以作为1项常规实验室炎症性指标得以应用。与急性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传统炎症指标相比,降钙素原特异性更强,指导价值更大,值得推广,对川崎病而言,可以用于指导其病因的研究,对评估病情及判断心血管预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及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川崎病及预测心血管损害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川崎病及时使用丙种球蛋白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保护患儿身心健康。

[1] 段泓宇,华益民,王晓琴,等.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7):640-643.

[2] 李建国.不完全川崎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2):305-306.

[3] 付培培,杜忠东,潘岳松,等.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9):661-664.

[4] 孟祥春,马伟科,胡宇慧,等.川崎病患儿血清PCT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69-171.

[5] 李玉华,吴本清,黄若谷,等.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49-2651.

[6] 梁深.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和PCT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6):639-640.

[7] 杨芳,陈琅,沈晓丽,等.N端脑钠肽前体在小儿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7):630-632.

[8] 仇慧仙,阮妙华,陈其,等.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价值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4):166-168.

[9] 张清友,简佩君,杜军保,等.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川崎病委员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儿科学会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指南介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3):1049-105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N-pro-BNP and PCT in kawasaki disease,and discuss their significance value in the coronary artery lesion(CLA) with kawasaki disease. Methods 46 cases of KD were drawn as observation group, in which 24 patients developed with coronaryartery lesion, other 23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y. Meanwhile, 21 normal cases were select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NP and PCT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We analyzed all the data with SPSS 20.0 for Windows. Results The mean plasma BNP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KD was(710.526±757.668)ng/mL, but was (66.226±18.443)ng/mL in patients of control. The plasma BNP con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K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mean PCT concen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KD was(2.677±8.165)ng/ml, and was(0.208±0.085)ng/mL in patients of control. The plasma PCT con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K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During the KD group, patients developed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The leavel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1345.785±534.590)ng/mL, but was (167.812±75.644)ng/mL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y. The plasma BNP leav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y (P<0.05). The leavel of PC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4.250±11.388)ng/mL, but was(0.771±2.092)ng/mL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y. The plasma PCT leav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patients with normal coronary artery (P<0.05). Conclusion The plasma BNP and PCT may be useful in the early diognosis of KD, the level of plasma BNP and PCT can be used as biochemical marker of cardiac involvernent. This w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diagnosis of KD, which would de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NT-pro BNP; PCT; Kawasaki disease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03

江西 330006 江西省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蔡素芬 邹峥 彭宇)

猜你喜欢

川崎降钙素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